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随想-《安娜卡列尼娜》01
关于我为什么想写这个专栏,其实是因为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家庭、情感、思考、忧虑到处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一旦处理不慎,处处碰壁,这跟托尔斯泰笔下的贵族生活准则没什么区别。 吸引我读的是开篇的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让我着迷的却是列文跟农民一起割草的一段。 我不是考据派,不怎么喜欢去研究故事背景,只是想通过文字去认识人,去了解人物间的关系,似乎在描写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当时的背景,社会风俗,人们的想法。 俄国社会在十月革命前,仍然在沙皇的君权统治下,社会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代表者是地主贵族和为他们劳动的农民。 开篇是一个花架子的贵族公子哥奥勃朗斯基和他的妻子陶丽的不愉快的事,因为他同家庭教师偷情,而陶丽知道后既愤怒又难过得不知所措。托尔斯泰的笔是细腻的,他把这个可怜的女人,几个孩子的妈妈纠结痛苦的心理状态写得如此透明。 她要用离开来惩罚不忠的老公,然后奥勃朗斯基却是在想一切办法保持关系,保证家庭不破裂,一来是他占有了陶丽的田地。二来是他的孩子有点多,家大业大,他需要有个女人替他收拾烦心事儿。实际他一点悔恨心是没有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敷衍,避免篓子更大。 这两个人物的纠葛就引出奥勃朗斯基的妹妹安娜,和陶丽的妹妹吉娣,还有一干重要人物。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有些枯燥。家庭的恩怨情仇,一时很难让人想掺和进去。但是我一直期待着安娜的出现,对于读者来说,她仿佛能终结这段闹剧,对于奥勃朗斯基来说,她也是一个救星。我为标题的人物的出场充满期待。 她是美是丑,是什么身份,有什么影响力,有什么魅力。似乎只有她能破这个炸裂狗血的局。 公子哥奥勃朗斯基不值得同情,但却是很真实一个人,他头脑发热,逃避责任,但是待人颇有礼貌,人也帅气,意气风发。而陶丽作为他的老婆,似乎就是家庭主妇,一个淳朴但是有自尊的女性。也可以看出来奥勃朗斯基同她感情并不深厚。我期待着陶丽的反抗挣扎,也期待着那个破局的主人公,想看看她怎么处理这家务事。 只是读书浅谈,目前用微信读书在看,名著需要静下心来细品。每天随手写一点儿,就当是读书笔记,不足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