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豹款”首次搭载的CTB技术,隐藏着多少黑科技?
前不久比亚迪汽车发布了有“海洋豹款”之称的新款车型海豹,同时也发布一项重大新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而新款车型海豹不仅出自先进的e平台3.0,更重要的还有CTB,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及前双叉臂及后五连杆悬架,“四大首搭”,可以说是集众多黑科技于一身,难怪这款新车会让大家如此关注。
本次重点就要说一下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在早期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都是打包安装的,就像发动机总成一样是一个整体,由电芯组成电池模组,再由电池模组组成电池包,对空间利用率,安放位置来说都是个难题,关键还不安全,而CTP技术(无模组技术),不像传统电动汽车的结构,车架是车架,电池是电池。CTP技术取消了传统电池模组,电池包则由电芯直接组成,在空间利用率和体积比能量密度上有了很有效的提高,比亚迪汽车在此技术上的运用已经非常熟练,已经形成量产化。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则是在CTP技术上的再一次升级,这也是比亚迪汽车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顾名思义,该技术就是将电池和车身做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体化结构,也许会说电池和车架混在一起?那多不安全,恰恰相反,这样反而更加安全了,而且传统电动汽车因电池包布局而影响整车性能的因素就减少了很多,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空间感,还有操纵性,安全性。
这种取消了传统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结构,而是完全将电池与整车结构融入在一起不是为了提高空间而随便设计的,其灵感来自于“蜂窝铝板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省材减质,强度还高,而CTB正是将性能稳定可靠的“刀片电池”深度的融入到整车结构中,将电池包上盖与车身底板集成,构成一体式的上盖,电池及托盘的三明治结构,从而使得动力电池的整体结构变强,受力均匀。
之前也做过压力承重测试,将重达50吨的卡车对一体化后的电池进行碾压,碾压过后并未出现冒烟起火等异常现象,动力电池电芯依然处于安全状态,并在装车后仍旧可以正常使用,通过这个测试也证明了这种结构的强度是非常高的,之前几乎所有的电池包结构几乎都无法逃脱碾压后电池损坏的结果。
传统电动汽车因需要为动力电池包设计一定的空间,所以车身的结构被迫就会发生变化,而影响了最优的设计,导致在碰撞时无法将力传导出去,结果会导致更高的风险出现。但在e平台3.0上,因为电池包的蜂窝铝结构,使刀片电池与高强度车身可以一体化集成,车身左右贯通采用地板横梁及闭口辊轧件设计,在碰撞时对碰撞力的多路传导分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的降低了撞击时对电池的冲击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正面碰撞时,可以使车内结构安全性能提升50%,侧面碰撞时,可以使车内结构安全性能提升45%。超五星表现是比亚迪最基本的安全标准。
当然CTB带来的不仅仅是电池的安全性,由于结构变化,使得电池所需的空间更小,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6%,不仅能量密度也提升了10%,还更好的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在空间不变的同时降低了车身高度,既改善了视觉效果又提升了空气动力性能。同时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达到40,500Nm/°,使得车辆不论是舒适性,还是操控性有了极大的扩展。
对搭载了CTB技术的海豹车型进行了麋鹿测试,通过车速为83.5小时每公里,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公里每小时,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则为1.05g,这个参数已经达到了跑车级别,十足的运动感,就是说在驾驶上可以达到跑车的检验感了,由此可见CTB技术对车辆的影响之大,把之前的很多的束缚都释放出来,让车辆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性能。
“海洋豹款”海豹的加入,也极大的丰富了海洋系列的产品,也更加契合海洋网系列年轻化的产品定位,创新的“海洋美学”有着强烈的运动气息和优雅气质。“四大首搭”的黑科技加持下,更加显得突出,一经发布就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21.28万元起的售价格也让海豹与大家不会遥不可及。从安全、操控、高效和美学全方面突破提升,“闭眼买,尽情开”海豹正是比亚迪对下一代电动车的实践探索以及在产品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