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苏轼《定风波》,堪称顶格的潇洒!


【背景】
这是苏东坡著名的《定风波》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黄州。苏东坡与元丰二年年底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定居黄州三年有余。苏东坡游历了黄州的大部分的景点和风景,在这一点儿,苏东坡堪称是旅游行家,同时,作为吃货的苏东坡也没有放过黄州的美食佳肴。
相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个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
元丰五年的春天,苏东坡约三两好友到沙湖那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去游玩。
【小序】

由时间3月7日来看,春天的时节。而沙湖,位于黄州大约有一二十公里的一个地方,沙湖又叫螺师店。
苏轼和朋友结伴去沙湖去玩,走在半路中遇见下雨。仆人拿了那些雨具先行一步(古代的伞相比现在的伞要沉重的多,而且很难拿)。一起游玩的小伙伴们都觉得自己很狼狈,只有我一个人感觉不到。没过多长时间,天空转晴,所以就写这首词。
从个人角度来说,去郊游突然被雨淋湿,一定是兴趣全无的。但是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
表现的非常的果断,决绝。
就好像跟同伴讲,兄弟们别听穿林打叶声,这里的穿林打叶声比喻下雨。由于古代森林比较茂盛,春天一下雨就打在那个树叶上,就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潇洒一点儿,管它下不下雨?
何妨吟萧且徐行
在雨中游玩,岂不快哉?“徐行”就是慢慢的从容地朝前面走。“吟啸”就是大声吹着口哨,大声地吟诵着诗。通俗点说就是边唱边赢,边玩边走,怎么自在怎么来,畅快自在。
竹杖芒鞋轻胜马
手握一柄竹杖脚穿青柠草鞋自由前行,要比坐在轿子里或者骑着马更方便,更轻便,更自在。从身和心所有的枷锁全都解开,就是为了开开心心的游玩。
谁怕?
哪个在乎这狗东西?下了这点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
坦荡、洒脱、开朗、乐观
这句一直是戴老师的座右铭。
不管外在条件是怎样,我一定要活着,洒脱快乐。不管我是成还是败,无论别人爱我不爱我,任凭我是富有还是贫穷,我都一如既往的保持我的本心。
料峭春风吹酒醒
由于春雨过后,如同悬崖边的冷风吹来,在身上感到一丝丝的寒意。
山头斜照却相迎
正因为冷天气也放晴了,太阳迎着山峰,又迎着我照了过来。
回首向来萧瑟处
回首一看着一阵阵寒风吹扫着雨后的叶子,一路走来的地方。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写的特别深刻,因为心情愉悦,感觉刚才好像没有下过雨一样。
【总结】
面对人生何为成功,何为失败?何为得道又何为失去?
你得到必有所失,你失去必有所得。
苏东坡之所以洒脱,定是参透了社会,妙悟了人生,看破了红尘。苏东坡作为一个智者,其生命是有深度的。
苏东坡在春游遇见与之间倒霉的事情中间,他居然透悟了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人活的那么坦荡,那么洒脱,那么潇洒。苏东坡在任何一件小事的时候,无论是处于自然中间、社会中坚,还是在人世间,他总能悟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浣溪沙】

苏东坡跑到蕲水去游玩,在蕲水的前面有一个叫清泉寺的庙,而庙的前面有个小河叫兰溪。特别神奇的是,这条溪水却向西边流动。(中国地理形态是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是自西向东流)而是苏东坡在其中却悟到了人生的道理:“谁道人生无再少”我们怎么可能不能再重新恢复年轻呢?苏东坡得到个非常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
【苏东坡金句】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我乡”
苏东坡,他能从许多简单的事情当中,提炼或者是领悟(透悟、妙悟)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他活的坦荡,活的洒脱,活的快乐,在任何环境当中,都保持这样的心态。
【前赤壁赋】
苏东坡不只是一味的快乐洒脱,而且还是个有深度的人。
那个客人对苏东坡说:“哀吾生之须臾”(我觉得人生特别短暂,特别羡慕长江的无穷长度)苏东坡回答道:“你难道没有看到水和月亮吗?大江不断地东流而水未尝往也(从来没流尽过),月亮不断的盈亏如彼,但从来没有消长(月亮还是那轮明月)”
这世界上的万生万物,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变化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上每一个事情都在变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如果从不变的这个角度来讲,万物不灭。物与我,我和你皆无尽也,都是永恒的。
苏东坡不光是有深度的人,也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作为一个看破红尘的人,但是他有热爱生活,举例说明,他喜欢吃,喜欢玩,更珍惜亲情,还喜欢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