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耳食录(七)
23,佑清寺僧
豫章某书生,一年到省城参加秋试,租住在佑清寺旁边。一天夜里,月光照进窗户,某生忽然听到有人推开门走进院子,书生透过窗户向外看,见到有一人身穿纱衣,戴着帽子,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提着食盒,不禁感到有些奇怪,但又不敢问他是什么人。
那人走到窗外,把酒壶和食盒放到地上,之后用手指敲了敲窗户,书生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也敲了敲窗户作为回应。那人压低声音说:“把窗户打开。”书生便又如言打开了窗户,之后那人又把酒壶和食盒都递进窗里,书生也都收下了。那人又把帽子摘下来也递给了他,书生接过来,抬头一看,发现那人头顶秃亮,原来是个和尚,心想一个和尚大半夜到这里来,还做出这样奇怪的举动,一定有隐情,于是愈加靠近了些,以观察他的动静。
忽然,和尚伸进手来,牵过书生的手,去摸他的私处,书生心里非常嫌弃,但又不好发作,便也拽过和尚的手,让他也摸摸自己的私处,和尚顿时感觉到对方的那里竟和自己的一样,不禁大惊失色,狂叫着翻过墙跑了。书生追出去,但装作追不上又回来了,他端起和尚带来的酒壶倒了一杯,发现味道很好,打开食盒尝尝里面的菜,也都是美味,于是喜出望外地饱餐了一顿。
想来应该是房东的妻子之前跟和尚有约定,但几天前忽然搬走将房子让给租客,可是那和尚却还不知道。
24,无赖子
信州有个村民到城里买谷。回来时挑着谷子路过一个村子,他从姑的夫家就在这里。他在路上正好又渴又饿的,就想到姑姑家里讨顿饭吃。正好姑父出远门了,姑姑在家。见他来,很是开心,就让他先把谷子搁到前厅,然后进后室招待了他一餐。等村民吃完出来后,到了前厅发现自己的谷子都不见了。他大哭起来,对姑姑说,“我家里的老父亲正等着这个谷子才有饭吃。今天如果我没有把谷子挑回家,一定会被他赶出家门的!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宁死也想看到老父亲忍着饿还要发火的样子!”姑姑听了很同情他,就补给他新的谷子,让他能够带回家。
到了半路,突然有个无赖挡住了村民的去路,还责骂他说:“你这个坏东西,竟然偷了人家家里的谷子!他现在让我跟你要回来。你赶紧放下谷子给我滚,不然我就把你抓起来!”村民没有办法,只好把谷子放下离开。
这个无赖带着抢来的谷子又到了姑姑的家里叫骂:“你这个不要脸的,你丈夫不在家,你就偷偷把家里的谷子给外面的野男人吗!我现在把这些谷子要回来了,等你老公回来了我一定告诉他!”姑姑辩解道,“那个人是我的侄子。他买了谷子路过我家,因为探望我结果把谷子丢掉了,害怕的不敢回家,所以我才把家里的谷子给了他。”无赖根本不听她的解释,还一边骂了很难听的污言秽语,姑姑眼看自己无法自辩清白,难过得无地自容,一怒之下就上吊自尽了,也没人为她收尸。
村民听说了这件事,就跑到姑姑家里来哭丧,难过地说:“姑姑是为了我才死的!”那无赖反而把村民绑了起来,诬赖说是他强奸了姑姑所以才逼死了她,要把他送到衙门去。突然,天上雷雨大作,顿时黑漆漆的连人影都看不到。等到雨停了,那无赖已经在屋外被雷给震死了,而且姑姑竟然起死回生。这个无赖其实是姑姑的从叔,就住在她夫家的前厅。大家去搜他的卧室,发现村民原本丢的谷子就在那里。于是村民就把这些谷子背回家了。乡里面的人们讨论这件事情,大家都认为这是天理昭昭。
这是庚戌年春天发生的事。东乡王肖山上京途中听说了这个故事,然后告诉了我。
25,余老人
