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外补充篇【不定期更新】•3
1、玛丽•安宁【Mary Anning】
英国早期的化石收集者【化石收集之母】与古生物学家。AD1828年,玛丽•安宁发现了双型齿翼龙化石,也被认为是第一个完整的翼龙化石,这也是她发现生物会灭绝的关键证据
AD1811,也就是玛丽•安宁的父亲去世的几个月后,她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她最早期的发现之一。这具化石也是历史上第一具被发现的完整的鱼龙化石
AD1821,玛丽•安宁发现第一个蛇颈龙亚目的化石。这具化石后来由科尼比尔(William Daniel Conybeare)命名为蛇颈龙,并且被当成模式标本,而蛇颈龙也被当成模式种
AD1830,玛丽•安宁再度面临经济困难,当时地质学家Henry De la Beche协助她出版彩色版画《Duria Antiquior》,根据玛丽•安宁所发现的化石来描述史前时代的多塞特郡海岸,而玛丽则以彩色版画收入来度过经济困难
她的采集事迹中最有名的便是她的三次重大发现,对后来的地质学与生物学的普遍论造成了冲击。玛丽•安宁发现的奇异化石对于这种当时生物学界所持的【生物不会灭绝】这种主流论调是沉重的打击,但她也让人类真正理解地质时代早期的真实情况
1811——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
1821——史上第一具蛇颈龙亚目的化石
1828——史上第一具完整的双齿翼龙化石
她由于经常在多赛特的侏罗纪海岸收集与整理化石,因而后世有专门关于她的绕口令—【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 The shells she sells are surely seashells.】,即【她在海滩上卖贝壳。她卖的一定是贝壳】
2、胡姆巴巴(Humbaba)
别称胡瓦瓦(Huwawa),也称为恐怖的胡姆巴巴(肠道要塞的守护者),是太阳神乌图养育的的巨型树怪。胡姆巴巴是神明居住的雪松之林的守护者,奉大神恩利尔之命在黎巴嫩山中守护杉树林,同时还拥有恩利尔赐予它的七大光芒(恐怖)。胡姆巴巴在《吉尔伽美什史诗》第二块泥板中被首次提到:在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经初次交手并成为好朋友后,他们踏上了冒险征程,到连绵七山的雪松之林去讨伐胡姆巴巴(胡瓦瓦)
吉尔伽美什发誓要到雪松山去,在那里建立声望和荣耀。当他们与胡姆巴巴遭遇后,吉尔伽美什假说要将他的姐妹们给巨怪做妻妾,骗它泄露自己七个“光芒”的秘密。乘胡姆巴巴松懈,吉尔伽美什将它击倒并俘获它。胡姆巴巴被击败后,向吉尔伽美什求饶乞命,恩奇杜力劝吉尔伽美什杀掉胡姆巴巴。胡姆巴巴试图挣扎逃跑但最终被恩奇都讨伐
胡姆巴巴的首级被放在皮袋中带给派胡姆巴巴守护该森林的恩利尔神。恩利尔将他原来授予胡姆巴巴的七个“光芒”分配给其他地方。胡姆巴巴的第一个光环给田野;第二个光环给河流;第三个光环给芦苇丛;第四个光环给狮子;第五个光环给宫殿;第六个光环给森林;第七个光环给仑伽勒【苏美尔、巴比伦和阿卡德崇拜的冥界女神她掌握着“生命之碑”并对恶人进行判决】
*3、雪姑娘【Snegurochka/Снегу́рочка】
别称雪女、雪娘子。这是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这个角色在传统的斯拉夫神话和风俗中没有明显的根源,它第一次出现在俄罗斯的民间传说中是在公元19世纪。自SL时代(20世纪中期)起,Snegurochka【斯内古拉奇卡】就被描绘成Ded Moroz【斯拉夫神话的圣诞老人、严冬老人或冬之父】在新年派对上的孙女和帮手
亚历山大•阿法纳斯耶夫在他的著作《斯拉夫人对自然的诗情画意》的第二卷中发表这个人物,在这本书中他还提到了德国的类似作品《雪童》。在这个版本中,没有孩子的俄罗斯农民伊万和玛丽亚特地制作了一个雪娃娃【用雪堆造一个雪人,然后雪人诞生】,她(雪童子)最终活了过来。这版本后来被收录在《平民奴隶》中。故事讲述雪童子很快长大了。一群姑娘邀请她到树林里散步,然后她们生起一堆火轮流跳过火。在圣约翰节,按照圣约翰节的传统需要围着火跳舞。轮到雪童子时,她开始跳了起来,但只跳了一半就蒸发了。安德鲁·朗(Andrew Lang)在1897年出版的《粉色童话书》(The Pink Fairy Book)中把这版本命名为“雪花”
另一个故事中,她是春之女神和德·莫罗兹(严冬老人)的女儿,她一直渴望与凡人为伴。爱上了一个叫莱尔的牧羊人但她却不懂得爱。她的母亲同情她给了她这种能力,当她坠入爱河时她的心就温暖了,而且她最终因为心的温暖而融化了。奥斯特罗夫斯基在柴可夫斯基的伴奏下,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话剧《白雪公主》。后来,作曲家路德维希·明库斯和芭蕾舞大师马里乌斯·佩蒂帕为沙皇的芭蕾舞团改编了《雪的女儿》。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歌剧《白雪公主:一个春天的童话》。她也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中代表“复活”的角色【雪娘子】。而有趣的是,俄罗斯王朝末代公主安纳斯塔西娅(Anastasia),她本人名字的原意其实就是“复活”,其词性的源头就是来自古希腊语里的复活—anastasis
