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卫军废立和弑君之始:有志无时的奥斯曼二世——奥斯曼简史119

2023-08-15 10:36 作者:特大号的DK  | 我要投稿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为防范争夺王位导致国家内乱而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弑亲法”,但随着弑亲法被抛弃,帝国迅速陷入了继位的内乱。从此,鼎盛辉煌的奥斯曼帝国再也无法维持它霸主的地位,在一次次内乱和宫廷政变中走向了衰落和瓦解......

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一世起,“弑亲法”的传统就被废弃,苏丹艾哈迈德登基后没有杀死自己的弟弟穆斯塔法,使得艾哈迈德死后,其子奥斯曼二世并未顺利继位,反而是他那个精神失常的弟弟穆斯塔法成为了新任苏丹。

苏丹艾哈迈德一世

“疯帝”穆斯塔法一世成为苏丹后,因精神失常而成为了帝国内部派系斗争的棋子,而年轻的奥斯曼二世也在如履薄冰的斗争中成为了工具。随后奥斯曼二世凭借近卫军的支持成为了新苏丹,但不久便死于非命,“疯帝”穆斯塔法一世二度继位苏丹......

“疯帝”穆斯塔法一世

曾经历代奥斯曼苏丹都竭力避免的争位之乱,如今在奥斯曼帝国内部成为了“常态”,而整个帝国也在不断的内斗中江河日下。而近卫军弑杀自己的主人——苏丹奥斯曼二世一事,更是史无前例!从此苏丹威信尽失......

近卫军

本期咱们就来看看奥斯曼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近卫军弑君事件,聊一聊有志无时的苏丹奥斯曼二世,讲一讲后期奥斯曼帝国持续衰落中的这场重大打击......


奥斯曼二世

奥斯曼二世(Sultan Osman II,1604.11.03—1622.05.20 )是艾哈迈德一世及妻子马哈福兹·哈提斯(Mahfiruze Hatice)之子,也是奥斯曼帝国第16任苏丹,于1618年至1622年在位。

奥斯曼二世

奥斯曼自小得到父母的关心教育,又接受了传统的奥斯曼宫廷教育,在长大后成为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并通晓多种语言,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及意大利语。并且他的弓马之术也非常娴熟,他自己也经常表示要效仿祖先“立法者”苏莱曼大帝,要成为一位文治武功的帝王。

“立法者”苏莱曼大帝

由于其父艾哈迈德一世苏丹早在26岁的年纪便去世,所以刚刚14岁的奥斯曼成为了苏丹之位的候选人。但此时影响后宫的是他非生母的柯塞姆苏丹和奶奶哈利勒苏丹(Handan Sultana),所以这两位执掌后宫的女性出于利益考量,阻止了奥斯曼的继位。

哈利勒

为了更好掌控苏丹,后宫的女人选了奥斯曼精神失常的叔叔穆斯塔法一世(Mustafa I)当苏丹。的精神失常的“疯帝”穆斯塔法很快就被群臣罢黜,随后权势熏天的近卫军阿迦们将年幼的奥斯曼二世推上了苏丹宝座。

穆斯塔法一世

其实这背后是君主后宫、君主朝臣帝国军人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奥斯曼二世刚一继位,便给这些有着“拥立之功”的军人以不菲的赏赐。虽然14岁的奥斯曼二世年纪尚小,但还是展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能力:

奥斯曼二世

奥斯曼二世很快与波斯萨法维帝国签订和约,结束东方的战事,然后调集大军,亲自领兵远征西方的波兰!希望能像苏莱曼大帝那样在马上立下赫赫战功,重振奥斯曼帝国的荣光......


