2023年内蒙古大学日语考研学硕经验贴 —— 整理好心情再出发,会事半功倍
前言:虽然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擅长考试且考运不太好的人。我没有压线合格的运气,每次都必须准备很充分,超过分数线很多分才能合格。比如曾经第一次考英语四级420,考计算机二级58,能力考1级97,三笔58…每次都差一点,于是需要再花很长时间准备,再参加考试,再以超出分数线很多的分数合格。所以我蛮羡慕那些总能压线一次性通过考试的人。没想到这件事在考研时再次发生了,去年分数线突然暴涨12分,而我以4分之差没能进入复试。
说这些不是在给自己的那些失败找借口,正因为这样的一次次经验教训,我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过人的记忆力和吸收能力,没有办法走捷径,所以要更加努力。所以我总跟自己说,上天不允许我做一个刚刚好的人,我必须是优秀的那一个。
所以上天不允许我压线上岸,一定要让我第一上岸,嗯,一定是这样。
个人情况
双非一本日语专业,N1:157分,曾获校一等奖学金,日本交换留学一年。
往届生,原本打算毕业后出国读研,但因疫情耽搁,决定考国内的研究生。二战内蒙古大学初试复试第一上岸。
有人觉得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一战成绩还不错的话,二战为什么不冲一个更好的学校。我觉得志向远大很重要,努力很重要,结合实际情况做选择更重要。
首先内蒙古大学是内蒙古最好的大学且是唯一一所211,我的本科是双非,所以进211是我的执念。其次我觉得内大的师资也很厉害,有几位老师是北大毕业的,入学以后一定要向老师取取经,怎样才能进北大读博(梦想还是要有的哈哈哈)。而且听说内大学硕人数少,所以读学硕的同学都有去日本交换的机会。另外内大的奖助学金政策也不错,学硕的学费相当于是全额返还的。然后我也有非内大不可的个人理由。总之,择校时目标越坚定,越容易上岸吧。
碎碎念Part1(一战结束后的日子)
因为我是二战生,按照时间线,想先讲一讲一战结束后的日子。如果你也拖着疲惫的身心,想开始下一次备战却又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一战结束后,我没有马上投入二战。不是不愿意,而是力不从心。以前没有考过研的时候,我总觉得二战就是复习一下一战的内容,对一战的知识进行一个查漏补缺,应该比一战更轻松并且一定会上岸才对。但事实上,二战确实谈不上容易。二战真的需要很强的精神力。也许是因为一战的战线拖得太久,考试结束后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身心疲惫,以至于那段时间一提到与考研相关的看书和学习,我的头脑、四肢还有心里就都像注入水银一样感觉特别沉重。这样的疲惫感几乎持续了半年。而且与此同时,我也要面对外界的一些压力,会自我怀疑,会不自觉和同龄人中读研或者就业的人对比,情绪也很容易低迷。所以我觉得比起马上拖着疲惫的身心马上开始下一次备考,肯定又低效又内耗,不如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调整状态,先让自己状态好起来。还好我的父母是愿意支持我的。
我必须要说,我觉得去年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就是主动联系了宪老师,去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到爱初心实习。在我的考研路上爱初心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精神上。在爱初心实习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疫情以来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这份工作真的给了我很多快乐,它让我学会了好多新技能的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的许多可能性。疫情带来的被迫gap year加上考研的失败曾一度让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然而实习之后,我发现我可以做好多事情,我可以完成很多以前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内容。所以每次完成一份工作,我都会有一点成就感。爱初心的老板和同事也都特别好,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每当我遇到问题,部门的同事们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而且最重要的是,努力工作会被看到、被认可!我觉得这个真的很重要!我是个很注重情绪价值的人,所以当我的情绪价值得到满足,一切都开始正向循环,越来越好。工作之余,周末我还会开启“特种兵”模式,在上海到处打卡,去看各种展览,去开拓眼界,去吃好吃的东西等等…每次看到老家没有的东西都感叹大城市真好啊。于是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的同时,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也会激励自己,告诉自己“我想变成更优秀的人,过更好的生活”。所以如果你觉得很迷茫,觉得不开心,觉得自我怀疑,也许可以先找一份工作,试着工作一段时间。在工作中自己的价值会被具象化,会被看到被认可,也会发现自己有无限可能,会让人重新振作!