*雪姑娘平原(Snegurochka Planitia)
金星北极地区绵延2800公里的广袤平原,连同洛乌希平原一道组成一个围绕北极点,最远抵达北纬75度的大平原。根据已确定的行星命名规则,金星低地部分是以世界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来命名,因此它被命名为雪姑娘平原
雪姑娘平原中心位于坐标86.6°N 328°E,东止塞尔-安尼娅带、西到坚尼查山脊。这些地形系统分别沿(东80度和东200度)经线伸向北极点,然后在极点处汇集。它们将北极低地分割为两个部分:洛乌希平原(芬兰史诗《卡勒瓦拉》中的北方女巫—娄希)和雪姑娘平原,因此,金星北极是位于这两个平原之上的,雪姑娘平原呈240度扇形区,面积比洛乌希平原大两倍。
雪姑娘平原的南部抵达北纬75度,其边界自东向西分别为:伊南娜(即苏美尔神话里的金星女神—伊什塔尔)高地边缘的伊茨帕帕洛特(阿兹特克神话里的黑曜石女神)镶嵌地块、娑罗室伐底山(古印度神话里的文艺女神)波摩娜(古罗马神话里的果树之神)冕状物、阿纳希特(亚美尼亚神话中的丰饶、康复、智慧、战争和水之女神)冕状物和芭楚埃(北欧神话里的馈赠与创造女神)冕状物、墨提斯(古希腊神话的智慧女神)山、拉恩潘特(古埃及神话里的年历、生育和春之女神)山及位于南部坚尼查(斯拉夫神话的霞光与星辰女神)山脊末端的马斯列尼查(斯拉夫神话的生育女神)冕状物。
雪姑娘平原还存在一些较小的山脊和断层系统,大部分沿着南部边界延伸:孚尔戈拉山脊(罗马神话里的雷光女神) 、塞姆尼山脊(乌尔钦—西伯利亚的天空女神)、电母山脊(中国道教神话的电母)、米斯那深谷(西伯利亚的森林、雾以及峡谷精灵)、乌奥尔萨尔断崖(格鲁吉亚的火焰与炉灶女神)和萨迦峡谷(意为话语,北欧神话里的关于家族和英雄的传说)。平原东部是一个大型线状地形—特赞线(Tezan Lineae)。此外,在平原其它地方还有许多小的断层和褶皱。
雪姑娘平原的南部与二个大型的镶嵌地块接壤,一种在数个方向纵横交叉类似镶木地板的地形,它们分别是福耳图娜镶嵌地块(罗马神话里的时运与财富女神)和伊茨帕帕洛特镶嵌地块,在平原东北部还发现了一个小型镶嵌地块。雪姑娘平原西南部分布着四个冕状物(Corona:一种直径数百公里的环形结构,形状类似象征权力的王冠),从东到西分别是:直径可达350公里的波摩娜冕状物、400公里的阿纳希特冕状物、450公里的芭楚埃冕状物以及位于雪姑娘平原与洛乌希平原交界处的直径200公里的马斯列尼查冕状物
4、特殊术语相关(罗马—希腊系)
1.Potnia Theron【动物女王】
即百兽母胎(地母神),指的是在米诺斯文明时期形成后,诞生了大量关于女神与动物的图像以及雕刻,这类作品在人类的艺术史与神话学中被称为Potnia Theron【the Mistress of the Animals】,用来特指与野生动物有所联结的女性形象。这是来自地中海世界和古代近东的古代艺术中广泛使用的主题,表现一个中心人物或类人的女神形象,她抓住两只动物,一只在两侧。尽管在各种有关的古代文化中,形象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仍然很不清楚,但这些形象经常用希腊术语【Potnia Theron】来统称
其最早可追溯的神格来源于Theron【Potnia Theron】。她是米诺斯文明时期的女神,因她本尊有主管野兽、狩猎与生育的权能,后期的古希腊文明—奥林匹斯信仰体系把她与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混同。这词最初也被荷马拿来描述阿耳忒弥斯,她是一种与动物有关的女神。Potnia原意为Q妇或女士,是一个由古典希腊语继承而来的迈锡尼希腊词。她常被称为阿耳忒弥斯式的神或是动物女主人,通常被认为存在于史前宗教中,一些学者认为阿耳忒弥斯和米诺斯艺术中描述的女神之间有传承关系
最古老的关于这类描绘之一是加泰土丘那里所出土的象征丰饶与繁育的母神形象(地母神形象的艺术形式最早形成于约BC22000年—BC19000年,最早并非加泰土丘女神像),该形象被认为制作于公元前六千年左右,属于原始艺术时期。这图案在近东以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更为常见,其他相关的动物与男性神明的链接形象,被称为动物之主(兽主)。荷马的《伊利亚特》中,这个与阿耳忒弥斯有关的词只出现过一次。但这个词已经成为描绘任何与动物,尤其是与被驯服的野生动物有关的女性神灵的代名词。在古希腊艺术里,阿耳忒弥斯通常被描绘成弗朗索瓦花瓶里的动物女神(王)
