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错题重做!中国史专场的每日一题

2022-11-18 20:15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嗨咯~各位淀粉们大家中午好呀!在上期【每日一题重灾区】的文章发表后,(没有看过的淀粉,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哦)

干货 |每日一题重灾区,究竟是什么题竟难倒了七成淀粉?

干货 |  错题重做!难倒了70%淀粉的每日一题~

小历都感受到了大家热情!所以这次,小历带着【中国史】专场的每日一题来啦~淀粉们记得按照这个流程:“做题→看解析→提出疑问”来阅读本篇干货,小历相信这篇干货可以大部分解决你心中迷迷糊糊的知识点~文末有PDF版本领取方式。(还有这周最新的中国史错题哦~)

小历温馨提示:本篇干货较长,做对的题可以酌情跳过。

01题目1

(时间:2022-02-01,难度:★★★★正确率34%,C选择迷惑性较高)

先秦文就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天人关系”的记载,这集中反映出先秦时期( )

图片

A.民生政治观念形成(611票34%)

B.宗法等级秩序瓦解(59票4%)

C.天命神权思想盛行(983票51%)

D.诸子思想相互融合(203票11%)

【解析】材料信息中关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关系”记载中都提及“民”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人”“民”的肯定与重视。虽然材料中多次提及天,但是重点不在神权思想,故C错误。B、D 项非材料主旨。 

【小猿搜题解析】材料信息中关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关系”记载中都提及“民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人”“民”的肯定与重视,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生政治观念,没有涉及宗法内容,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多次提及天,但是重点不在神权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生思想,没有反映诸子思想如何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

干货补充1——概念阐释——先秦时期的民生政治观念

先秦时期,中国人文意识觉醒、“士”阶层产生,使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逐渐摆脱了“神”的控制,产生了“民为贵、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珍贵的政治思想和百家争鸣的重要时代 。

干货补充2——我国古代民生思想发展的历史脉胳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的“民生”,这一表述,朴实地表达了“勤”与“匮”的辩证关系,其中涵盖古人最朴素的民生思想。早期的民生思想更多地是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而且是通过百姓自身的勤劳努力来解决。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逐渐意识到保障民生不仅是百姓自己的事情,更应该是统治者肩负的责任。由此古人提出了“以民为贵”的民本观念,阐发了最初的民生思想。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

  • 西汉时期,贾谊则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进一步阐述了民本思想。唐柳宗元提出“吏为民役”的主张,使古代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02题目2

( 时间:2022-02-09,难度:★★★正确率42%,涉及课内基础知识较多)

有学者通过检索春秋战国时期22种诸子文献,发现“圣”字出现1741次,其中“圣人”1031次,“圣王”302次。圣、圣人、圣王使用的频率之高,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  )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459票18%)

B.努力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1135票42%)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170票6%)

D.推崇“以德治国”的思想(863票34%)

【解析】据材料“圣、圣人、圣王使用的频率之高,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士人们希望圣人出现,改变社会动荡的现状,说明他们通过著书立说希望改变社会现状,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故选B项;诸子百家中道家不主张积极入世,排除A项;儒家的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属于奴隶阶级的统治,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

【小猿搜题解析】题干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文献中“圣”字出现频率较高,这反映了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现实,士人希望圣人出现,表达了其渴望结束争霸混战的强烈愿望,说明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诸子百家并非都推崇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排除A项;春秋时期处于奴隶社会的末期,C项说法欠妥,排除;诸子百家中并不是都主张德治,排除D项。故选B项。

干货补充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的发展

①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

②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战国四公子都有蓄养门客的习惯,经常门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窃符救赵中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士.士后来发展成为农民和小地主.

干货补充2——概念阐释——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一般指封建社会 地主制经济 下,统治阶级剥夺人民的 土地所有权,主要以地租形式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者。

分类: 大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

特征: 土地买卖、小农经营和实物地租

特点: 延续性

简述: 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

干货补充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圣人

①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②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
③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03题目3

(时间:2022-11-16,难度:★★★★★正确率27%,D选项迷惑性大)

戊戌维新派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建立了新的“民权”说。这一理论( )

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375票30%)

B.试图通过“限制”民权来争取民族独立(337票27%)

C.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51票4%)

D.成为“限制”君权推动维新变法的基础(461票39%)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维新派用民族化、法纪化、集体化、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这种新的“民权”说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西方“人权”理论解放、扩大人权的本义,相较而言,体现了对民权的限制,其目的是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结合,便于推进维新变法,争取民族独立,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没有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限制君权,排除D项。故选B项。

干货补充1——概念阐释——民族独立

民族独立,在一定阶级的领导下,受压迫和剥削的民族通过革命运动的形式,彻底推翻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获得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独立主权;或人民群众反抗侵略和剥削,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取得民族的独立。

干货补充2——概念阐释——法纪化

法纪又可以指法律纲纪,最早出现于(明)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以朝廷为必可背,以法纪为必可干,则我祖宗宪典甚严,朕不敢赦。”法纪指法律和纪律的合称,法律具有普遍适应性,而纪法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如党的纪法之约束党员。

干货补充3——历史事件详解——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背景:(一)国际背景

①经济: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②政治: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改革等,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

(二)国内背景(红色字体背诵,黑色字体辅助理解哦~)

①政治形势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俄、奥、意、日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②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有三点:

  • 帝国主义的入侵所带来的刺激。《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纷纷加紧资本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国城乡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刺激作用。

  • 一些觉醒的国人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作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他们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③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符的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④思想基础

近代以来新思想的发展。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封建统治的危机也一步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要通过何种道路来挽救中国的问题。

  • 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成为学习西方的先声。但是他们的思想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并没有付诸实践。洋务派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行动。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以此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甲午战争的惨败却表明,洋务运动并不能救中国。

具体过程: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意义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还不过瘾?定哥精心策划的高考真题《历史1000题》有更多题目等着大家,非常值得入手~

有没有三道题都做全对的淀粉宝宝呢,快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身影吧!如果你希望这棵小树它可以继续存在的话,那就给本篇干货一个免费的分享与点赞吧,我们会跟据大家对本篇文章的反应来决定什么时候再更新下一期哒。(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暗号:“小题精讲3”获取pdf版)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想要什么干货,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如果觉得这份干货非常有用,那就快快转发给身边的同学吧!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干货|错题重做!中国史专场的每日一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