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洋大兜虫科普重置篇

2023-07-18 15:20 作者:不养虫的棘龙  | 我要投稿

有这么一群长相奇特的甲虫,雄性成虫有着威武的三根犄角,有些人说这是三角龙的昆虫版本,有些人说这是活着的三叉戟。还有人说这是屎壳郎plus,它们就是南洋大兜虫……

这货明显不是今天的主角
接近了,但还不是
这货才是真正的主角

等等,它们真的叫作南洋大兜虫吗?首先,南洋大兜虫Chalcosoma其实并不是一种虫子,而是一个属的统称,其次Chalcosoma属按本身的意思其实应该译为“铜身犀金龟”或者“青铜犀金龟”。是为了描述该属成员在光线照射下显现出青铜般的光泽。像这些也有三根角的犀金龟,比如什么三叉戟三角龙就不能被称为“南洋”。而名字里的“南洋”就是字面意思,是指这个属的主产地东南亚。但考虑到这个系列的主要观众还是昆虫爱好者,下面还是以“南洋”作为简称。Chalcosoma属一共有四个成员,分别是高卡萨斯(喀戎)南洋大兜Chalcosoma chiron简称南洋cc,阿特拉斯南洋大兜Chalcosoma atlas简称南洋ca,婆罗洲南洋大兜Chalcosoma moelenkampi,简称南洋cm,以及安哥尼斯南洋大兜Chalcosoma engganensis,简称南洋ce。

注意成虫鞘翅青铜一般的色泽
南洋三剑客的合照

我们首先就从最大最强人气最高的南洋cc开始介绍吧!高卡萨斯南洋大兜,也叫高加索南洋大兜。其实现在应该叫作喀戎南洋了,拉丁学名后缀已经改了。而喀戎也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位半人马。神马大兜直呼内行。南洋cc不仅是最大的C属成员,还是亚洲最大的金龟总科,甚至是亚洲最大鞘翅目的有力候选虫。那它到底有多大呢?雄性成虫体长最大可以超过13厘米。而一般在10厘米以上的个体会呈现出非常帅气的长角型。南洋cc最大的特点是该种雄虫的头角中部长有一个角突,这也是该种与其他南洋区分的要点。南洋cc一共有4个亚种,每个都是大块头。最大的亚种目前还有争议,ccj亚种能长得更长,但cck亚种更加粗壮。

雄性成虫巨大的体型
注意头角的角突
南洋cc的亚种分化

接下来是南洋CM,婆罗洲南洋大兜,莫兰金比南洋大兜,莫兰坎比南洋大兜指的都是它。南洋CM是第二大的C属成员。雄性成虫最大可以达到11.5厘米。在我看来,这是该属最好分辨的成员了。雄性成虫的胸角间距较窄,和其他成员对比一下就能看出。长角个体的头角是延伸出来的,看起来十分帅气。和南洋CC不同,南洋CM本身没有任何亚种分化。

俯视图
长角个体
短角个体

下面是南洋Ca。也叫阿特拉斯南洋大兜,种名是指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人阿特拉斯。虽然种名来源是擎天巨人,雄性成虫最大也确实能达到11厘米左右,但本身是C属倒数第二小的种还是有些尴尬。该种的最大特点是雄性成虫的头角前端有些许隆起。南洋ca一共有7个亚种,是Chalcosoma属中亚种最多的。其中也有一些个头不是很大的小型亚种。

注意头角的隆起
Ca和Cc的对比(左ca右cc)
ca中的小体型亚种

说到小南洋,就不得不提南洋家族的第四位成员了——南洋ce,安哥尼斯南洋大兜。提起南洋都是“南洋三剑客”。很少有人记得它。雄性成虫体长最大只有7cm左右。是最小的Chalcosoma属成员。该种的特点是雄性成虫头角长有一小刺突。

注意头角前端

不过提起南洋,最出圈的还是要属雄性成虫暴躁的脾气和极强的战斗力了。庞大的体型可以直接压制住对手,三根犄角可以牢牢地控制住对手,如果是中短角个体还能对对手造成大量伤害。而且南洋的头角是穿刺型的,有时长角个体也能破防对手。

短角的南洋

不过在看到南洋那么强的战斗力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南洋会那么强?其实犀金龟和锹甲的犄角与大颚本质上还是种内竞争的结果。但是东南亚气候适合大型甲虫生存,即便都是树栖吃树液的,也有许多“同行”。