2.Domina Coronam【十之王冠】
Domina—拉丁语里的女爵或是主人,这是对因继承权而持有爵位的妇女的尊称,它与英国的dame相对应,仍有时被用来作为拉丁语里对女性统治者(女爵或女王)的描述。Dominus在《拉丁圣经》被称为Dominus Deus。AD即Anno Domini(耶稣纪年)而BC则被称为Before Christ (在耶稣前)。后来,被军队拥立为罗马统治者的戴克里先改革政治制度,自称多米努斯(Dominus),建立起君主制
Coronam—拉丁语crown【coronam】,也就是Corona。意为花环,冠冕或日冕,即在古代弯成圈并戴在头上的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冠状金环,也就是王冠【Kether】。该词后衍生为法语Couronne ,意为王冠、王朝或是帝国
3.Aurea Pocula【黄金之杯】
Aurea—拉丁语Aureus【奥里斯:古罗马文明以及罗马帝国的标准金质货币单位】的阴性词,源自Aurum【拉丁语的黄金】,意为金黄色的、金色的
Pocula—Poculum变体。Poculum被认为是一种古罗马时期所用的一种杯子。它通常是指笼统意义上的饮水杯,也有被视为古罗马人饮酒时的葡萄酒杯【葡萄酒后来在鸽子教里也被隐喻为耶稣受难时所流出来的圣血】
5、虹蛇【Yurlungur:艾因盖纳/Rainbow Serpent】
它是人类从彩虹的自然现象里中诞生出来的传说生物,被认为是职掌天雨、创造世界以及维护世界运行的神明。它广泛存在于世界的许多地域文化与神话传说之中,其中以北美洲文明、澳大利亚文明、西非文明【干旱地域文明】更为常见。而澳洲原住民神话里对虹蛇则是抱有更为崇高的崇拜,将其认定为创世之神
澳洲原住民神话的虹蛇即创世神,是原初且唯一的神灵,创造与毁灭的概念化,同时也是关于生命、净化与水的一切象征与主宰。它拥有铜质的身体,外表如长蛇,被认为是超越一切善与恶的至高无上的神明,澳大利亚原住民都认为虹蛇本身就象征着世界的意志。虹蛇掌管气候且深眠圣泉之中,如果所处的泉水遭受到了外部的污染,虹蛇便会因而发怒亦引发洪水。同样地,虹蛇还会将犯下各种罪恶的人吞下,在身体里将罪人净化,并将其吐出
6、林肯岛
一个虚构的南太平洋岛屿,林肯岛展现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下的乌托邦的缩影,该岛由通过气球迫降此岛屿的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命名。它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神秘岛》中的一个岛屿,是其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尼莫船长的殒命之地
尼莫船长从“北冰洋大风暴”中突围成功后,将鹦鹉螺号开到了“邓肯号”附近的一个岩洞用以度过自己的余生。在《神秘岛》中,当这五个遇难者遇到危难之时,他就会在暗中援助他们。这些遇难者在荒岛上用自己的双手将林肯岛变成了具有人道主义的乐园,完成了他们的救赎
后来,尼莫船长将他一生告诉史密斯和他的那些朋友。去世前,他还将一盒钻石和珍珠相赠。在他去世后,鹦鹉螺号也随之沉没,成为尼莫船长的棺材。随后,林肯岛中央的火山口喷发。由于之前受到尼莫警告,遇难者站在最后的平地上得以平安。现邓肯号船长罗伯特•格兰特【格兰特船长之子】奉命来找艾尔通,并在得到尼莫消息跑到这里。回到美国后,遇难者用尼莫的礼物在爱荷华州建立新殖民地以欢度余生
7、Kama(迦摩)
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中意为愿望。迦摩通常意味宗教和世俗的快乐,但还克广泛的指任何欲望,欲望、渴望、感官感受。它还包括生活的审美享受,感情,爱的享受和痛苦,可能还包含精神方面的爱
在印度哲学中,Y望既不可耻也不肮脏。它对人是必要的,对每人的福祉都是必要的。与某宗教戒律不同,迦摩在印度教中被庆祝,因其它本身就属于世界的价值。这四大真理:达摩(律法)、阿德塔(本质)、迦摩(愿望)及维莫克沙(解脱/觉悟)都同样重要
迦摩被印度传统认为是人类生活的四个主要目标之一,根据印度教传统也认为是生命阶段满足的主要需求之一。在不牺牲其他三个主要目标的情况下,迦摩(愿望)被认为是人生的基本目标:Dharma(道德)、Artha(本质)和Moksha(解放)并称为普鲁萨塔(人生应追求的对象)
迦摩被神化为迦摩和他的配偶拉蒂。古印度爱神与希腊爱神相似——它们都触发人类的性吸引和感官欲望。爱神迦摩通常骑着一只鹦鹉(他的坐骑),爱神通常坐在上面则是用爱弓和爱箭刺穿对方的心脏。据说他的弓弦是由甘蔗茎制成且排列一排蜜蜂,箭头顶端有五朵花,代表着五种情绪驱动的AQ状态
迦摩神箭上的五朵花是莲花(迷恋)、秋冬花(对对方的想法)、芒果花(没有对方的空虚)、茉莉花(渴望另一个)及蓝莲花(困惑和无感)。这五支箭各有名字,其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危险的就是迷恋(莲花)。迦摩也被称为Ananga(没有身体的人),因为迦摩通常以通过感情的方式无形地打击。迦摩的别名还有玛丹(使其充满爱的人)、曼玛塔(激动心灵的人)、普拉迪尤姆纳(征服所有人的人)以及库苏梅苏(他的弓箭是花)