也是在实习的时候,有一天宪老师和我说:“壹壹,你一定要考内大第一,再过来实习。”我是个经常妄自菲薄的人,所以当我知道自己被认可,寄予很高的期望,我竟然还能来实习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开心,也更加充满power。这句话真的激励我很久,后来被我写在便签上,贴在了自习室的桌子上,每次不想学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不要辜负期望。
还有一件很感动的事,实习结束时候,羊羊老师送给我一本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手账本,但是刚收到的时候我怕弄脏所以一直没拆开。有一天学累了,看到书架上的手账本,就突然想打开看看,仿佛是它在召唤我快点打开它似的。然后!我突然发现扉页上写满大家祝福的话,真的超级感动(大哭),瞬间又有了满满的动力。爱初心在我的考研路上真的给了我很多力量,不仅是有老师会帮忙解答学习上的问题,更多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备考历程
9月实习结束后,我正式开始考研学习。正式开始以后便每天用番茄todo计时+锁手机,番茄钟的记录是102天,也算是百天上岸吧~一战的时候,我在家附近找了一间自习室,但是因为在家睡觉总起不来,每天思考吃什么花时间,晚上不敢走夜路不能学太晚,疫情期间会有不定期封控等等因素(虽然也可以说是我的借口),我发现自习室不是最佳选择(可能是我比较矫情吧)。
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我这次毅然决然选择去考研集训基地。这真的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选择考研集训基地的原因是离市区远,所以不能出去玩;一日三餐时间固定,所以不得不早起,作息很规律,节约时间,节约精力。也是因为如此,常年偏瘦的我竟然在考研期间胖了几斤,很开心。而且运气很好,遇到了很好的室友和学习伙伴,大家一起努力,互相监督,学习之余心情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国庆突然疫情大爆发,封控持续了近一个月,还好我在远离市区的基地里,学习和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可以算是躲过了一劫。如果在市区的话,我就得和自习室的资料分别一个月了(我真的有朋友说因为封控一个月没学习)。真的感恩所有幸运。
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上,因为我二战备考比较晚,所以一开始就做好了直接开始冲刺的打算。落实到具体的复习。我会给每个学科基本上列一个月计划,列出这个月要做什么、看什么书、刷什么题、用多久完成,然后再根据月计划,细分出周计划和日计划。列计划是为了对自己每天所学的东西心里有数,而且列了计划之后时间就会紧凑起来。如果不对自己学的东西进行一个量化和统计,很容易出现“好像学了一整天,又不知道学了什么”这样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容易摸鱼以及复习进度缓慢。所以感觉自己的学习进度很慢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每天给自己定好学习计划。
比如我一天的时间安排大概是这样(11月):
7点:起床
7点半-8点:背英语单词 8点:吃饭 8点半-9点:政治 9点-9点半:背语言学名词解释 9点半-12点:基础日语 12点:吃饭 12点半-13点:英语阅读 13点-13点半:睡觉 13点半-14点:英语阅读更正+查生词 14点-16点:政治 16点-18点:语言学 18点:吃饭 19点-20点:能力考真题 20点-22点:文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个人复习情况
从9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看徐涛强化班,但是我发现23考研和22考研的内容几乎一摸一样,我以为是我的错觉,于是还去查了22考研的视频,发现甚至每个章节穿的衣服也一样。强化班课时很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其内容和上一年的内容差别不大,所以我只倍速过了一遍马原部分。剩下的时间就跟着b站空卡的视频过重点+刷1000题。此处提示:二战的同学《肖1000》还是买最新版吧,不然看着别人的最新版封皮上写着“更新了百分之50”会内心不安,每天在网上搜“《肖1000》用不用买最新版”“去年的《肖1000》能不能用”,有这些时间不如直接去买一本新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到了11月,腿姐和徐涛都会开始带背,腿姐的带背主要是围绕她的背诵手册的知识点,比较偏选择题,而徐涛的带背主要是背大题。带背部分我主要跟腿姐的音频在书上画一画重点,因为上次考研跟着她分数还不错。然后偶尔听听徐涛的带背,主打一个磨耳朵。喜马拉雅上有很多人会在腿姐的带背下面分享自己做的笔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直接保存下来,很方便,也节约时间。《肖八》差不多也在这个月发货了。
