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所有的阅读理解问题,都要先吃透基础概念,不能光学套路!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语文阅读理解的问题,什么总丢分,答不到点上,不会做,无法理解,不会概括。。。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三个病根:
一、概念不清。
二、考点不明。
三、方法不会。
尤其是第一个病根,概念不清。
很多丢分问题,其实只要把知识体系中的基础概念理解透彻,阅读理解不仅能够拿到满分,而且能像选择题一样简单,但是如果概念不清,你可能连题意都理解不清楚。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选段】我爱玉兰,爱她纯洁高雅,弃妖冶之色,去轻佻之态,无意与群芳争艳,不惹蜂蝶狂舞。她不选择温暖舒适的暮春中叶艳,却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
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迈入泥土,也是一片芳心,洁白无瑕。
她以自身的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生活的准则。
比如这道题就问你:文中划线段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你看这个题,它考你对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我们之前学了一个表达方式,现在又来个表现手法。这些基础 概念很容易混淆,如果你连这两个概念都无法区分,你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要答好这道题,你得搞清楚几个问题:
到底啥是个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本质是什么?
初中常考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如何判断各类表现手法?
不同表现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对比既是修辞手法,又是表现手法?
如何区分照应、伏笔、悬念、铺垫,四种表现手法?
如何区分渲染、对比、烘托、衬托,四种表现手法?
。。。。
能回答出以上问题的孩子,做起这道题,就像做选择题一样简单。
可惜,很多孩子,根本不清楚概念,更不清楚每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很多阅读理解中的题型,就是直接考作用的,理解到位,熟记在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怎么办呢?别着急,先把基础概念理解透彻。
在学习中,比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是如何得出这个正确答案,只要把我们学过的知识点理解并形成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明白每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
点赞关注马老师,每天分享更多语文学习提升干货!有疑问可在评论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