8、海神花属(Protea)【墨丘利提及】
源于古希腊神话体系里的海神普罗透斯(Proteus),传说海神普罗透斯具有可以随意变换外形的神力,也被用来形容海神花属植物多变的外观。根据属名Protea的发音,将其翻译为普洛提亚。海神花有帝王和帝后之分,但不同种的海神花属植物都是两性花【被子植物的花同时具有雌雄两蕊】
海神花属是山龙眼科的一个属,大约有115个种,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特别是南部,包括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大多数的种类原生于林波波河以南的地区,然而吉力马扎罗海神花却是分布在肯尼亚山国家公园的夏旱灌丛区(chaparral zone)。海神花属中百分之九十二的物种广泛分布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分布于克兰威廉(Clanwilliam)至格列汉斯顿(Grahamstown)这狭长地带间
其称谓有男女之分:俗称帝王 (King Protea)及帝后 (Queen Protea),凡带有“帝王”、“君王”、“王子”等名谓的都是具有雄性花朵,其苞片完全打开,花朵扁平,显示了其外向霸气的风格。而带有“皇后”、“皇妃”、“公主”或是“夫人”等具有雌性称谓的,其花朵相对较为修长,苞片通常半闭,并且花心和苞片通常被一些颜色各异的绒毛,就像披上绣有貂皮的外衣,彰显其含蓄而高贵的品质
*普罗透斯(Πρωτεύς / Proteus)
古希腊神话中的早期海神,荷马称其为海洋老人之一。他的名字可能有“最初”的含义,因为希腊文"protogonos"表示“最早出世的”。后来的神话学者将他归为奥林匹斯神波塞冬的后代或是涅柔斯和多里斯之子,甚至是俄刻阿诺斯同一个放牧海豹的奈阿得斯所生。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他经常变化外形使人无法捉到他:他只向逮到他的人预言未来。普罗透斯的后代有厄多忒亚(女神的形象)、波吕戈诺斯(Polygonos)和忒勒戈诺斯,后两位都挑战过赫拉克勒斯,均命丧其手
1.根据荷马的《奥德赛》(4:412),海洋老人【普罗透斯】住在尼罗河三角洲海岸外的法罗斯岛(以亚历山大灯塔而闻名)上,驯牧着海上的野兽为生。在《奥德赛》的一个场景中,墨涅拉奥斯向来访的忒勒玛科斯讲述了他在法罗斯岛上的经历。因为在从特洛伊回程前触怒众神,他的船被迫停滞在岛上
他遇见普罗透斯之女埃多泰娅。她告诉他如果他能够抓到她的父亲,他就能够迫使后者说出自己身陷困境的原因,并且还能得晓将来发生的事情。每天中午,普罗透斯都会从海中出现将海豹赶到岛上的岩洞里午休,埃多泰娅教给他如何制服父亲的方法,还给了他一些海豹皮作为伪装,他和几个手下就混入了海豹群
当普罗透斯沉睡过去后,他突然跳起掐住这个善变之神,不管他变成狮子还是蛇、豹、猪、树和流水,就是不松手。最后普罗透斯终于投降,向他揭示了他所要的信息,告诉他他启程前没有祭祀众神,触怒了他们;还预言他的兄弟阿伽门农将在回家时被妻子的情夫埃吉斯托斯谋害;小埃阿斯遇上了海难已经身亡;而奥德修斯则搁浅在了卡吕普索的岛上
2.阿波罗之子阿里斯泰奥斯的蜜蜂有一天全部患病死去,他找到母亲昔兰尼求救。她告诉他普罗透斯可以教他如何对付这种疾病,但只有在被逼迫的情况下他才会吐露这个秘密。阿里斯泰奥斯用墨涅拉奥斯同样的方法抓住了普罗透斯,迫使他说出了秘密:应该用12种动物祭祀众神,将它们的骸骨留在神殿内,过三天再重返。当阿里斯泰奥斯三天之后返回这里,发现一具骨骸中生出了一窝蜜蜂,于是将它带回了自己的蜂房。这些蜜蜂再也没有被疾病侵扰过
9、五芒星【Pentacle】
古代重要图腾符号,它在古埃及被作为冥界ZG的符号,在古代巴比伦则被作为女神伊修塔尔的孪生姐姐—埃列什基伽勒的符号。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五芒星是大地女神和金星女神的象征。它是在基督教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崇拜符号。古人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半雄半雌。男神和女神共同作用保持力量平衡,即阴阳平衡。当阴阳平衡时,世界就处于和蔼的状态。不平衡时,世界就一片混乱。五角形代表万物中阴性的那一半—神圣女神
*阴阳术系统里,晴明神社的神纹被称作晴明桔梗,晴明桔梗印【五芒星】是安倍晴明公独创的阴阳道中祈祷咒符的一种,代表象征宇宙万物的天地五行之无灾无邪。因此,五芒星在日本的阴阳道也被视为除魔避鬼的工具。但在东亚地区的逆五芒星阵则是源自幽冥佛教【佛教的分支】的符咒