12月,我看了腿姐的冲刺班,因为去年跟着冲刺班的资料感觉大题答的不错。但是今年的知识点很碎,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只挑了些最重点的背。大概在考前2周左右,我开始背《肖四》,每天早上背1-2小时,考前一周会背一上午。马原部分背完了,其他大题大概背了两三套。我从小就不擅长背政治,没办法,记忆力不太好就多背背。
《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出了以后就一直在刷,基本每天或者两天做一套并核完错题。然后睡觉前在手机的小程序上再刷一刷题,混个眼熟。
说实话今年政治分数确实有点拖后腿。但是今年的政治题型变化很大,完全不是《肖四》《肖八》的风格,而且大题我背的东西都在题目里,感觉都在抄材料,所以个人觉得就算在政治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结局也差不多。死记硬背选手知足了。
备考工具推荐:
网课之类:
空卡空卡空空卡
徐涛强化班
腿姐冲刺班
参考书:
《肖1000题》
《肖四》
《肖八》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② 251二外英语
个人复习情况
内大的二外英语并不难,并且因为我的在一战时英语分数也比较高,所以没有花特别多时间准备。
单词:我从九月中旬开始每天背单词,高考词汇和四级词汇穿插背,重点看高考词汇,因为个人觉得基础最重要。背单词的目的是多重复,因为内大二外英语的主要题型是阅读,认识词汇就好,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拼写,所以主要用墨墨背单词。这里给大家安利墨墨背单词的一个“好友组队学习”功能,和好友组队14天一组,全员完成打卡可以获得奖励。于是我和研友为了互相监督,开始组队背单词,这样的打卡形式也保证了我背单词不偷懒。
阅读:我买了一本五三《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每天写一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保持手感,然后把不会的词查出含义,抄一遍。虽然偶尔会偷个小懒,但这项学习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翻译:一战时做过历年真题的翻译题目,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
作文:考前一周背了背去年的作文模板,去年模板背的挺熟,所以今年很省时间,考试够用了。
这是其中一次组队打卡记录:
真题回忆:
题型:阅读、完型、翻译、作文
阅读、完型的难度都不大,只要有些词汇积累,并且认真读都能读懂。
翻译的词汇大部分在高考词汇的范畴内,但是政治类比较难,涉及固定搭配我没有背过,比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家在备考时可以稍微背一下政治方面的固定表达。
作文题目是:你喜欢线下还是线上上课,阐述理由。
备考工具推荐:
背词app:
墨墨背单词
参考书: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
③ 653基础日语
个人复习情况
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方面:
因为我已经通过了N1,所以基础还算可以。但是对于单词和语法的记忆依旧逃不掉“看了忘,忘了看”的死循环。于是9月中旬开始,我把红宝书N3-N1全都过了一遍,再从N3-N1的历年真题中大概各挑了十套左右,每天会花1-2小时刷刷题,刷题并不是像考试那样一天刷一套,而是一天刷基础,一天刷阅读,周末整理笔记。(突然想起来我去年是报了能力考准备刷分的,结果因为疫情取消了。明明抢座位抢的那么辛苦呜呜呜)而且我在刷题时候会发现,很多简单的语法我依旧会出错。这里要感慨米尔老师真的好厉害,我自己查资料怎么也想不通的点,米尔老师可以浅显易懂并且思路清晰地解答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能像米尔老师那样把所有知识点都印在脑子里。
翻译和作文:
说实话这一部分我没有重点学习,一方面因为我觉得基础最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积累,翻译和作文的问题也就不会太大吧。另一方面,说实话吧,我就是在偷懒,就是在逃避“输出”。之所以偷懒,还是因为我不擅长吧,所以一直逃避,不愿意自己写。虽然炸鸡老师在课上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自己动手写!一定要早点自己动手写!”这里我是反例。
