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生态殡葬,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思念

又一年清明节,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今天的你去祭扫了吗?又是带着什么去探望逝去的故人呢?记者走访各鲜花市场,烛火市场以及殡仪馆,发现近年来清明祭扫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现代殡葬观念慢慢深入人心。
用鲜花代替香烛纸钱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
鲜花、塑料花都被摆在货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而在烛火店,
纸花也成了店里的主打商品,
还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福州市殡仪馆,馆内贴着许多严禁燃放鞭炮的标语,还循坏着文明祭祀的广播,有带传统祭祀用品的市民,也根据墙上贴的标语,换成了鲜花。
网上“云祭扫”寄托哀思
李主任告诉记者,在去年,为了让受疫情影响无法来扫墓的市民朋友寄托哀思,他们推出了网上祭扫活动,没想到这个“云祭扫”一经发布,就广为流行。
生态殡葬 让生命回归自然
一大早,记者首先来到了
三山人文纪念园的一处花葬纪念碑,
陆陆续续有市民到这里祭祀亲友,表达哀思。
三山人文纪念园办公室徐主任告诉记者,三山人文纪念园是从2000年就开始推行生态节地葬,除了花葬以外,还有树葬和草坪葬,目前已经有一千多位逝者的骨灰通过生态葬的形式回归大自然。
走访了几个陵园之后记者发现,在众多生态节地葬式里,选择花葬的相对比较多。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生态葬的推广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位于福州皇天陵园里就有一种传统与生态相结合的生态葬式。
骨灰是不保留的,通过降解骨灰罐深埋的形式,或者通过pvc管道,3-6个月骨灰就会完全溶于土地。
除此之外记者还从福州市民政局了解到,除了陵园里有提供生态殡葬服务之外,福州市民政局每年还会举办一场公益海葬的活动。
实际上这些生态殡葬的形式
也是福州市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州也打出了各种组合拳,
让移风易俗更加深入人心。
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负责人 洪翔
一是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二是开展违建坟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第三是推进生态公墓的建设,第四是创新安葬方式,因地制宜,利用荒地或旧坟区等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