凯尔特人将五芒星作为女神摩莉甘的象征。在凯尔特传说中,太阳骑士高文为向女神表达敬意而在自己血红的盾牌上画了五芒星。毕达格拉斯学派的神秘主义者将其称为“五回交错的诞生”。在神秘学中,尖角向上的五芒星代表着“生命”和“健康”,被用作祈求幸福的魔法符号,也被作为守护符和治疗伤病的符号
古代巴比伦人通常会将五芒星绘制在食物的容器上用来保鲜。巴比伦七印章中的第一个神圣的纹章就是五芒星。犹太教经典中认为,这印章代表了神的秘密名字,五芒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所以中世纪术士杜撰的《所罗门王的魔法戒指》上也刻有五芒星。五芒星也因此被误传为【所罗门王的印章】。而五芒星也出现在天使梅丹佐【Metatron】的封印上,这个符号包括圆形魔法阵、五芒星和咒语。中世纪炼金术士则是将其解释与绘制为宇宙模型(人体模型)中,外部的圆圈代表宇宙,内部绘有一名男性像。头部、双手和双足各对应五芒星的五角,SZ器位于圆心。因此,术士们认为人的“小宇宙”【生命之树】由五个顶星支配
*逆五芒星
在基督教里的意思是把人类的精神指向下,即地狱。因此,它在基督教里成为了邪恶的恶魔符号,而倒挂五芒星亦代表撒旦,是撒旦教标志【倒五角星里面有山羊的头像】
10、复活节相关【Easter Day】
西方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受死后第三日复活的节日。亦称主复活节。复活节也是最古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庆祝耶稣复活,同时还象征重生和希望
英文Easter与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关,这不仅因为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而且在时间上耶稣的复活和逾越节也吻合。很多欧洲语言里,逾越节的筵席曾称为Easter,而且早期的英文圣经译本中也用Easter译为逾越节
初期教会用它来代替犹太教的逾越节。开始教会在犹太教历的尼撒月14日举行纪念活动。后来西欧改用格列公历。东方教会仍沿用儒略历,因而其复活节通常比TZ教要晚几星期。节日期间人们互赠复活节彩蛋,象征生命和繁荣。由于每年春分都不固定,所以每年复活节日期也不确定,但大致时间约在3.22—4.25
基督教里,兔子是复活节的吉祥物之一。象征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诞生。在古代,耶稣复活之日正值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居民庆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阳节”,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也因此选作为草原、森林中多产动物之一的兔子。而兔子还是爱神阿弗洛狄特的宠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尔塔或北欧女神奥斯塔拉的持烛引路者
与此同时,复活节(Easter)在词源上与黎明女神奥斯塔拉(Ēostre)有关。在日耳曼人以及斯拉夫人传说中,复活节来自春季女神Ēostre(奥斯特拉)。传说Ēostre曾经救了只在冬季被冻伤翅膀的小鸟,并将它变成一只兔子。由于它曾是一只鸟,它依旧保留生蛋的能力,它便是后来的复活节兔子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亚斯塔路是从天鹅蛋中孵化的兔子,也许是古埃及神话里,野兔与丰产的联系导致了这一误解。而且巴力和亚斯塔路并没有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且拯救巴力神的大女神应该是他的另一个姐妹阿娜特(Anat)。虽然某些学者认为亚斯塔路是对阿娜特女神的另一种称呼
复活节,由自拉丁语的Pascha转换而来。受到pascua(nourriture,食物)的影响。从pascere(paître,喂食、放养)的词从古希腊语的πάσχα(páskha)借用而来。而这希腊词则是从希伯来语פסח(Pessa'h,超越,由…之上)里借用的,源自passage(过路/道),即逾越节,这词同时含有纪念出埃及的意义
1.鸡蛋
象征春天及新生命开始。鸡蛋色象征太阳,把鸡蛋染成红色象征生活幸福(耶稣之血)。这象征还源于耶稣基救赎世人的罪而把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虽被葬在坟墓里但他于第三天复活。从此鸡蛋便成为西方复活节常用的象征物之一。蛋乃意味春天到来及新生命诞生并象征耶稣从死里复活
2.公羊
鸽子王曾为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之心,命令他把独生子以撒杀掉作为祭品,亚伯拉罕虽然万分痛苦但他还是决定按上帝旨意去做。就在他举刀砍向儿子时,上帝派天使阻止他,亚伯拉罕便将公羊取过来献为燔祭。因此用羊祭祀成了复活节的传统,而羔羊则象征耶稣献身