但是偷懒也不代表完全没有下功夫,从11月开始我每周会翻译一段文章以及抄1-3篇作文,以此来保证对写文章的熟悉度的同时也可以积累素材。基本上每隔一天会进行一次。我们课上给的作文范文我基本上都抄过两道三遍。在抄作文的时候我也会我会把重点放在文中的固定搭配和常用表达上面,边抄边记。同时也留意炸鸡老师在课上强调的那些知识点,如文章的框架安排,句末的表达等。
真题回忆:
题型:单词,语法,阅读,翻译,作文
单词语法差不多是N1难度,阅读是N2难度,单词语法阅读这部分的题型和能力考的题型基本相同,所以可以按照准备能力考的模式备考。
翻译很长!有五大段,文学类政治类都有,文学类的片段出自『坊っちゃん』,我虽然看过这本书的日文版,但是也不妨碍我把“当铺”翻译错了,不知道有没有扣分。
作文400-500字,问如果让你给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你怎么介绍。
内大的基础日语题量还是蛮大的,翻译部分我写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只留了半个小时写作文,时间有些紧张。所以大家在做前半部分的时候不要太悠哉,注意考试时间的分配。
这是翻译部分的一道题:
庭を東へ二十歩に行き尽すと、南上がりにいささかばかりの菜園があって、真中に栗の木が一本立っている。これは命より大事な栗だ。実の熟する時分は起き抜けに背戸を出て落ちた奴を拾ってきて、学校で食う。菜園の西側が山城屋という質屋の庭続きで、この質屋に勘太郎という十三四の倅が居た。勘太郎は無論弱虫である。
--『坊っちゃん』
记录一下考试时的突发情况:
我比较惨,考基础日语这一科的时候,考场的监考老师不太好,穿着高跟鞋来回“噔噔噔”地走,很影响答题的注意力。然后临考完还有半小时的时候,她看见有人答完题了,就开始反复大声强调封试卷的注意事项,看见一个人要封试卷就过去和人说,说完又和全考场的人说,足足说了十分钟。但是我的最后一题是作文,她一说话我根本没法构思。然后我趁着她看向我这边的时候鼓起勇气说“老师你能不能别说了”,但是我没能制止她,她又开始说她这都是为了大家好,又说了好几分钟,当时气得手发抖。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多数还是少数,但是该怎么办呢,考完举报吗?还是我当时应该声音更大一点,气势更强一点说“你一直说话我没法思考,你再说话我要举报你了”,但是我怕她撕我卷子。还好最后的成绩没有因为字迹潦草变得特别低,但是这个老师的行为真的让我很生气。
参考书:
通用班的课后题
红、蓝宝书
能力考历年真题
《考前对策》
④ 853综合日语
因为去年我的综合日语是瘸腿科目,所以今年备考时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综合日语上。结合考试经验和自己的反思,在综合日语的复习方法和去年有所不同。一战时受历年真题的影响,把复习重点放到了日本文化上面。但是一战见过题型之后发现题型已经有变化了。所以这次提高了文学、语言学的时间占比。
一战时虽然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只是不停的看,并没有自己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没自己总结的知识其实还不是自己的。现在回想起来,我每次遇到不会的知识点都在翻书,就算我知道大概位置,我也没有记住具体的知识点→所以此次备考,我大概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笔记整理,每天下午语言学+文化,晚上文学,边学边整理笔记。为了提高效率,这次我使用的是电子笔记。整理笔记确实很花时间,但是因为是电子版的笔记,加深记忆的同时,我在之后的复习中也可以更轻松找到每个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的帮助很大。不得不说爱初心真的很贴心,一战时候买的通用课和加加老师的日本文化专题课,本来有效期只有一年,考虑到二战的同学,竟然把有效期延长到两年了!也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一遍,所以这次就去挑薄弱的地方听,一战时总是在重点听基础日语部分,这次重点听了语言学,文学,文化。
语言学部分:
我主要看了皮细庚的《日语概说》和加藤彰彦的《日本语概说》 ,因为《日本语概说》是日文版的,看起来有些吃力,然后所有笔记全部自己写的话太花时间,于是我从网上买了《日本语概说》的电子版资料,然后在里面补充自己的笔记。并且重新听了爱初心通用课的语言学部分,重新刷了一遍对应的练习题。语言学一直是我的弱项,我尤其背不会那些生硬的概念,所以从9月中旬,几乎是从我开始备考那天开始,每天早上我都会背《考点精荟》上的名词解释。知道自己记忆力不好就早点开始,这次我做到了。语言学有些麻烦的地方在于,不同的教材,对于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名称,做题就很容易混乱,喜欢钻牛角尖的我也经常为此麻烦酥酥老师。
