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干货】带有莲蓬的色彩静物画法(步骤较为粗略)
一、框架部分(注意透视问题)
背景调子:从浅至深(试色,观察颜色协调性。
距离问题:远冷近暖。(中心暖(柠檬黄,拿坡里,朱红,豆沙红,米驼,土黄等;四周冷(紫,浅灰蓝,马尔代夫绿)
颜色过渡(以绿为主,易分辨冷暖关系。)
ps:1、画类似颜色的地方时不必多频率洗笔。
2、调色需要形成色相,不能照搬原景。
区分:中心色相前方偏蓝或绿(冷色)偏黄或橙(暖色)后方逐步过渡渐变。(四周色调最好能够与中心重要色块拉开明度)
3、 背景: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一些粉色,黄色,(优点:丰富背景颜色,调整整体色调,不会使背景显得过于单调。其次颜色不能过重,不然很难形成与主体色调相互对比的跳跃色,将主体凸显开来)
4、投影(不要直接上黑色,可以凭借画中色调调色。暖色用赭石,大红,柠檬黄等代表性颜料。冷色用熟褐,湖蓝,宝石蓝,马尔代夫绿等代表性颜料。由中间向两边逐渐过渡,不要把投影画成一个颜色。中间区域的纯度高一些,两遍区域纯度低一些,易突显主体。但衬布纯度不能超过物品主体。推荐以跳跃色为投影中心或整体颜色)
5、不要用大笔或刷子画
(ps:大笔和刷子适合大片铺色和早期背景衬布表现,刻画与投影描绘方面适合小笔)

二、物体的暗部区分
1、画物体优先画浅色物体(一些重色颜色没有办法通过调色变为浅色,同时浪费白颜料)
2、前后保持区分(前方纯度高些,后方可以加一些背景颜色完成过渡)
3、注意一些颜色之间的补色关系(例:黄+紫)
4、画物品时在原有调色的基础上带些背景颜色(易于增强画整体饱和度。)
5、画暗部时注意前后区分和光线位置,找准明暗关系。将物体的颜色区分开。
6、浅色的花瓶可以结合背景画的重一些。(但不要以画陶罐的方式直接上深色,也要注意明暗的过渡,涉及到对于颜色方面的理解。)
三、纯色的处理(压纯色)(ps:不要用太大的笔,推荐使用小笔)
1、可优先画纯度比较高的物体(类似于靠近主体的物品。)
(例:橘子(桔红,橘黄)苹果(柠檬黄,拿坡里黄……)
2、以一个成品为参考在距离与明暗的关系上进行颜色对比,离背景远的纯度高一些,里背景近的纯度低一些,画的时候应当画灰一点。(不要东来一笔,西画一下)
3、画纯色多为一到两笔即可,不必画得太多。
注意事项:压纯色需要拥有足够的主观颜色处理意识,如果急于求成画成了一模一样的纯色,那么等同于没画。

四、修饰画面整体
1、换成小笔,画出物体反光(处于物体与投影靠近的区域。冷暖的结合上做出区分)
2、注意画面整体的投影关系(如果两个物体之间有一部分相互重叠,那么注意两物体之间的投影关系与收形问题。)
3、边缘弱化(边缘的颜色并不会很深,弱化的同时也是为了将物体层次画得更加丰富一些。)
4、重新调整暗部,重色继续往重压,距离远的暗部需要画灰一些。
5、仍然要注意从暖色到冷色走的过渡。
6、中间补上纯色(需要进行反复的调整)
ps:注意亮肥暗瘦(亮面画得厚一些,暗面画得薄一些)

五、结尾(对细节进行最后刻画):
1、衬布:提一下亮部,增强其褶皱关系(换为新的干净颜料,离得近的衬布亮度必须要足够,如果画面太空,可以进行一些点缀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
2、物体亮部:多提几次物体的亮部,达到画面对比关系(前提是在同等明度且时间还算充裕的情况下。)
3、高光:有高光的物品上用钛白点上高光。(用勾线用的细画笔,注意不要将亮部调整得过高)
重点:莲蓬的画法(莲蓬在画中多数为特殊角色,因为其它物体多数明暗关系强烈,处理容易。但莲蓬主体偏暗,需要依靠主观方式区分其明暗关系。)
1、莲蓬在山西艺考之中虽很少出现,但仍有考出来的几率。因多数为枯萎状,所以深色居多。(可以结合画面整体的冷暖色调画出不同的颜色。例:赭石,熟褐+桔红或赭石,宝蓝+深绿,也可以是墨绿色+暖色调背景或冷色调背景。注:不要直接上黑色,画面易脏且不易与背景饱和。)
2、多数为枝叉类的分散型,不需要全部一一刻画出来。将几个处于主要位置的表示出来,剩下处于边缘地区的可与背景暗部相互动,画出大致形象即可。
3、一定要用重色压住,比较有色彩倾向。(不然画出的感觉是轻飘飘的)同样也要注意前后关系,前方暗部深,后方逐渐减弱。
4、画莲蓬枝时干脆利落一些,直接一笔多出,笔不能虚。
5、最后注意莲蓬的整体特征,简单刻画即可。(莲蓬内残缺的莲子,莲蓬侧面的褶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