3.百合花
象征神圣与纯洁。人们喜爱通过在春天以及复活节盛开的百合花来代表为耶稣的复活。由于百合花形状像只喇叭,也被认为是大声宣扬耶稣复活的好消息
4.面包
在西方被认为是耶稣所赐予的永生食粮。在欧洲许多国家中,复活节通常会另外烤制特别的复活节面包,面包通常画有耶稣字样、十字架或羔羊图案以纪念耶稣
5.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
智利小岛,距智利三千六百多公里。这岛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东端,是世界上的最为偏僻之岛。岛上有着巨大石像、神秘的朗戈朗戈木板及由黑曜石做的武器或用具。本土居民将这岛称为吉·比依奥·吉·赫努阿,意为世界中心。据语言学家W·邱吉尔的考证,这个称呼的准确含意可能是“大地的尽头”
而波利尼亚人及其他太平洋岛的土著居民称它为拉帕-努依(Rapa Nui),意为地球的肚脐。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于1686年首次登上此岛,发现这里荒凉但有许多巨大的神秘石像竖在那里,戴维斯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便把这岛称为“悲惨而又奇怪的土地”
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Jabbo Roggeween)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时发现了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结果才发现只是一座海岛。正巧发现它的这天是复活节,便将无名岛命名为复活节岛,意为我主复活之地。1888年,智利政府专门派人接管该岛,而这天正好又是复活节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开始到岛上抓拉帕努伊人当奴隶。到了1862年,秘鲁海盗乘八艘船只而来,抓走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些人被运到秘鲁,卖给当地奴隶主。在国际舆论的谴责下,秘鲁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隶贩子将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一百人左右。在返回复活节岛的途中,这群人又染上天花,在旅途中纷纷病死,只有十五人回到家乡。但这十五人也把天花等传染病带到了复活节岛。这导致创始酋长霍图•玛图阿(Hotu Matu'a)等最后一批后裔死去,所有的酋长、祭司也都死去
6.朗戈朗戈木板【Rongorongo】
即会说话的木板,目前被学界认为是图画文字(原始文字,它与有声语言有着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当地人称做“科哈乌·朗戈朗戈”。法国修道士厄仁•艾依罗曾经在岛上生活了近一年,他是西方世界里最早的一批深知此木就是复活节岛的古老文字之人
据说法国传教士踏上复活节岛,把历史上最隔绝的有人居住小岛之一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时也彻底地消灭了岛上的文化。他们下令烧毁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如今幸存的25块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藏下来的。朗戈朗戈是一种深褐色的浑圆木板,有的像木桨,上面刻满了一行行的图案和文字符号。有长翅两头人;有钩喙、大眼、头两侧长角的两足动物;也刻有包含螺纹、小船、蜥蜴、蛙、鱼、龟等物件
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其的文字来源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这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很相像,也有人认为这与印度河谷文字存在一定重合,也有人认为复活节岛古文字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也颇为相像,更是有人认为“朗戈朗戈”文(复活节岛古文字)与中美洲的印第安人有密切的关系
7.复活节岛石像(Moai)