有个姓余的老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东乡西塘里人,擅长预测的法术。起初,他听说某个大帅要招纳奇人异士,于是去投靠。在旅店遇到一个人,交谈得很融洽,原来是同道中人。二人切磋预测的手段,就让店主用碗把一个东西扣在桌上,放在灯下,然后各自推算。余老人说:“碗下面扣着的东西是铁制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我算不出来。”那个人说:“是折断的钉子。”掀开碗看,果然是。余老人很佩服对方,就问对方要去哪里。那个人说:“我这是从某大帅府回来,本来想倚仗这项技巧去投靠依附,却发现那里比我强的人很多。自念留在那里也不受重视,所以回来了。”余老人听后,也打消了去的念头,回到家里。
几年后,那个人特意来余家拜访,余老人让看门人说自己出门了,以考验他的本事。那个人笑着说:“你家主人正在枣树下看书,为什么骗我?”看门人大惊,赶快报告,二人相见大笑起来。那人住了几天后离开了。
余老人到了晚年,预测的技术更加精进,但是很少出门,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技能给别人看。偶尔显露几回,都很准确。曾经有个老乡修房子,问余老人哪天能竣工。老人说了一个日期,老乡不相信,因为工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却不想接连下了十多天大雨,工期延迟,拖到了老人说的那个日子才结束。又有一次,他曾在一个傍晚路过某人的园子,看到瓜棚上结了很多瓜,就向主人要两个带走。主人说道:“您年龄大了,哪能拿这么重的东西,明天我让人给你送去。”老人说:“如果那样,那我白要了。”主人笑道:“您以为我不舍得这两个瓜吗?”余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回去了。当天夜里,这家园子的瓜被小偷偷光。才知道,进小偷的事老人早已预测到了。
后来,不知道余老人去了哪里。
26,文慧禅师
我的祖上有位叫四桥公的,在明朝的时候当官,当时和一个叫文慧的僧人交情很好。后来这僧人死了,我的先人也卸任回家。几年后得了病,怎么治都治不好。突然有天,文慧僧人来探病,两个人久别重逢,一番叙旧。文慧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付药方,一下子就把他治好了。等文慧走了以后,四桥公才想起来文慧其实早就死了。家里的人都很吃惊,以为文慧是成神了。于是为他修了一个寺庙,并尊称他为文慧禅师。每当遇到洪水旱灾,去寺里祈祷都有效果。还能够降乩在人身上,出药方帮人治病,没有不马上痊愈的。不过也有他不治的,怎么求也不会答应。
有个族里的人,生性好斗,被刀给伤到了手腕。他到寺里面求方子,那个被降乩的人回答说:“不治。”族人哭的死去活来,求他救命。回答说:“出了寺门口,随便抓一把草敷上。”果然,像他说的一样去做,伤口就不疼了,过了三天连创口都愈合了。只是敷草的地方凝血结了痂,附在肉上很是难受。那族人嫌它碍事,就用手想把它抓掉。谁知一抓去后就血流不止,没一会就昏倒在地气绝了。果然就如同乩言说的那样,说不治,就不会治好。
后来在土寇杨益茂要来袭击村落的时候,族里的人都商量要如何避祸,就请乩附身问怎么办。被降乩的人说,“还走何方。”问了三次,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大家都说:“看来我们要全族见血,所以没地方逃命了。”彼此拥抱嚎啕大哭。没办法,土寇来了,村里成了废墟。土寇之祸结束后,族里还有一半的人活了下来。原来这族的西南方有个村子,叫做“何坊”,正是土寇没有经过的地方。因此跑到这里避难的人都活了下来。这才知道,其实“还走何方”里说的是“何坊”。又明白生死有命,没逃到何坊而死的人是注定的。
现在请求扶乩的办法已经失传了,文慧禅师也没怎么显灵了。
耳食录(同治味经堂刊本)·卷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