文学部分:
我主要看了张如意的《日本文学史》和三好行雄的《新日本文学史》,然后用xmind整理了思维导图。虽然做思维导图花了我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特别值得。文学的考察一般在于时间,题材,作者的匹配,思维导图特别有助于记忆,而且xmind有查找模式,每次想找关于谁的信息可以直接检索,比翻书更高效。小柒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过,每次做题都不要看单独的知识点,而是要扩展开,看这个知识点可以引申出什么别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另外,近代文学是考察的重点,所以我把每个流派做了单独的名词解释整理,其中重点的作者也做了单独整理。
文化部分:
我主要跟了加加老师的文学专题课,专题课是按时间顺序讲的,所以可以进行一个初步的梳理,然后结合配套的讲义,我梳理了一些可能会考的名词解释。结合以前的真题,我觉得内大之前倾向于考宗教,比如佛教,儒教等,自己整理之后思路会清晰特别多,《日本文化史の整理と演習》这本书有很多框架表格,也能帮助整理笔记和记忆。加加老师今年也整理了日本文化的名词解释,从里面挑了写觉得会考的直接背了~
我做笔记总会有强迫症,写的好不好看啦,同样的知识点有没有整理齐全啦,新加的知识没地方写啦,很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因为笔记太多,过后再找的时候也很花时间。所以今年整理笔记比起之前的手写笔记,倾向于用电子版,ipad配个某宝买的便宜键盘。文学用xmind列思维导图,语言学用WPS和GoodNotes。电子笔记的好处是补充内容和删改很方便,并且我打字比写字快。
我觉得看的书多,不如把其中一本两本完全掌握。结合自己的情况,这次我主要用了这些书:
参考书目:
爱初心习题册
《日语概说》皮细庚
《日本语概说》加藤彰彦 (日文原版)
《日本文学史》张如意
《新日本文学史》三好行雄(日文原版)
《日本文化史の整理と演習》神原一郎(日文原版)
《日本世情》
《考点精荟》
真题回忆:
题型:问答,名词解释,论述
特点:整体题型比较常规,有个别少见题目。
上面三个大题中都有涉及文学,文化,语言学
免责:因为是回忆版,分数的分配部分记忆有些模糊,但是十有八九不离十。
一、问答(3*15)
1、吴音,唐音传入时间
2、用罗马音写单词假名
3、五十音图出现时间
4、井上靖作品
5、黑船来航
6、禁教令
7、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
二、名词解释(3*10)
1、言语音
2、季语
3、ぺんの部隊
4、ルビ
5、国风文化
……
三、论述75分
1、俳句
2、中日交流事件
3、川端康成
4、日元封面人物介绍
5、モダリティ中日对比
总体来说,结合这两年的考题也可以看出来内大考察重点偏基础,同时又很细致。考试的重点也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内大的综合日语部分整体比较基础,所以备考内大,按部就班把基础掌握好基本上没什么问题。虽然也会有一些偏题,但是这些偏题也是出题老师结合当年的新论文新热点出的题,可以算是提分题。比如这次考了“ぺんの部隊”和井上靖的《苍狼》,这两个都挺超纲的,没听说过。但是我后来发现井上靖的《苍狼》在去年出版的一个论文集里提到过,但是我当时买了没看。
其实最开始看到综合日语的分数时候我有些失落。因为考试时候这一科我写了整整十页,考完这科觉得信心大增,觉得我肯定稳了。估分时候去掉我不会的,大题主观题再扣一扣,我觉得应该能有120左右吧,也许主观题会有些压分叭。
复试备考
初试之后,复试之前的这段时间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有点难熬。不知道国家线,不知道分数,也不知道排名。那复试前的时间如何度过呢?我觉得可以分为出分前和出分后两部分来看待吧。
出分前,为了学习,也为了自我安慰,我报了爱初心的日语复试精讲训练营还有英语的复试训练营,主要就是听课。训练营都有配套的打卡小程序,所以就会读文章,回答老师布置的小问题然后打卡。打卡也会得到炸鸡老师还有糖豆老师的评论,他们会指出发音的问题所在。
同时课上老师也会告诉我们自我介绍怎么写,怎样拓展比较好,怎样不会听起来和别人千篇一律。好像视译的打卡小程序会有小可老师评价,但是我当时比较懒,再加上不知道内大的复试考查形式,所以就没有做视译联系。
出分后,确定了自己的成绩后也就正式进入复习状态了。复试会有笔试和面试,所以笔试方面,我重点背背单词和语法。面试方面,我的重点放在完善,背诵自我介绍,以及准备一些即时问答的答案。复试前一个月左右我在爱初心的复试群里找了一个小伙伴进行了几次模拟面试,她也顺利上岸啦。
在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些复试可以准备的即时问答题目:
你的兴趣是什么?
