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丽娟公开课】01导论 | 红楼梦专题

2022-12-02 03:21 作者:人不中二枉girls  | 我要投稿

《红楼梦》1

一:导读

  • 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有一致的细节是被别人所忽视的,而这些细节有时非常重要
  • 在什么样的情境,人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选择


  1. 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盲点,常常被自己、被这个时代的某些成见所预先决定的阅读方向跟这个阅读方向所决定的成果究竟是什么,这些盲点究竟在哪里?
  2. 我们并不是想客观的认识它或理解它的误区,只是为了获取我们所在时代想要获取的价值观,只要符合就颂扬,而不顾这到底是不是人物该反应的价值观。
  3. 不要用自己的现在的观念去看待它
  4. (日)山本玄绛禅师2——“一切诸经,接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换出其中的人来,此人便是你自己。”—读者的角色与经典同样重要。

*拿自己与经典做对比,解释自己所看所想所感下的视角的样子。

*我们如何解释这个世界,为什么觉得林黛玉可怜,仰人鼻息?所以是不是自己忽略掉了什么,以及自己对于人的理解就停留在这里?这个阶段?层次?哪有可能就是你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你自己?

2.读者的责任:读者的角色更经典一样重要。我们要把经典这个不会说话的“闷油瓶”介绍给更多的未知它的人,让它“活”过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需要我们自我期许,自我警惕。要客观,中肯且努力,不要妄下断言。


如何训练读者“看”经典?

1.Henry•James(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本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于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着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东西。”——DNA对于人性的密码它的丰富和深奥程度是完全一样的。

【削足适履:过分迁就现实条件或生搬硬套】

2,尽量把读者个人的成见尽量地摒除,尽量地抽离,为的就是要清楚完整深刻地理解对象。我们读书不就是这个目的吗?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看到我们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吗?这才能够构成我们个人的成长。

读书是要打破旧的自我,然后去开启出新的自我的可能性。

3,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4,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0:“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不轻易让自己模糊,让自己粗糙,让自己想当然。

我们总是误导作者会用自己的价值观主导写小说,并脑残粉般的推销宣传。

问题

1,一个作者真的是用他自己的价值观来主导写作的吗?

2,假设作者他是用他的自觉的个人的价值观在主导创作,难道没有非现实的自觉潜意识渗透它的笔端,从而影响写作?——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如果作者有非意识的潜意识的这个层次的一个某种力量的干扰而在他的写作中发生了那个影响,那么凭什么我们说有一个所谓作者自觉的价值观在引导。

也就是说甚至有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某些东西,都已经加进到他的具体写作里面来,所以怎么可能有一个所谓的清楚的作者的价值观在作为指引呢?

3.假设作者这么做了,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做法么?一个作者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善恶二分然后是非分明,就他所认为对的东西作为全书的主轴去引导,你认为这样会是一部好的小说吗?一部好的小说不是更应该是很广袤多远的、开展人性的各种可能吗?这样一来,假如有一个很明显的一个优势的意见。在作为最高亢的唯一的独白,你真的会觉得这是一部好的作品,会深深地吸引你吗?

4,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除了潜意识外,还有没有别的一些,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办法去破解的创作的奥妙呢?

一个活生生的小说人物根本不受小说家的控制,他有自己的生命,当你刚开始好像是你创造他出来的同时呢,他事实上就已经开始独立出来了,你必须顺着他的个性去写,他已经脱离了你的掌控,他有他的生命,于是小说家反而退居到只不过是把这个生命呈现出了的一个媒介而已。

创作室连作家本身恐怕都不能参透的奥妙,所以如果我们要问这个小说家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是不是全部问错了?x


5,就算作者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见,他也如实地表达了,可是不要忘记,一个作品的生命是由读者所赋予的,读者不去读不去诠释,作品就是死的,只有读者的阅读,才是你赋予作品生命的力量。读者怎么读既然不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要去管作者在想什么呢?

读者才是赋予作品生命的人。

作者已死——罗兰巴特

所以,请不要追问曹雪芹想表达什么,不要用所谓曹雪芹的价值观去诠释情节人物,根本上没有意义。对作者的追问就是对作品的误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基底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是其他。

做一个好的读者——严格地自我控制,不要让成见主宰,不要让你的情绪去干扰,不要被你的时代阻碍,然后你好好的去了解红楼梦是什么样子。





【欧丽娟公开课】01导论 | 红楼梦专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