踌躇满志

根据历史资料对奥斯曼二世的记载,我们知道这位少年君主不但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并且对帝国危机,尤其是近卫军越来越脱离掌控这一问题有所察觉,早早的就踌躇满志,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奥斯曼二世画像

据说奥斯曼二世十分擅长使用武器,尤以射术最为娴熟,他曾命令战俘甚至他本人的侍从站到自己面前充当射箭的靶子,以炫耀他精准的射箭技术。当然如此“英雄少年”自不会满足于训练场上的小打小闹,所以继位不久,他便领军亲征波兰。

说是领兵亲征,但早就跟苏莱曼时代那种苏丹本人的御驾亲征相去甚远。为此,他不顾大臣反对,借口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苏丹的附庸)经常会和乌克兰的哥萨克(波兰人的臣属)为了争夺奴隶和追捕盗窃牲畜的窃贼而发生争端,出兵波兰

波兰-立陶宛联邦

奥斯曼军队在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帮助下重创波兰-立陶宛联邦、取得楚措拉之战胜利并初战告捷后,17岁的奥斯曼二世苏丹于1621年4月集结了一支规模超过苏莱曼时期任何一支军队的大军,他还特地穿上了祖先留下来的铠甲率军亲征。

楚措拉之战

为了不给波兰-立陶宛联邦喘息的机会,奥斯曼二世集结了10多万名士兵,其中光精锐近卫军部队就有三万多人,还装备了六十六门大炮。而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盟友,克里米亚汗国可汗贾尼贝克也派出一万两千名鞑靼骑兵参战。另外诺盖人的首领特米尔汗也加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大军就在奥斯曼二世苏丹的统帅下(挂名统帅),从伊斯坦布尔和埃迪内尔出发,朝着波兰-立陶宛联邦边境方向,一路经过阿德里安堡,渡过多瑙河,抵达了德涅斯特河(Dneister)河畔

德涅斯特河

公元1621年的7月,在经历三个多月的艰难行军后,帝国军队终于抵达今罗马尼亚境内的雅西市,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边境就在不远之处。由于此地寒冷天气的提前降临,雇佣兵的哗变和其他种种困难,他们的行军变得越来越艰难。

雅西市位置(右上角)

而为了在战前稳固军心,奥斯曼二世在雅西市给近卫军发放了军饷,据说每位近卫军士兵得到了1000枚小银币。随后苏丹下令修建了一座横跨德涅斯特河的桥梁,然后大军跨过桥梁对防御坚固的据点霍京/霍廷(Choczim)进行进攻,这便是著名的“霍廷之战”


霍廷之战

在得知奥斯曼二世率军来袭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贵族们也开始积极备战。由于此前楚措拉之战的失败,贵族们终于有了生存危机,对此战十分重视,筹集了大量军费并四处寻找盟友。

奥斯曼二世画像

早在1621年6月,扎波罗热的哥萨克人就被波兰-立陶宛联邦收买,他们派出彼得·萨海达维尼为代表,前往华沙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协商共同抗击奥斯曼帝国的事务。经协商,哥萨克人最终决定派出两万五千名哥萨克骑兵参战。

除了哥萨克人的支持,联邦内部的军队也开始集结,大约三万五千名士兵进入了战斗状态,乔德凯维奇被任命为指挥官。根据双方战争的准备情况和奥斯曼人的进军路线,霍廷要塞(今乌克兰境内)成为了双方决战之地。

公元1621年的8月24日,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抵达了霍廷要塞,他们决定依托霍廷的防御工事,来防范奥斯曼军队的袭击。而哥萨克骑兵随后也在雅科夫的带领下,抵达了霍廷要塞。

乔德凯维奇在加固工事的同时,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即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部队!所以波兰著名的翼骑兵和彪悍的哥萨克骑兵就被集结在霍廷要塞后边的阵地上,随时准备对奥斯曼军队进行反击。

翼骑兵

哥萨克骑兵

8月27日奥斯曼军队逼近霍廷要塞,由于联邦军队阵地还未修建完毕,所以哥萨克人便前去阻挠奥斯曼军队前进。这些哥萨克骑兵随即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虽然哥萨克人死伤惨重,但他们的死亡冲锋极大震撼了奥斯曼人,就连久经战阵的近卫军老兵也深感后怕,于是奥斯曼的进军被耽搁了。

近卫军

9月2日奥斯曼主力抵达了霍廷要塞,双方随即进行大战,但奥斯曼近卫军的攻势不力,甚至哥萨克人还发起了反攻。9月4日双方第三次交战,哥萨克骑兵再度发威,一路洗劫了奥斯曼营地。

霍廷要塞

等到9月14日,克里米亚汗国的传奇人物——卡拉卡什帕夏率援军赶来,奥斯曼二世亲自对他进行迎接。卡拉卡什向奥斯曼二世承诺,自己会亲自率领鞑靼骑兵,将哥萨克人杀的片甲不留!

