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英援助苏联物资的作用
整个二战期间,美英等西方盟国向苏联提供了1782万吨物资(美国物资约1600万吨、英国及加拿大约150万吨)。其中,在苏联处境最艰难的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6月30日,只提供了161万吨物资;1943年7月以后,也就是苏军转入反攻的库尔斯克战役以来直到战争结束,提供超过1300万吨物资。其中也包括1945年5月13日到9月20日的160万吨物资。这批物资是美英为了促成苏联对日宣战而支付的“报酬”,与对德战争毫无关系。包括约27万吨食品、24万吨机动车、41万吨石油制品、7万吨机器设备、近6万吨炸药和化学制品、26万吨金属。
美英援苏物资吨位
海运:
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 168900吨
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 1443000吨
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 3103000吨
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 5838000吨
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 5621000吨
1945年5月13日—1945年9月2日 1566400吨
1945年9月3日—1945年9月20日 40618吨
空运:4万吨
以金额计算,美国给苏联的援助相当于106亿7000万美元;英国提供约3.12亿英镑。美英物资总价值为102亿美元,另有约7亿美元的服务项目。美英物资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大量军用武器,也有众多的食品和民用品或消费物资(比如1500万双皮靴)。美援物资中,军用品约占55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是陆军物资,15亿美元是空军物资。
美英援苏物资的作用和比重,冷战以来成为美苏争论的话题。苏联官方宣称作用不是很大,美国则称起到了极大效果。战后,朱可夫在政治上几度失意。特别是他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后,曾在私下发牢骚说苏联官方历史贬低了西方援助的作用。可是遭到官方警告后,朱可夫又否认曾对美国援助有过高评价,还说这类言论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云云。
那么,“美援”的实际作用如何呢?某些领域,比如稀有金属、一些火药化工制品、机动车等,美英物资所占比重较高;而有些领域则极小。比如说基本没提供过野战重炮和强击机,也没提供过多少煤炭。
至于所谓没有美英援助、苏联就会被德国消灭的说法,则完全站不住脚。如前所述,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援助是在战况最危急阶段提供的。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至少有了与德国媾和的资本。
所以,结论是:
美英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总体而言,只占苏联自身产量的一小部分。更远不及德国的盟友及其占领国向希特勒提供的物资。西方物资无疑增强了苏军的实力,尤其在化工制品、稀有金属和机动车方面,作用相当大。但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力并非决定性。苏德战争所消耗的物资总量及种类都极为庞杂,苏联可以进行产能调整,过分强调部分领域的援助比例大,并无意义。
即使没有美英物资,希特勒德国消灭苏联的可能性也不大。在类似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后,苏联鉴于自身的物资和人力储备消耗过大,很可能在战局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前提下,接受与德国的媾和。时机大概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后。从各种迹象分析,当时斯大林和希特勒都萌生了休战的意图。而日本更是积极希望苏德和解,愿意充当调停人。
美英之所以在1943-1944年战局明显对苏联有利后,加大援助力度,真实目的恐怕正是要阻止苏德媾和。如果斯大林真与希特勒握手言和的话,那么美英重返欧洲大陆的计划无疑将成为泡影。美英势力从此将被排除出欧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