其别称又为摩埃,这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形石像,遍布复活节岛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其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珊瑚眼”。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
巨石像建造时间约为西元一千年前,当时的复活岛为一浓密棕榈森林覆盖的岛屿,岛上有三座死火山,火山岩的质地软、重量轻,易于搬动雕刻。拉帕努伊人相信岩石象征他们神圣信仰的永恒不灭,因此他们利用火山岩在六百年间完成八百多座巨石像。拉帕努伊人将这些巨大的石像视为守护神,以保佑作物丰收及好运,因此每个部落都拥有自己的石像。但他们却因为过度开发环境导致岛上资源匮乏,最终走向了衰败
11、因蒂【Inti】
南美印加神话中的太阳神,他被认为是印加帝国的守护神,也是南美神话里的创世神—维拉科查(Viracocha)之子。印加神话里的大地女神—帕查玛玛(PachaMama)一般被视为他的母亲与妻子,而因蒂的妹妹月神玛玛基利亚(Mama Quilla)亦是他的妻子。印加人一般都自称为因蒂的后裔,这主要是印加的宗教与大自然(特别是太阳)息息相关,太阳所提供的光与热对生命极为重要。因蒂的别称为阿普·蓬乔(Apu Punchau),意为“白天的领袖”。因蒂的形象通常是一幅中间为人面的黄金盘,西班牙征服者于1751年入侵曾夺去一块并送返西班牙,最后却不知所踪
*印加太阳祭
又称因蒂·拉伊米或因蒂普·拉伊米【Inti Raimi/Intip Raimi】意为“太阳或太阳的路径”。太阳祭在冬至点(对南半球的印加来说,北半球的夏至正是他们的冬至日:6•21/22—新与旧时代之间的大更替)举行,这正是当太阳离南半球最远的时候, 意为邀请因蒂回来带给印加人温暖(太阳最薄弱也是发生改变的时间点)。这个全国性祭典长达九日,在开始前三天会进行禁食,之后就是狂欢。节日的最后几天,在太阳神庙供奉因蒂的太阳贞女亦会准备名为“桑库”的面食供大家享用。经过连续九天的狂欢后, 众人就会各自回家
12、帕查玛玛【PachaMama】
中南美神话体系的创世女神【地母神】,她是创世神—帕查·卡玛克之妻,同时也是太阳神—因蒂以及月女神—基利亚的母亲。身为大地的化身,创世女神帕查玛玛通常都以【巨龙】这形象而被后人所描绘。她拥有着包括智慧、不死、种植、收获、恩惠、时间、维持、毁灭及创生的权能
帕查玛玛在艾马拉语及克丘亚语中意为【大地母亲】,即Mother Earth。为方便理解,西班牙人拆分翻译,将【帕查】一词译为世界或土地,将【玛玛】一词译为母亲。从此,【PachaMama】就等同英文里的【Cosmos】,即宇宙。在印第安土著的信仰中,帕查玛玛的定义就是基督教里的圣母—玛利亚。因此,当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过来殖民时,本土的帕查玛玛就和外来的圣母玛利亚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双重信仰,甚至被融合为秘鲁的城市守护女神—坎德拉里亚圣母
玛特斯.德.恰拉【Martes de challa】,即恰拉的星期二,是人们为了在播种或是收获的季节里能有个好收成/好彩头而向大地的母神—帕查玛玛举行的祭祀仪式。人们称其为“恰拉”【偿还的祭拜日】,他们会通过在地底埋下食物或别的东西来乞求好运。由于【恰拉的星期二】与忏悔礼拜二重合,因此它也作为狂欢节和嘉年华而被现代人所庆祝,成为新旧文化融合的象征
*13、阿尼玛&阿尼姆斯猜测理论【在御门338的新专栏下面有相关评论】
Anima—意为灵魂、生命。心理学术语为女性倾向,男性带有的女性潜倾(阳中阴)
Animus—意为敌意、复仇。心理学术语为男性倾向,女性带有的男性潜倾(阴中阳)
phere—球形、大气、天体
Anima•AnimusPhere—人的灵魂【阳中阴】•天体【阴中阳、敌意、仇恨】诞生—星球意识对人类(灵魂)的复仇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蒂迈欧篇》(Timaeus)中就曾明确地将宇宙描述成拥有女性灵魂的生命体。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如英国炼金术士罗伯特·弗卢德(Robert Fludd)等也同样将【世界灵魂】描绘为女性。在女权主义科学以及现代神秘学体系中,有女神形象就是宇宙中心/本身就是活的生命体
anima(阳之阴、灵魂)•animus(阴中阳、敌意、仇恨)phere(天体)。如果将这暂作为异星神的姓名,即阴中阳(怀有敌意和仇恨)的天体受孕诞生。对应Animus•Antrum •Unversed【未成熟的宿体怀着敌意、仇恨的态度,空想之根作为培养异星神的阴性容器】,而后面的anima(阳中阴)可能才是真名(真相)
所以本人倾向于作为U•奥尔加玛丽这人类恶的姓的animusphere(怀抱复仇意图的天体)是奥尔加玛丽的肉身(可能就是马里斯比利所长按照家族使命所亲自设想的概念宇宙),而后面的anima(即人类的灵魂,可能是2.0终章奥尔加玛丽的潜意识,这也可能就是异星巫女的主意识)才是最后的主导(?)
