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四部分 认知体系 其十六 学科体系

2021-01-11 19:55 作者:dawenxi0  | 我要投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人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无不伴随着对于自身以及对世界的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现代人的心目中。对于古人,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朝闻道,夕死可矣”[3]等与现代人实质上相同的终身学习理念。

对于古人,十年寒窗苦读用去了古代人寿命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读书人随后有资格考取功名;而对于现代人,从小学教育算起,至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时间也大约用去了现代人寿命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人们在获取功名(或者现在的学位)之后,在剩余的人生时光切实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人们对于自身、对于社会的认知不会停止更新:或许这就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其中一层含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东西方世界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分布,它代表着人们在社会运行中认知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角度层面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人们在人类社会中的劳动分工。

幸运儿的工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4]无论何时、何地,一个集体之中最为通透地理解自然规律、并运用自然规律为整个集体提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的人们,相对于整个集体的体量,比例总是很少。知识就是财富,社会之中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们,必须是在保证足够充沛的物质基础前提之下,加以勤奋学习训练得到。因此,社会中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们都是幸运儿;他们做学问做得好,与商人在商战中获利很多、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之中大获全胜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一件事情。

工业革命之前的学科体系

对于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前,成体系的学科大多是研究人类社会本身的。东方人读圣贤书,考取功名,讨论的主题大多是人类社会内部的运行规律、提供解决方案;官员的选拔任用标准主要关注此个体在道德层面是否为社会提供样本。西方人在工业革命之前,政权多数时候与祭祀权力、宗教权力相杂糅;西方世界最著名的几所大学,在中世纪的时候最重要的学术场所是教堂。时至今日,在西方世界的最高学府,神学的重要位置仍然存续:牛津大学的神学博士(Doctor of Divinity)[5]在称谓上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专业的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哈佛大学的神学专业对应一个独立的学部(Harvard Divinity School)[6]

通过宗教名义组织人类社会运行、工作,实质上与读圣贤书考取功名一样,都是在关注人类社会本身。从现代学科体系的角度观察,东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主要学科分布,实质意义上都从属于人文社会领域;人类社会理解自然世界的深度与广度,远不及相应的对于人类社会自身内部运行的理解。

现代教育框架

西方世界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认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发展。以弗朗西斯·培根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自然哲学家们建立了以猜想、实验、观察、逻辑推理为框架的科学体系与科学工具(方法论),相应的学科发展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系统化。在十九世纪,东方世界因为国家层面上的自然科学的落后而被西方世界的力量压制,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因此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从根本上意识到了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并潜心补齐短板,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推进科学的进程发生了有效结合。人们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公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时至今日,东西方世界的学科体系,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无论在自然科学或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设置之上,都极为相似。

对于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各国的学制有不少细节上的差异,但大致的时间框架很相似。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东西方国家的学生们均从6-7岁开始12年左右的基础教育:学习本国语言、基础数学工具、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天文地理知识、本国历史、公民与政治与社会学。以上学科均能让国民们拥有基础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人类社会运行的框架性的了解。

当学生们进入12年基础教育中的高中教育阶段,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学习大学课程的预备科目;也可以经历职业教育,学习一门技术工种。

对于接受本科高等教育的人们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往往涉及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识类课程,让本科生们进一步拓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另一部分是专业类课程,让学生们获得此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或为相关的就业做准备,或为研究生阶段创造相关领域内的新知识做准备。

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东西方社会的硕士研究生学制有长有短,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在相关专业领域就业的专业程度。无论是自然科学或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生们均需要寻找相关专业领域内可能出现的新知识点、创造该领域新的作品,通过学术论文或者设计作品证明自己在此专业领域拥有很强的熟练程度(master:掌控、熟练之意)。

对于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生们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该领域进一步寻找新的知识点,力图通过学术论文一点一滴地拓展该专业领域的知识范围。极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甚至会与导师共同在该学科之中开拓一片新的知识领域(即为新的知识点连成了线、拓成了面)。一个合格的博士毕业生在获得学位之时,一般被认为有了在该学术领域教授知识、传递观念的能力:“doctor”一词之中的“doc-”前缀,其含义即为“有资格教授、训导”。[7]

现代学科体系设置示例

人类认知体系的前沿部分通过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院校、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汇总而呈现出来。现代学科体系的设置可以从东西方世界的代表性的大学的学部、院系的设置与划分,观察到人类现在将资源与精力都投放在认知体系的哪些部分之上。

甲、综合性基础研究的代表大学——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科设置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诸方面,其专业设置更偏向于基础科学。牛津大学因为设立在国力相对较弱的英国,很多学科的产业化应用的广度、人脉关系牵涉到的社会资源不及在美国与中国的顶尖学府。相比较而言,它的学部与院系设置更能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的认知体系之中,各种基础学科的分布状态是怎么样的。

牛津大学分为四个学部:人文学部(Humanities Division);数学、物理与生命科学学部(Mathematical, Physical & Life Sciences Division);医学科学学部(Medical Sciences Division);社会科学学部(Social Sciences Division)。[8]

