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五十年每个田径小项的发展与未来(3)——男子八百米篇
本文主要盘点的田径项目是男子八百米,主要从奥运会和世锦赛这两个田径的最高级别赛事的维度考量,奥运会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因为那届奥运会首次将选手官方成绩精确到了百分之一秒,并且距离现在正好将近五十年,世锦赛则从第一届赫尔辛基世锦赛开始,所以下面表格的所有总结都是从这两届大赛开始。而因为其他比赛延续性以及级别不够,所以暂未加入,但也会作为参考和辅助。
八百米作为中长跑项目中距离最短的一项,也是田径比赛唯一一个先分道再并道的个人田径项目,它有它的特殊性,从起跑、并道、抢道、领跑或跟随到加速以及冲刺,每一个技术都要做到最佳,才能使八百米跑起来更为舒适、速度更为快,而作为有氧、无氧兼顾交换的中跑项目,也被大众称为最难跑的几项之一,而其跑步过程中的呼吸方式、过弯技术、超越技术以及抢道技术也是需要精确化处理的。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到了八百米的中长跑,大赛的平均成绩反复性就会增大,因为在并道的情况下,选择领跑还是跟随跑,选择提前发力还是后程发力,都会使得在不同时间段大赛成绩的不确定性增加。在前两个十年,成绩总体是在上升的,而到了第二个二十年,每个十年的平均成绩都在下降。原因是在1987-1991年先后有着克鲁兹和孔切拉赫的带领,成绩处于高速状态,而在1992-1994这个时间段处于群雄争霸的状态,谁都不敢贸然领跑,而1995-1999这个时间段又出现了基普凯特的领跑,所以导致第三个十年只是处于小幅下降状态,但平均夺冠成绩还能在1分44秒以内;但在基普凯特状态下滑后,男子八百米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群雄争霸状态,这就导致了在第四个十年的平均夺冠成绩有着大幅下滑,在这十年里,没人能做到大赛连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第四个十年也是男子八百米夺冠平均成绩和铜牌平均成绩差距最小的十年,也证明了这个时间段内各路好手的差距很小,为了争夺大赛的名次更多地是战术性获胜,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而当鲁迪沙处于巅峰时的最近十年,平均成绩又回到了高速状态,又由于鲁迪沙的跑法属于绝对实力的一马当先型,所以使得夺冠平均成绩和铜牌平均成绩差距拉到了近五十年五个周期的最大值。而现在到了后鲁迪沙时代,似乎又出现了各路好手的你追我赶,夺冠的成绩又有所反复的局面了。最佳夺冠成绩在近五十年里基本是在朝着越来越快发展了,当然了,除了那混乱的2002-2011年。

从上文表格可以看出,近五十年来,肯尼亚是男子八百米的王者之师,并且第二的丹麦获得其国家近五十年所有该项目奖牌的基普凯特也是肯尼亚转籍选手,肯尼亚有着绝对的实力,这五十年里,肯尼亚除了前十年以及在基普凯特转籍的那些年里没有统治力,其他的时段都有着极强的实力。最近几年,在其他国家的冲击下,绝对的统治力有所下滑,但是实力仍然是最强之一,并且人才也很少断档。近几年的美国、英国以及波兰等国的男子八百米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大有和肯尼亚军团对垒之势。而在赛区方面,肯尼亚所在的东非地区是绝对的最强赛区,而其他的有实力的国家都散落在各个大区,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人是该项目绝对的领军者,这与他们的天赋、训练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这六个人四个来自肯尼亚、一个是曾经的肯尼亚籍,可见肯尼亚的人才储备,在该项目上,真正统治过一个时代的只有大卫·鲁迪沙,在2009-2016年间,引领了一个时代,而孔切拉和基普凯特虽然在当时都非常强劲,但缺少了奥运冠军,就差一点就是满贯选手了,而其他的肯尼亚选手都是各领风骚一小段时间后就换人引领,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这也侧面反映了该项目的不可预知性及其比赛的竞争性。



从表格可以看出,鲁迪沙和基普凯特就是男子八百米的两座大山,个人最好成绩在前二,个人前十成绩平均值也在前二,并且平均值在1分42秒之内,十分的强势,甚至于鲁迪沙的前十平均成绩都可以排在除自己成绩以外的历史第三,而另外两个高于这个平均成绩的成绩都来自基普凯特,阿莫斯是表格里唯一还在跑的选手,他也是一位曾经的天才选手,只不过现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新人的冲击状态稍微有所下滑,而在基普凯特之前时代的克鲁兹、格雷以及塞巴斯蒂安·科均有上榜,他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缠斗也十分精彩。

从上表可以看出,肯尼亚军团基本是三代人都在,仍然有着集团的优势,老一辈的罗提克,中生代的科里尔、图维,而新一代的万永伊也很不错。现今博茨瓦纳的阿莫斯仍然有着不俗的实力,而北美三国都出现了一位强势的选手,英国和波兰紧随其后、不甘示弱,现在肯尼亚在该项目上随着鲁迪沙退役后统治力有所下滑,但是仍然是平均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他国家的冲击现在也让肯尼亚军团充满了紧张感。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望田径。大家一起聊田径,感受田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