野生环境下的南洋大兜虫

而南洋用于内卷的结果在与同生态位物种的竞争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南洋要面对的对手除了自己的同类,主要还是锹甲科的成员。锹甲家族里最强的一批都能与南洋遇上。包括最强的锹甲——泰坦扁锹甲。等长的强者——牛头扁锹甲。最长的锹甲——长颈鹿锯锹。还有一些体型巨大的六节锹(叉角)比如成虫体长可以达到115mm的巨颚六节锹和极限体长97mm的橘背六节锹。当然东南亚还有不少奥锹甲属(鬼艳)的成员。其中不乏一些“狠角色”比如号称甲虫中的破坏王的卡斯特奥锹甲。

泰坦扁锹甲苏门答腊亚种
牛头扁锹甲
三大锹甲——巨颚六节锹,长颈鹿锯锹,泰坦扁锹巴拉望亚种
橘背六节锹
卡斯特奥锹甲

为了应对这些对手,南洋也有着自己的办法。很多爱好者总是抱怨,说南洋的抓地力太差了,和长戟象兜这些南美巨型犀金龟根本没法比。打架还爱和臂金龟一样挥舞前肢,容易被掏底。首先南洋的挥舞前肢在面对同类之外的大型对手有时确实会让自己翻车,但面对小型对手或者抓地力不强的对手时,也可能像臂金龟一样把对手抛下去。其次接触过南洋的虫友可能会发现,南洋的符节长而爪钩大。这种结构是为了在野外抱着树干的,而许多锹甲的符节只能抓住树皮。在野外能取得优势。

野外南洋与锹甲的冲突场面

但在人工环境的战斗场地大多是平整的树皮,南洋没法抱住。同时长符节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被对手举起时可以够到战斗场地再重返甚至绕后反杀。有着这样的结构和战斗方式,南洋在面对大型锯锹和六节锹的时候往往能取得胜利,但面对大型扁锹甲的时候还是有可能被卡位置打败的。

南洋大兜的生活习性也同样有意思,一般大型犀金龟的幼虫都是以富含腐殖质的土为食,人工环境下使用深度发酵木屑,但南洋大兜野外却以朽木为食,饲养时也是和锹甲一样用浅度发酵木屑,从小就开始和锹甲卷了。而南洋的大肥虫幼虫的奇葩之处还不止于此。作为犀金龟的幼虫居然和花金龟一样是用背爬行的,不仅如此,这些大肥虫还一改一般人印象里慵懒的样子,它们在幼虫期和成虫一样暴躁。一些个体在人工环境羽化前还会暴走。

一些爱好者们是不是看到之前的介绍有些心动了?确实啊,南洋是很有魅力的甲虫。成虫饲养需要能翻身的树皮,垫材,防逃的饲养盒,喂食甲虫果冻或者一些水果就可以了,幼虫做好温控和防暴走的措施也能饲养好,培育南洋的角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以CC举例,一般来说成虫达到10厘米以上就是非常帅气的长角型了。

图源网络

但是接下来我就要开始劝退一些玩家了,前面也提到了南洋的幼虫脾气非常暴躁,换土的时候被这大肥虫咬一口绝对不好玩。其次暴走不处理好还是会翻车的,轻则掉重重则化蛹失败。而到了成虫期,以前南洋号称“暴毙王”,但其实这是因为过去很多南洋都是野货,本来南洋成虫的寿命就几个月,加上长途运输带来的损耗很难养定。而如果确定买到人工个体也要切记,不要上手!不要上手!不要上手!前面提到南洋的大爪钩是为了抱住树干的,你的手臂可没树干那么坚硬。皮嫩的搞不好爪钩都能陷进去。其次南洋的胸腹连接处有个结构千万别伸手,这个结构人称外号指甲刀,本来是在原产地对付天敌灵长类的。在这个结构被触碰到会立刻触发夹击。被夹到的后果非常严重,

南洋的成虫非常不建议未成年小朋友和皮肤比较嫩的人入手!养宠物前一定要做好攻略,不能头脑一热就入坑。

最后要提的还是南洋的分布问题,虽然南洋的主产地还是东南亚,但理论上一些亚种在我国边境地区也有分布的可能,比如南洋ccb和南洋cam。其中南洋cam甚至有疑似捕捉到的国产个体。

疑似国内发现的南洋

作为昆虫爱好者,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实锤南洋的分布的。但我还是有一些担心的地方,首先,这些图片和观测记录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虫友为了搏眼球摆拍的?南洋的亚种说实话并不好区分,而我国正好也有适合南洋生活的热带雨林。如果是摆拍的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南洋带回去,小心生物入侵。其次如果实锤有分布了,那估计也不会很多,不足以供应市场,举个例子像橘背六节锹早就实锤国内有分布了,每年虫市能看到几个国产个体?我也绝不建议普通爱好者和虫商去实地考察。在边境采集实在太危险了。只是几个虫子罢了没必要冒险,就让它们安静的生活,成为一个都市传说吧。


南洋大兜虫科普重置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