牛津大学的人文学部涵盖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作为个体的活动规律,代表性的院系包括:经典学(Faculty of Classics)、英语言文学(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历史学(Faculty of History)、哲学(Faculty of Philosophy)、艺术学(Ruskin School of Art)等等。

牛津大学的数学、物理与生命科学学部涵盖了除了医学之外的各种基础自然科学和应用型的自然科学,代表性的院系包括:化学(Department of Chemistry)、计算机科学(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地球科学(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工程科学(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s)、数学(Mathematical Institute)、物理学(Department of Physics)等等。

医学是诸多应用型的自然科学之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医学生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医学专业的学制时间相对于一般的应用科学较长;另外,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方向相对固定。这两个因素很多时候促成了这种情况:很多大学的医学院在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可以独立于学校的其他的应用型自然科学院系自主存在。牛津大学与哈佛大学一样,医学学部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院系均独立了出来。除了临床医学专业与各个专科医学专业,牛津大学的医学学部也包含了生物化学系(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加强此应用学科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度。

牛津大学的社会科学学部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内部运行规律的方方面面,代表性院系包括:考古学(School of Archaeology)、商学(Saïd Business School)、经济学(School of Economics)、政府学(Blavatnik School of Government)、互联网学院(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法学(Faculty of Law)、政治与国际关系学(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社会学(Department of Sociology)等。

乙、世界范围内资源最充沛的学府——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的顶尖学府,每年获取的社会资源与资金来源或许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大学均高出一个量级以上。哈佛大学下辖的学院(School)的等级,在社会资源层面上与牛津大学的一个学部大致相当:因为哈佛大学每一个学院都有资格单独授予学生学位。

哈佛大学的学院设置相对复杂,很多时候的原因来自于相应学院与其社会关系的绑定。它的主要的学院包括:本科生院(Harvard College)、人文与科学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FAS)、人文与科学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牙医学院(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肯尼迪政治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等。[9]

美国的高等教育通常将本科生教育(college)与研究生教育(graduate)做明显的区分,因此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院的设置与其他美国大学的本科生院的设置在实质意义上没有太多的区别。

对于牛津大学称谓的人文(Humanites)与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哈佛大学将其统称为“人文”(Arts),即“与人相关”的含义。哈佛大学的人文与科学学院(FAS)作为哈佛大学最大的学部,涵盖了本科生院、人文与科学研究生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这三个主体;同时也兼顾继续教育学部、博物馆与图书馆资源的管理。[10]可以看到,哈佛大学的人文与科学学院涉及到的院系对应的学科领域基本上与牛津大学除医学学部外的三个学部保持一致。

在医学领域,哈佛大学的医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医学学部一样,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体系之中独立了出来;而牙医或许因为其获利更多,甚至从医学院之中独立了出来。

作为政治资源的代表,肯尼迪政治学院在美国的政治意义类似于中国的中共中央党校,是培养顶层政治家的学府:只不过美国的顶层政治家为资本服务;中国的顶层政治家为人民服务。

可以看出,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上的社会资源最丰厚的顶尖学府,其学科设置的状态很多时候与利益关切紧密关联。对于学术与政治经济利益相关联,它的好的方面是可以为学科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与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不好的方面是,学术(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领域)容易被利益集团裹挟、成为资本的附庸,从而丧失了其作为学科本身的纯粹性。

丙、中国的高等学府

北京大学的学部设置与牛津大学有很相似的地方,牛津大学的四个学部均能在北京大学找到对应的例子:理学部、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部、医学部。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的信息与工程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深圳研究生院或许也因为涉及到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相对独立,而独立于上述四个学部。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顶级理工科学府,尚未形成学部的概念:它与中国乃至世界大多数的大学一样,大学之下直接管理各个院系。清华大学的优势学科学院涵盖: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化学工程系等等,有两位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被清华大学的教育体系按照工程师的思维进行培养。

对于大多数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的大学而言,其整个学校的优势学科汇总起来,其体量或许与这些顶尖的高等学府的一个学部或者几个院系的加和相当。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的学科发展趋势中看出,因为学科交叉与学术产业化而产生的研究中心、科研院所越来越多地出现。

总结评价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知识体系理应被人类社会共享,不管它起源于东方或是西方、是自然科学或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纯粹性体现在它不应被意识形态胁持,成为人类社会内部相互攻击的喉舌或者某个利益集团体现其优越性的工具。中国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在框架上已经深刻地同世界接轨;中国作为东方世界的力量正在为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贡献非常多的新元素。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不断变化的学科体系也理应让东西方世界的学者们相互协作,共同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创造相应的价值。


[1] 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2] 司马迁《报任安书》

[3]《论语·里仁》

[4] 汪洙《神童诗》

[5] https://www.ox.ac.uk/students/academic/higher-doctorates

[6] https://hds.harvard.edu/

[7] 医生、政治家、律师在日语中,与教师一样都叫做“先生(せんせい)”: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也是能够指导人们去做很多事情

[8] https://www.ox.ac.uk/about/divisions-and-departments

[9] https://www.harvard.edu/schools

[10] https://www.fas.harvard.edu/pages/what-fas

【东西方文明撷萃】第四部分 认知体系 其十六 学科体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