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你最喜欢的书/作家/电影?
你的优点和缺点
你为什么想要考研?
……
复试经验
今年复试变成线下以后我一直蛮担心,因为线下初试复试比例是5:5,说明就算初试分数高,也可能在复试被别人扳回一城。(但是后面结果出来以后,我发现它采用的是百分制算法,初试380,折合成38,复试80,折合成40,总分78。但是我理解的5:5是初试380,折合成160,复试80,折合成40,总分200。)这两种算法对总分的排名是否有影响我也不确定,在这里只作为我自己的一个小发现来分享一下。
复试流程:
复试分为日语笔试(50)英语面试(20)日语面试(30)
上午笔试+英语面试,下午日语面试。所以笔试和面试一天就结束啦。但是因为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并且上下午都有面试,所以建议早上就穿好面试的衣服。
日语笔试分为词汇语法,翻译,作文三部分。
词汇语法是N1难度,但是比初试更难,有考到“ばかりに” “ばかりだ”等的辨析。
翻译是把日语翻译成中文,整体不难,但是文末有一小段古文诗翻译,有点难,不过诗嘛,“雅”就行(我乱说的)。
作文和初试很像,依旧是文化相关的,300字。
英语面试比想象的简单,没有要求自己介绍,进去之后抽题,纸上有两道题,让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喜欢的书和电影。因为我之前准备了自我介绍,于是就把自我介绍里面准备好的话套入答案里面说了。
日语面试也是抽题,大概模式是读划线句子,翻译划线句子,然后回答纸上面写的问题。考完发现自己的视译真是一塌糊涂。大家在考试当时一定要节约时间,卡住的地方就跳过,或者自己把话说顺就行,后面还有一道题,别把时间浪费掉。面试时间是8分钟,有一位老师负责计时。答完题还剩1分钟,我用来说自我介绍了。整个流程下来只有一位引导的老师,其他老师都没有说话,所以没有问答环节。感觉内大这次的面试还是延续了线上面试的流程,不过这样比较节约时间。
对啦,考学硕的好处在于,人少,面试快,我下午三点多就面试完了,后面专硕的人特别多,估计他们要等到晚上六七点吧。
关于服装:
我穿了制服,其他考生中也有穿西装或者衬衫的人,也有许多穿着平时的便装的人。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我建议穿着稍微正式一点。
一些经验总结
1、把目标定高一点。在此之前,我没有在学习成绩上得过第一名,所以在备考时也没想过第一名上岸,也是因为一战时我抱着“能考上就行”的心态,我差了几分。二战时每天都抱着我要考第一的心态,然后就真的做到了。谢谢宪老师的期待,让我的人生达成了一个新的成就。
2、考研路上要厚脸皮一点。什么是厚脸皮,不懂就要问,问到懂为止,问老师,问学姐(当然厚脸皮的前提是有礼貌)。我之前脸皮薄,总是不好意思问,担心我问了老师会不会觉得“啊?她怎么这也不会”,尤其是来爱初心实习以后,我就很担心老师会不会觉得“她连这也不会,下次还是别来实习了。”每天内耗。后来想通了,什么都没有学会知识点重要。于是到了考研后期,几乎每天缠着酥酥老师和加加老师问各种问题,特别感谢两位老师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各种问题~比心。
3、学习时间再长一点。这里并不是说我一定要一天学够多少个小时,而是想说,一直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学习其实并不现实,所以要学会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尤其是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状态好的时候去学一些难的东西,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要焦虑,可以就在吃零食的时候听听网课,散步时听听语法或者带背,或者吃饭时听听动漫和歌词里的单词读音,被动学习。这种被动学习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是在不想动脑子的时候任凭知识点穿过你的耳朵,听到哪个算哪个。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不错。
4、记笔记高效一点。我有个缺点是笔记东记一点,西记一点,笔记本一大堆,最后也找不到每个知识点到底在哪里,带着走也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我还有强迫症,笔记记得不好看就不愿意看。所以我是那种会在记笔记上面花很多时间的人。学习语言,知识点本来就很杂,而且还会遇到在已有的笔记上补充知识点的情况,所以这次备考我大部分采用了电子版笔记。
