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智慧
前两天偶然与老师聊到聪明与智慧的差异,有一些浅薄的感悟。 我认为聪明是一种入世的圆融和敏锐,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看待事物,由表及里,一针见血等等。这些都是西方学说中的类似的智商、情商。但是聪明的人,往往又比较容易痛苦。那是因为聪明,体现在口才或者思维上。能力越强,越好胜,就越想控制。如果成功了,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所致。掌控了人心,解决了问题,内心会膨胀。如果失败了,一种人会觉得时运不济或一时疏忽。一种人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不过尔尔。聪明的人是往往在自傲与自卑中拉锯前行。 是通过改变或控制外在环境,来达到内在的舒适。如果用合作来比喻的话,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就是两个聪明又精致利己主义人的联合。 那么拥有智慧的人呢,往往不大容易纠结和痛苦。就算心绪不佳,也能很快调试过来。如果用合作的话,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就是聪明加智慧的体现。年轻时杨绛就发现,钱钟书的才学在自己之上,所以她心甘情愿的辅佐这个男人。其实杨绛的综合能力是在钱钟书之上的。她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得一手的好菜,家务料理也是一把好手。她写写小说,也可以轻松获得经济收入。最聪明的地方就是,在她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强大了自己,也成就了爱人。在我的眼里,这个女人变成了钱钟书五位一体的存在,妈妈,妻子,恋人,朋友,合作伙伴。但是杨绛提炼的“晕船哲学”却让我印象更加深刻。那是1938年,杨绛、钱锺书和女儿阖家乘船从欧洲回国。风急浪高,邮轮在洋面上犹如一叶扁舟,颠簸得十分厉害,晕船的钱锺书非常难受。经过几番颠簸,聪慧的杨绛便掌握了不晕船的窍门,她对钱锺书说:“坐船不晕船,就要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顺着船在波涛汹涌间摆动起伏,让自己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永远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动。”钱锺书照此践行,果真灵验。她将聪明和智慧完美的融合,晕船哲学”本质上就是这种坚毅、顽强和积极的人生哲学。越是坚韧、越加平和、越发恬静、越显豁达,并越能“把忍受变为承接”,宛如是珍珠蚌受到了外界刺激,使其分泌出珍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住,形成珍珠般。“人生就如行驶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叶轻舟,海就如我们身处的世道,船就如我们的落脚点。智慧就是改变内在心境,来适应外在的环境。人生有风高浪急也有艳阳高照,晕船时要懂得躺平,顺势而为。就算学富五车,爬起来什么也干不了。在逆境时,放下自己,顺势而为,则平安。顺境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我觉得真正的智慧源于道,就像佛经、道德经、易经都有上升到哲学的范畴、是看懂世间事物运行的规律,将其提炼出来,指引人生,转念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