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师|《实务》《经济法》精讲班

1.1 法律基础
1.1.1 法的本质与特征


1.1.2 法的分类
分类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抓关键词记忆

1.1.3 法的渊源及形式

法的形式/渊源中不包括判决书/判例。
1.1.4 法的效力范围及效力冲突的解决


属人主义原则:看国籍,在外国杀人也要接受惩罚
属地主义原则:看地域
保护主义原则:保护本国利益最大化(需要国力做支撑)
我国属于结合主义原则

- 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如发生冲突,由制定机关来裁决。
-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相当于提级了)与法律不一致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属于同级)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1.1.5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当事人)、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客体(指向的对象)

主体: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内容:
权利可以放弃。

客体:物、人身人格、智力成果、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行为
1.1.6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法律行为(人可以控制)。分类不是重点。人的行为并非都是法律行为。

1.2 法律主体
1.2.1 法律主体的分类
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自然人在出生之前也可以成为特殊法律关系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