5、手机少看一点。考研期间我卸载所有游戏还有短视频app,但依旧还是逃不过微博微信pdd的短视频也可以刷。于是后来学习时候干脆把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了。
6、买资料慎重一点。内大从2016年左右就不公布真题了,所以只能去网上买一些真题回忆。但是在这方面我也踩过坑。我记得当时在咸鱼买了两套近年的题但是要了七十多。而且我最开始对真题没概念,只是扫了一眼,我后来才发现,明明我买的是学硕,但是给我发的是一套是专硕,一套是只写了题型,没有题目内容的。很坑。因为我是后来才发现,所以也不能没办法要求退钱什么的。大家一定擦亮眼睛呀,别到时候买的真题回忆还没我经验帖里分享的多。
7、参考书不需要太多。这句话主要对于基础不牢固的人。基础已经打牢的人当然应该看很多书拓展知识面啦。一战的时候因为内大外院不公布参考书目,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于是有点病急乱投医吧。在网上查到了前些年内大公布的参考书目的名单,然后为了方便,买了一整套内大考研参考书,十几本书。但是我后来发现,我真正用到的只有一半。而且,因为买了很多书,总会焦虑我还有很多书没有看。而且曾经的参考书目里的书其实并不基础,有纯日语的甚至是竖版的,并不适合零基础。在刚开始复习打基础的时候,不如买一些更好理解的书,不然反而会加重备考的负担。而且也因为我买了这样一套参考书,后来上爱初心的课时,老师推荐的一些比较基础的书我就没有买,因为我觉得我已经有参考书了。二战时候才买。悔不当初。所以为什么内大不公布参考书了呢?我猜是因为有些书真的用不到了吧。
8、早一点开始背。尤其是综合日语部分。然后在背的时候多动动笔,一方面因为考试都是简答题,要养成动手写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默写自测也是一个很好的背诵方式。我当时有一包500页的A4纸,光默写可能就用了大概一两百页吧。
碎碎念
首先,看完我的长篇大论辛苦啦。然后我想说,你这么认真肯定没问题的~
我觉得与一战不同,二战我清楚了自己到底该学什么,哪里是需要补足的短板,把时间精力花在最该花的地方。所以如果从一战开始就很清楚这些的话,真的可以节约很多宝贵的时间。
希望我的经验贴可以帮你在之后的考研路上节约一些时间。
近年来国内的考研特别卷,考研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考研期间我看过很多考研帖子以及评论区的留言,我发现很多同学顺利上岸同时,也有很多同学上岸失败,还搞垮的身体和精神。所以就像我写在前面的“碎碎念part1”那样,我明白考研时的焦虑还有考研失败的无力感,我也知道,备考时以及考试结束后紧绷的神经得不到放松的那种感觉。
我想说,不管你是一战二战还是三战,一定要把健康放到第一位。如果不健康不快乐,之后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当你觉得哪里不对劲的时候,不要太用力逼自己,就像打结的绳子,越用力就越难解开。如果你觉得很累,去运动,去看喜剧,去听喜欢的音乐,去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吹吹风。就我个人来说,二战后期的时候我的娱乐全靠脱口秀大会,以前我没有看过脱口秀,在朋友的推荐下在b站搜索了一些个人合集,还蛮解压的。
23考研的大家都很不容易,赶上了疫情大爆发,我即使待在考研基地,也会面临严格的核酸检测,甚至身边会出现密接,人心惶惶,何况外面的情况更严峻。而且考研本身也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吧。会遇到各种困难,然后去克服,这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历练和成长。多年后想起这段经历,多少带点魔幻色彩吧。
会不会有什么遗憾呢,当然也是会有的。之前总是会想,如果一战时候再努力一点,再多背两道简答题就上岸了,就可以节约一年时间。但是转念又想,如果一战上岸,也许我就不会去联系宪老师,也许就不会有机会来爱初心实习,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呀~
总之,终于上岸啦,感谢这两年带给我积极影响的一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