但第二天卡拉卡什在率军跟哥萨克人战斗一个小时后便阵亡了,奥斯曼军队被迫撤退。此后十几天,奥斯曼人都未能取得实质突破,这让奥斯曼二世手下的近卫军很不满。于是奥斯曼在9月28日下令发动总攻,但奥斯曼士兵甚至都已经不愿继续作战。


理查德·诺尔斯的话说,近卫军“宁可在逃跑、劫掠甚至吃饭的时候丧命,也不想在面对敌人的时候牺牲。”尽管苏丹奥斯曼本人愿意冒着箭矢带头冲锋,但却没有办法“像他的祖先在类似的境遇中”那样煽动士兵跟他一起作战。


于是奥斯曼人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仍未能攻下霍廷要塞。奥斯曼二世也只能在灰溜溜撤军后选择了跟波兰人议和。10月9日双方签订了霍廷条约。在战败的羞辱中,奥斯曼二世回到了首都伊斯坦布尔......


弑君

奥斯曼二世苏丹回到伊斯坦布尔后,他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但就如伦敦接到的报告所说的那样:“伟大的阁下于1月1日入城,穿得像一名普通的士兵,没有满载战利品的车队,更没有什么排场。他在这场战争中损失颇为惨重,特别是损失掉了许多马匹。”

奥斯曼二世苏丹

此战之后,近卫军开始对苏丹心怀不满,而苏丹也对日渐跋扈的近卫军不满,双方都憋着一口气。随后奥斯曼二世打算着手处理近卫军这个问题:

他首先对违反禁烟禁酒命令的近卫军严惩不贷,关闭了近卫军经常光顾的咖啡店,那些地方是酝酿反苏丹阴谋的人的聚会处。随后在迪亚巴克尔行省(Diyarbekir)总督迪拉瓦尔帕夏(Dilawar Pasha)的策划下,打算筹建一支效忠于自己的新部队,以取代近卫军。


为了整治近卫军,奥斯曼二世“微服私访”,对违反命令的士兵进行处罚,此举激怒了本就不满的近卫军。贪婪而丧失纪律性的近卫军早就在苏莱曼大帝死后日渐堕落,如今他们早就成为了帝国的毒瘤,不仅对外无力作战,对内反倒好斗又热衷于煽动叛乱

所以18岁的奥斯曼二世筹划了一个详尽的方案,在“勇敢者”迪拉瓦尔帕夏的帮助下,他开始从当地吃苦耐劳的居民中招募一支亚洲大军。

奥斯曼二世影视形象

因此,按照计划,他将在周围其他行省总督的帮助下,从安那托利亚、叙利亚及埃及等地吃苦耐劳的居民中招募一支突厥裔人的亚洲大军,以对抗和制衡首都的近卫军和西帕希骑兵

西帕希骑兵

公元1622年春,奥斯曼二世借口去朝圣,打算中途以镇压德鲁兹派(Druzes)叛乱为借口前往大马士革,率这支亚洲部队返回伊斯坦布尔。但由于奥斯曼二世年少气盛缺乏经验,所以苏丹及其支持者们大张旗鼓的行动很快为近卫军所知。

奥斯曼二世

于是首都的近卫军和西帕希骑兵发动了叛乱,他们聚集在大竞技场高呼,要求苏丹把惹他们不快的大臣交出来。苏丹当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于是他们就趁势攻进了大维齐尔和另一位大臣的官邸,将这些地方洗劫一空。

为了稳住派叛军,苏丹只好答应放弃前往亚洲的计划。但叛军已不可控,他们接着攻进了大萨拉基里奥宫。由于奥斯曼事先没有防备,所以皇宫里并没有效忠于他的部队承担防御,而头脑发热的叛军竟然史无前例地向神圣的苏丹本人发动攻击!

