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九回:伊尹和仲虺

2022-03-19 21:13 作者:啊胜说历史  | 我要投稿

伊尹和仲虺分别是汤的右相和左相。仲虺是奴隶主,而伊尹是奴隶。伊尹扶商的故事也成为后代谋士的典范。但是,伊尹和仲虺是如何来到商的呢?伊尹身为奴隶,又是如何摆脱奴隶身份的?啊胜说历史第九回:伊尹和仲虺。马上开讲。

先说仲虺。他是个奴隶主,他的祖先叫奚仲,禹在位时做了车正,也就是管理制造车子的官。自奚仲起,子孙后代都在夏王朝做官,为夏造车验车。到了仲虺也是如此。仲虺见夏桀如此残暴不仁,引起民愤,导致诸侯叛离,深知夏王朝离灭亡不远了。他想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明白只有扶持一个有力的诸侯,才能推翻夏王朝的统治。而在当时,实力最大的就是商。

汤早就听说仲虺很有才华,本想去邀请他,又怕他是夏王朝的臣子,不肯助他灭夏。没想到夏桀的行为引起了各地诸侯的恐慌。就连和夏后世同姓的诸侯也都叛离。在这种情况下,仲虺来到商,见到了汤。

汤非常高兴,向仲虺请教治国之道。仲虺根据当时天下形势,分析说夏桀如此下去,必然自取灭亡。他鼓励汤积蓄力量,先征讨与商为敌,死忠于夏的诸侯,再灭夏。汤见仲虺是很有用的人才,就任命他为左相。

相传伊尹出生在伊水边,长大后流落到有莘氏。伊尹到了有莘氏之后,在郊外种田为生。他是个有抱负的人,虽然身在田野,却心怀天下,时时刻刻关心着天下大势的变化。他想要辅佐一个诸侯,消灭夏王朝。此时他认为有莘氏国君是比较好的君主,不像夏桀那样残害百姓,想去劝说。他对国君说他会烹饪,愿意为国君效力,想借此机会接近他。但是按照规定,只有做了国君的奴隶才能为他效力。伊尹只能沦为奴隶。本来伊尹觉得有莘氏可以灭夏,但之后发现一来有莘氏太过弱小,二来有莘氏又和夏桀同姓,都是禹之后,就不便劝说。

然而即便如此,伊尹仍然时刻想要解救人民,寻找着能够灭夏的人。那个时候,有莘氏经常和商来往,伊尹了解到商汤是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想要前去投奔。可奴隶是没有自由的,擅自偷跑一旦被抓到轻者受罚,重则处死。伊尹只能不断寻找时机。

不久后,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妃,伊尹见到机会来了,就向国君请求,说自己愿做陪嫁到商去。有莘氏国君答应了下来,伊尹就顺理成章地来到商。

伊尹来到商后,也给汤做厨子。他利用每天侍奉汤的机会,给他分析天下大势,述说夏桀的暴政,劝汤积蓄力量灭夏。汤发现伊尹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就破例免除他奴隶的身份,并任命他为右相。仲虺见伊尹是个贤才,和自己的政治主张相同,便一心和他辅佐商汤。

商汤有了伊尹和仲虺的辅佐,实力日益强大。有一次汤外出到郊外,见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鸟的网,东南西北四面各一张,并且祈祷上天保佑,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都到他的网里来。汤见了,感叹说如果真的这样,把动物都杀光了,除了夏桀那样的暴君,又有谁会干那种事?于是他叫人撤去三张网,只留一张。并亲自祈祷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要往左就往左吧,要往右就往右吧,要高飞就高飞吧,要下来就下来吧,我只捕捉那些不听天命的。又对那个农夫说对待动物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赶尽杀绝。毕竟不听天命的,毕竟是少数。这就是后世流传的“网开三面”的故事。

网开一面和网开三面毕竟还是不同的。网开一面指的是围三张网,一张不围,主要针对的罪犯,要饶他一次。网开三面指的是四个方向,只有一个方向有网,剩余三个方向没有网。

网开三面的故事在诸侯传来后,都称赞汤是个有德行的人,甚至是对动物也是仁慈的。于是归顺汤的诸侯也越来越多,汤的实力也越来越大。

在伊尹和仲虺的辅佐下,汤最终也灭掉夏王朝,建立商朝。

汤建立商朝后,依旧恪守自己做帝王的本分,勤政为民,而汤的后代却不是那么回事,特别是太甲,商朝因此差点灭亡。而且商朝建立后,天灾不断,又是干旱又是洪涝。商朝的后世君主们是如何带领商人同天斗,同地斗的呢?敬请期待啊胜说历史第十回:天灾不断。

第九回:伊尹和仲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