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耳朵,而不是靠数学来主导音乐
贝多芬599、靠耳朵,而不是靠数学来主导音乐

十二平均律(百度汉语):
…
最早提出“五度相生律”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以把按2:3比例定音律的做法 叫做Pythagorean tuning)。
…度:见《欧几里得24》…
(…《欧几里得》:小说名…)
…律:见《欧几里得42》…
…五度相生律:见《贝多芬188、音阶是什么?五度相生律是什么?音阶、五度相生律有啥关系?》…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见《欧几里得130》…
…比、例、比例:见《欧几里得29》…
…pythagorean(百度百科):英语单词,
主要用作形容词、名词,
作形容词时译为“毕达哥拉斯的”,作名词时译为“毕达哥拉斯哲学”…
(…哲、学、哲学:见《欧几里得110》…)
…tuning:v.(为乐器)调音,校音;调整,调节(发动机);(给收音机、电视等)调谐,调频道。
n.【无线】调谐;收听;【乐】调音[弦]…
在东亚,最早提出“五度相生律”的是《管子》一书的作者(不一定是管仲本人)。
我国历代的各种音律,大部分也都是从“三分损益律”发展出来的,
…三分损益律:见《贝多芬209~212》…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19、20》…
(…《伽利略》:小说名…)
也可以认为它们都是“五度相生律”。
仔细看上面“五度相生律”7声音阶的波长,可以发现它们彼此的关系很简单:do-re、re-mi、fa-so、so-la、la-si 之间的波长比都是8:9,
这个比例被称为全音(tone);
…音、阶、音阶:见《贝多芬155,188》…
…关、系、关系:见《欧几里得75》…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全:见《欧几里得39》…
…音:见《欧几里得146》…
…全音:见《贝多芬102、十二平均律:一八度距离等分12份,一份是半音,两半音等一全音》…


mi-fa、si-do 之间的波长比都是243:256,
这个比例被称为半音(semitone)。
…半音:见《贝多芬102、十二平均律:一八度距离等分12份,一份是半音,两半音等一全音》…
“五度相生律”产生的7声音阶,自诞生之日起 就不断被批评。
原因之一就是它太复杂了。
…原、因、原因:见《欧几里得199》…
…复、杂、复杂:见《欧几里得133》…
前面说过,如果按住弦的1/5点 或者1/6点,得到的音已经和主音不怎么和谐了:居然出现了64:81和128:243这样的比例,这不会太好听吧?
…和、谐、和谐:见《牛顿37》…
(…《牛顿》:小说名…)
有人开始对这7个音的波长做点调整,于是就出现了“纯律”(just intonation)。
…纯、律、纯律:见《贝多芬160~215》…


“纯律”的重点 是让各个音尽量与主音和谐起来,
也就是说,让各个音 和主音的波长比 尽量简单。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人本原理。意思是东西的好坏,要靠人判断,而不是数学、物理。”中学生说,“人发明了一切——包含音乐。”
“数学、物理只是帮助人生产好东西的工具。”中学生继续说,“人拥有东西好坏的裁决权,数学、物理没有这种裁决权。”)
“纯律”的发明人,是古希腊学者塔壬(rén)同(今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城)的亚理斯托森努斯(Aristoxenus of Tarentum)。(东方似乎没有人独立提出“纯律”的概念。)
…发、明、发明:见《牛顿84》…
此人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约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
…亚里士多德:见《牛顿85~124》…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他的学说的重点 就是要靠耳朵,而不是靠数学来主导音乐。
…数、学、数学:见《欧几里得49》…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他的书籍留下来的只有残篇,不过可以证实的是 他提出了所谓“自然音阶”。
…证、实、证实:见《欧几里得89》…
…自、然、自然:见《欧几里得128》…
…音、阶、音阶:见《贝多芬155,188》…
…自然音阶:见《贝多芬112、自然音阶为什么叫自然音阶?》…
自然音阶也有7个音,但和“五度相生律”的7声音阶有不小差别。7个自然音阶的波长分别是:λ、8/9 λ、4/5 λ、3/4 λ、2/3 λ、3/5 λ、8/15 λ。
确实简单多了吧?
也确实好听多了。
这么简单的比例,就是“纯律”。
“虽然“纯律”的7声音阶 比“五度相生律”的7声音阶要好听,数学上也简单,但它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
请看下集《贝多芬600、事实上,“纯律”远没有“五度相生律”流行》”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