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民国时期的黄包车夫,如牲口般日夜奔波,几乎活不过40岁

2023-02-22 16:47 作者:贤者卍  | 我要投稿

我们经常能在民国时期背景的影视剧中看到黄包车夫拉车的画面,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在街道上没日没夜地跑着,只为养家糊口,极大程度展现出了旧社会时期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然而现实中的黄包车夫,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真实。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这些黄包车夫的寿命基本不会超过40岁,有些甚至更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结,在满是“吃人”的旧社会里,伴随他们的只有最为沉重的喘息声。 在骆驼祥子里,老舍先生就对黄包车夫作过形象的刻画,小说来源于现实,民国时期的黄包车车夫们大抵都这么凄惨,大部分人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那时候时局动荡混乱,老百姓们的日子都过得异常艰苦,青壮年男人由于没受过什么文化教育,因此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做苦力活来维持生计,拉黄包车就是其中之一。只要你肯卖力气,能吃苦,而且要长时间劳作,没多少休息的时间,将客人拉到指定的目的地,便能得到相应的费用。 由于当时交通行业的不便,在1874年,一位叫米拉的法国商人引入了黄包车,这种车是在日本出产的,因此参也被叫做“东洋车”,这种车的车身较轻盈,一切动力都来自于人,车夫跑动,车子就跟着走了。由于需要长时间拉着车奔跑,黄包车夫们还会在脖子上搭一条围巾,以便能够时刻用来擦汗,头上会带一顶毡帽,一天天跑街窜巷,马不停蹄地拉客,其实这样一天跑下来,也挣不了多少钱,因为坐黄包车的价格并不贵,大概一英里五分钱。但仍然有很多的人投入到黄包车这个行业,那个年代有一份挣钱的工作并不容易,绝大多数人也非常珍惜这一份职业。

后来,黄包车的规模在国内发展得愈加庞大,以至于在很多的商业区中心,黄包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交通工具。黄包车夫穿的衣服都是比较破烂的,长期的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在日晒雨淋的环境下像牲口一般奔波,只为挣取一点车费,且绝大多数的黄包车夫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辆黄包车,他们很多都是从黄包车公司租来的,挣取的车费绝大多数还都要上交黄包车公司,这样一来,黄包车夫们自己能够得到的钱就更少了,只能够基本的养家糊口。 很多的黄包车夫跑着跑着就突然倒在路上死了,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事,他们每天体力都大量透支,且营养跟不上,身形也渐渐佝偻了,内脏器官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自然寿命就非常短暂,基本不到四十岁就死了。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黄包车夫的血奔已逐渐被时代所掘弃,在几十年后,便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结语

解放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生活也逐渐富裕了,没有了剥削与压迫,黄包车夫也成为了过去的烙印,也望我们能够珍惜现在的生活,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阶段,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民国时期的黄包车夫,如牲口般日夜奔波,几乎活不过40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