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数学(8)
计算是数学之基础。
第八期 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
在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微分是放在导数完全结束后讲述的;但若是我们提前了解了微分,那么涉及导数的许多公式也就明晰许多了。然而,我们不得不使用许多严谨的计算,初见时可能会有一些枯燥。与此同时,也希望读者能体会严谨中蕴含的整洁与美观。
一、函数和的导数
设函数,求
。推导如下:
因此,函数和的导数等于它们导数的和。使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多个函数的情况,发现仍旧如此;不了解数学归纳法的请往下翻。
二、函数积的导数
设据同上,求。推导如下: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对多元情况进行尝试,容易得到
于是,我们猜想:
先解释一下这个式子:由于且他们之和均为非负数,又因为求和号的意义,他们均为自然数——因此只有可能是其中一个为1,其余的均为0.式子中,我们定义
至于
取其他数时的情况,我们以后会讲述。这个式子同样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归纳法是说:
若(1)时,命题
为真;
(2)若时
为真,则
时
为真,
则,
为真。自然数集亦可类比。
下面是证明:首先,时显然成立。
若,则
命题即得证。
三、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函数由
与
两个可导函数复合而成,求
。
则这是较为直观的一条结论。
同样地,可以证明由多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
的导数为
四、函数商的导数
设函数,且
,求
。
它是可以使用与函数积的导数相同的方法求解的,只是多了通分的步骤。读者可以尝试证明,并且教材上也有。这里给出另一种方法:
首先,求的导数:
于是,对
的导数为
最后,对
的导数为
五、反函数的导数
其与复合函数一样也非常直观。设函数在某区间内具有反函数
,
则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用原函数对求导,而非
。
对于其几何意义,还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如图是(蓝)与
(红)的图像,由反函数的意义可知它们的图像是关于
对称的。假如我们要考察反函数在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只考虑
内的部分)处的导数,则对应的,原函数上的点应为
。原函数切线交x轴于C,交y轴于E;反函数切线交x轴于F,交y轴于D。由于关于
对称,则可知
,即
而这两个角恰好分别是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倾角,故有
至于微分运算法则,只需利用变形即可,此处就不详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