大萨拉基里奥宫

奥斯曼二世苏丹见势不妙赶紧就逃离了寝宫,但最后还是被一名西帕希骑兵找到。被找到时,奥斯曼二世的身上只穿着内衣,头上戴了顶小圆帽,看起来十分可怜。而抓到他的那名士兵则轻蔑地把自己头上的头巾摘下来,戴在了奥斯曼头上,然后让他骑着一匹衰弱的驽马,在人们的奚落辱骂中来到近卫军的兵营。

可怜的奥斯曼二世

在去近卫军兵营的路上,奥斯曼二世看到了被叛军斩首的前任大维齐尔和他的宠臣侯赛因,他们的尸体就直直的摆在道路正中央。奥斯曼随即哀叹道:“他是无辜的。假使我听了他的话,我就不会遭此厄运了。”

到了兵营后,奥斯曼二世哀求着士兵们,几乎要哭出来了:“你们要拿我怎么样?近卫军,你们会毁掉这个帝国,也会毁掉你们自己的。”接着他摘掉了头巾,可怜兮兮地哀求叛军的头目道:“如果我无心冒犯了你们,请原谅我吧。昨天我还是帕迪沙阿,今天我却连衣服都没得穿。看看我吧,命运或许也会这样捉弄你们的。”

奥斯曼二世

面对即将被用弓弦勒死的威胁,奥斯曼二世当着新任大维齐尔达乌德帕夏(Daud Pasha)和皇太后的面,乞求一个对外面的军人说话的机会。太后柯塞姆苏丹默许了,于是士兵打开了窗子,让18岁的奥斯曼二世做了他最后一次演说:

柯塞姆苏丹

“西帕希骑兵的阿迦们,还有你们,近卫军的元老们,你们对我来说如同父亲一般。我是一个轻率鲁莽的年轻人,误听了错误的建议。你们何必这样羞辱我呢?你们不需要我了吗?”

军人们则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不想让你继续统治下去,但我们也不要你的鲜血。”奥斯曼最终被送到了可怕的七塔监狱。随后筋疲力尽正在睡觉的奥斯曼二世,在牢房里被人粗鲁地叫醒了,来的人是新任大维齐尔达乌德帕夏和他的三名心腹。

奥斯曼二世

还未等奥斯曼二世说活,他们就扑了过去。年轻而又强壮的奥斯曼二世拼命挣扎了一番,但最终“一个壮硕的恶棍用战斧击中了他的头部,其他人则压到他身上,轻而易举地将他勒死”。

随后他们割掉了奥斯曼二世的一只耳朵,送到了心狠手辣的皇太后柯塞姆苏丹那里,正是她下令处决了奥斯曼二世!当晚奥斯曼二世就被草草埋葬了。尽管手足相残在奥斯曼帝国十分常见,但这是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弑君的暴行奥斯曼二世也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历史上首位被弑杀的苏丹!

皇太后柯塞姆

总体来说,奥斯曼二世是一位十分进取的苏丹,却欠缺一群有能力及决心的官员帮助他推行改革,以致被赶下台。但他毕竟在去世时也才18岁!一位刚刚才成年的年轻人也确实需要更多的历练。

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奥斯曼二世确实拥有敏锐的触觉,而且充满活力。跟他之后的大多数继承人相比较,他也是一位较为贤明的一位君主,而他作为政治家的最大失误,或许是他过早的推行了过多的事情,假若这个年轻人一点历练的时间,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奥斯曼近卫军还是弑杀了自己的主人——苏丹,此后奥斯曼近卫军便开启了潘多拉魔盒:经常性的弑君和废立苏丹英格兰特使托马斯·罗爵士(Sir Thomas Roe)对此写道:“他们第一次对君主下手了。我想,这恰恰印证了他们的衰落......”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喜欢本DK作品和世界历史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本DK其他平台账号,观看更多内容!



近卫军废立和弑君之始:有志无时的奥斯曼二世——奥斯曼简史11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