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欧盟要抱团?专家泼冷水

文/行走斯图卡
在G7峰会上,西方领导人们提出了一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计划,命名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现在欧盟又推出了一个单独的方案,计划在2022年正式实施,只不过外界显然不看好欧洲的野心。
据路透社报道,7月12日,欧盟27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会后联合声明显示,欧盟理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名为“世界联通欧洲”的基础设施战略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欧盟希望在2022年春季之前建立新的联合通信机制,并且在明年3月份之前提交一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欧盟理事会要求这些项目必须有“重大影响力”,涵盖铁路、港口,以及亚非拉国家的数据传输、电力等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的角度实现互联互通、促进欧洲经济外交和安全利益,促进欧洲价值观的传播和发展”。
欧盟公布的文本中,没有提到“中国”这个名字。但是一名欧盟官员表示,这份文件里“写满了中国”。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这份计划就是为了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此扩大欧盟的全球影响力。
在当天的会议上,一些欧洲官员也对中国表示了不满。德国外长马斯表示,中国正在用经济和金融手段增加影响力,但是“光抱怨是没有用的,欧洲必须提供替代项目,最重要的是与美国进行协调合作”。
但是专家的冷水很快就泼了下来,外界最大的忧虑就是:欧盟这个替代计划,真的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更有吸引力吗?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西方国家第一次进行类似的尝试,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试图成立国际发展金融公司、欧洲也设立亚洲基础设施基金会,试图取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但是这些努力全都失败了。
首先就是钱的问题。在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英国和法国的外债规模都已经超过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西方国家普遍都遭遇了GDP下滑;此前G7峰会提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警告说,这项战略目前还不确定资金来源,也没有融资计划。
相比之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和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各种协议,截至去年的年中,全球有超过2600个项目与“一带一路”有关,总价值约3.7万亿美元。
其次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很多西方媒体和专家故意忽略了这一点,但是为了彰显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西方国家的计划都加入了所谓价值观的思维,那么就一定会附加政治条件。所谓“政治条件”是第三世界国家讨厌西方的做法,也是西方国家扣给中国的黑锅,但是到底谁加了、谁没加,人家心里有数。
最重要的是,中国自身基建实力的雄厚是赢得各国信赖的关键。西方国家基础设施的老破旧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在自身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落后的情况下,怎么能让其他国家相信,西方能帮助自己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之下中国的建设成就,毫无疑问就是最好的“样板房”,谁不想有宽敞的道路、便捷的交通,还有可靠的电力、通讯设施。到底未来是什么样,别人是去看欧洲那些充满了历史凝重感的中世纪石头路,还是去看中国纵横八达的交通网络,想想就知道了。
事实上,此前就有网友吐槽过,“这么多国家抱团对抗中国的基建能力,只能彰显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强悍实力”;这次欧洲单独提出了大基建战略,只怕那些公司提出建设项目后,转身就转包给中国公司——毕竟有再好的战略,利润才是这些西方公司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