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降低疾病风险的“良药”还能抗癌!
生命在于运动 ,同时运动也是一剂抗癌良方。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早在2600年前就曾告诉人们:“阳光、空气、水和运动——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18世纪法国名医蒂索说过:“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运动降低疾病风险
16年时英国做了一个8万人研究,观察10年,主要是探寻不同种类体育锻炼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第一名是挥拍运动,包含网球、羽毛球等团队运动,降低全因死亡率水平最强,能降低47%。
第二名是游泳,能降低死亡率41%。
第三名是有氧运动,更多的是指有氧体操,能降低死亡率36%。
18年时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运动是可以逆转久坐、心脏老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且还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不运动会导致心脏肌肉变得僵硬,当心肌肉变僵硬了,你的血压就会升高,心室也就不能有效泵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发生了心力衰竭。
最近澳大利亚的科研团队在BMJ子刊《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38万余人的数据,发现睡不好还不运动可谓险上加险,与高运动水平+高睡眠质量的人相比,不运动且睡眠差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升高5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67%、因癌症死亡风险升高45%、因肺癌死亡风险升高91%。
在那些睡眠质量比较差的人中,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还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抵消风险的。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对那些睡眠质量不行的人来说,多运动或许是另一个突破口。达到600MET(也就是世卫组织推荐的每周最低运动量)以上的参与者,睡眠差与死亡之间的有害关联被消解了大部分。
研究小组考察了正常的每周体育活动水平,单位是标准代谢当量(MET),MET表示相对的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1MET=耗氧量3.5ml/(kg·min),人在静坐时的MET≈1.0。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周运动量是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或75分钟以上的高强度运动——相当于每周600 MET。
运动该如何选择?
中等强度运动:速度约为5公里/小时的步行和快步走,打网球(双打),休闲式游泳、骑车(速度为16公里/小时)、瑜伽、跳舞,都属于中等强度运动。
高强度运动:十分钟1.6公里跑步,游泳、打网球(单打)、骑自行车(速度超过每小时16公里)、充满活力的舞蹈、徒步上楼或负重、重体力工作(挖掘、铲雪)、健美操或跆拳道,均属于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体内有三个供能系统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其中有两个不要有氧的代谢过程,称无氧代谢功能系统,第三个则是需要有氧参与的代谢过程,故称之为有氧代谢功能系统。在有氧代谢功能系统基础上实施的运动,就叫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当我们从事的运动非常剧烈,或者是急速爆发,例如举重、百米冲刺、摔跤等,此时机体在瞬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正常情况下,有氧代谢是不能满足身体此时的需求的,于是糖就进行无氧代谢,以迅速产生大量能量,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就是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后肌肉里累积大量乳酸,乳酸堆积是运动后引起肌肉痛的原因之一。所以无氧运动后,人总会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续几天才能消失,要是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
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有氧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为氧化能系统,这种持续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血压控制。
关注恒泰善行公众号,获取每日健康资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