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红孩儿成了善财童子,玉面公主被猪八戒打死了,铁扇公主最后也成了正果,唯独牛魔王最后的下场却没有交代。
文中只说:哪咤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
牛被牵走了,却从此了无踪迹。
猿寓“心”,本心也;牛寓“性”,自性也。
西游书中言道:“赌输赢,弄手段,等我施为地煞变。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趁清凉,息火焰,打破顽空参佛面。行满超升极乐天,大家同赴龙华宴。”
火焰山是孙悟空当年踢倒炼丹炉造成的,而心猿和牛魔,就是“心”与“性”,就是“牛王本是心猿变”。
西游讲的是,一颗心(悟空)得道的过程,牛魔这里讲的是如何“见性”,是禅宗六祖提倡的“见性法门”。
前文车迟国斗法时,讲过一个火宅寓,而最后的大白牛就寓意“明心见性,得无上菩提智慧”。牛魔王的法身,就是“一只大白牛”。
牧牛,在禅宗中,寓意修心证道。
其中,牧牛图是中国佛教禅宗修行的图示,有许多版本。通常由颂与图组成,颂自身有时又包括一短序。自宋代以来,这类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类流传最广,作者分别为清居、廓庵、自得。清居的是五图,廓庵的是十图,自得的则是六图。
宋朝廓庵师十牛图,包括图、颂与序三部,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
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麤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以为提唱。
第一:寻牛
【序】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锋起。
【颂】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第二:见迹
【序】依经解义,阅教知蹤。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第三:见牛
【序】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迴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第四:得牛
【序】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颂】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第五:牧牛
【序】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有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第六:骑牛归家
【序】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第七:忘牛存人
【序】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骑牛已得到山家,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第八:人牛俱忘
【序】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佛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㦬。
【颂】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第九:返本还源
【序】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冶?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第十:入鄽垂手
【序】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圣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