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物理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新编高中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相互作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节《重力与弹力》新教材将旧教材第一节重力内容删减了一些与弹力放在了一起,设置为3课时,第一课时是重力与力的表示方法;弹力的基本概念、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关系设置为第二课时;几种常见的弹力分析作为第三课时。
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在已经对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但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物理观念
1.知道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不同接触情形时弹力的有无;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
4.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
1.通过桌子、电灯、起重机的物理情境抽象出简单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模型建构与小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1.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2.通过生活情境进行物理建模,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观察与科学思维的结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