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自动驾驶?

关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因素,除了自动驾驶算法、硬件这些技术本身的因素,以及法律上的因素。
个人想分享下作为用户层面的,不专业的思考,可以说的产品需求方面的因素。
本人小鹏P7车主,NGP使用者,目前使用NGP里程1.8万公里,自动泊车和停车场记忆泊车使用得很少,现在都是自己停车。
在使用NGP的时候经常会想,作为用户来说,是不是真的需要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对比用户自己开车,自动驾驶在出行感受上,到底能带来哪些提升?
目前使用NGP和LCC这类辅助驾驶,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长途缓解驾驶疲劳,提升驾驶安全。
但是自动泊车和停车场记忆泊车,我几乎不用,因为目前的效率相比人工太差,我还要盯着,不能带来任何体验上的提升。对我来说最后停进去和在停车场里面那段路,我自己开也并不疲劳。
在泊车场景,大家的痛点实际上还是集中在寻找车位上,目前的自动泊车只能在最终泊入和在停车场里面的那一小段路起作用。
目前的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这类功能,不能说没用,但是体验的提升上,相比较于基础的ACC/LCC和自己停车,非常不明显,还没有到质变的程度。
可能这也是这类需要“加钱”的功能,目前市场接受度并不高的原因吧。小鹏的E版选择比例不高,特斯拉的fsd也太贵了没啥人买。而辅助驾驶功能只有最基础的比亚迪卖的非常好。
什么是质变?我想象了一下几种场景:
比如长途1000公里,一直盯着路和在车上睡觉、看电影、打游戏的区别;
比如到地方停车,自己想办法绕来绕去找车位和下车后不管了,让车自己去找附近停车场的区别;
比如第二天要长途,没油或者没电了,自己开出去加油充电和手机一个指令,车自己去加油和充电,再开回来的区别。
确实能大大提升幸福感,但是进而一想,等到自动驾驶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为什么还需要买车呢?
那时候满大街都是自动驾驶的车辆,实际上一个手机软件,就可以随时叫到一辆无人车等在楼下。你不需要像现在打车一样,还要考虑到师傅找不找得到你家,能不能进小区。
限时租赁会成为比买下一辆车,更划算的选择。因为买车和手机叫车的体验,已经没啥区别了。
等自动驾驶质变的时候,甚至产权的桎梏都会被打破。
再进而一想,等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是否还需要“车”这种东西?
车的本质是“出行工具”,解决的是我们的出行需求。
自动驾驶的质变,就有把细碎的出行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可能。无人车辆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他们在车联网的系统里,是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
这些毛细血管,可以把地铁、高铁、飞机都链接起来。
刚才说可以1000公里无人车里睡觉,这也许是个豪华的选择,但车辆的速度赶不上飞机。
如果需要更快捷的方式,可以无人车把人直接点对点送到机场的候机室。甚至安检工作,可以通过无人车里的车载系统来完成,这个叫做机场、高铁专车。
短途无人车,长途点对点到高铁、机场,之后在无缝切换到落地的无人接驳车。也许会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
租赁、共享、出行工具的无缝切换,我想这是真正能提升用户的体验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终局。
但这个终局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资金、需要产权利益明晰、需要新的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需要配套软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在实现这种质变之前,如果仅是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来提升车辆产品力,进而目的是卖车的话。
对于喜欢自己开车并且没啥长途需求的用户来说,花更少的钱买一辆智能不那么强的实惠的车,依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