而基尔什塔利亚在2.5的最后念的那段话最后却是animus(仇恨、敌意)•animaphere(天体的灵魂),他念的这段天体科的话没有把地母神倾向的anima摆在最前面,而是animus(父系社会的象征,象征人摆脱原始母系社会,即人类企图脱离盖亚)—人类对星球意识(新&旧概念天体)的复仇(反抗)
柏拉图等人确实把宇宙设想为女性灵魂的生命体形式。对过去的地母神而言,被人类的Texture(纹理)所覆盖并用圣枪钉住地表(耶稣把泛灵论【神代】法则从星球地表上剥离并把新的时代【对星球地表的主导权】交给人类,在这点上他替全人类承担了人类最大的原罪—背叛星球意识)拒绝来自盖亚侧的回归(地母神意味来自人类对盖亚测的回归,所以绝大部分人类恶以及部分女性从者会以类似女神【附身或融合】的形象出现,目的就是让人类回归过去的原始神代【盖提亚—拟似•创世纪】或让其主动朝次世代【异星神—拟似•审判日】的神代迈进)
14、荣格心理
1.Archetype【原型】
集体潜意识中形象的总汇与主要内容。它是一种关于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它深埋在人的心灵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人的梦境、幻想、幻觉和神经病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们别称显性、无意识意象、虚构或原始印象。原型,是人天生藉由特定的方法去体验事情的天生倾向。原型本身没有自己的形式,但它表现就有如我们所见、所为的“组织原理”,即遵循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直觉法则)
2.Collective Unconscious【集体潜意识/阿赖耶识】
别称集体无意识,是源自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经由遗传获得来。它由全部本能及其相关的原型组成。本能体现为精神的动力方面,原型体现为本能的意义,是本能在人精神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了人类行为的未来倾向和可能性,两者协调一致
其具有所谓的先验性、普遍性、自主性、自律性、动力性和目的性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起制约作用。虽处于潜意识的最低层,但无时不在寻求表现,若其内容未被意识同化,则会通过宗教、神话、艺术、梦幻和象征等表现出来。荣格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潜意识”等概念。他也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
3.个人潜意识与情结
源自荣格的人格结构论,在其看来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人潜意识与自我、集体潜意识这几个相互影响系统形成人格
个人潜意识具体是指在人的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而在个人潜意识中有一种特别的概念,被称为情结,荣格认为情结是个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当个人潜意识里存放越来越多的经验后,就会把它们组成情结,具体上就是随着一个共同主题所组成起来的情绪、记忆、知觉以及欲求的模式和核心,即一组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起的情绪性观念群。情结一旦形成就会脱离意识控制,但却可以介入或影响人的意识。一个被情结占据的人,自己并不知道其影响,然而却可以轻易地看到情结作用的效果
但荣格认为情结的作用是可以转化的:它既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中的障碍,也可以成为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情结不一定指来自于我们的童年与成年经验,也可以是来自于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记忆,那些包含在集体潜意识里的种族遗产
4.阴影(shadow)
即阴暗自我,它特指人生来就遗传下来的关于最黑暗、最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它虽然寻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却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5.自性(self)
即自我,这是人格原型结构的五大原型(阿尼玛、阿尼姆斯、阴暗自我、自性以及人格面具)之一。代表了人的精神或是人格,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即人格结构的最上层部分,是心灵中关于认知、知觉、记忆、思维的那部分内容,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自我也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的所在
荣格学说中有两个“自我",分别是意识自我(ego)和原型自我(self),《人格心理学》中将self翻译成“自性”,以区别自我和自性。自性在集体潜意识中是核心的原型,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而它的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与统一,而这也就是充分的自性的完善和自性的实现。即所谓的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所有人的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6.人格面具【persona】
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原型有四种最为突出: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和阴影。荣格在《原始意向和集体无意识》一书中写道:人格面具是个人适应抑或他所采用他认为可行的方式去应对这个世界和社会。即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人格面具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7.阿尼姆斯(animus)
意为敌意、意图、基本态度或是女性的男性意向。阿尼姆斯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成份。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认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每个女人的阿尼姆斯都不尽相同
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又称为男性潜倾【阴中之阳】。若说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给别人看的外部形象—外貌,那女性心灵中的阿尼姆斯可看作是个人的内部形象,即内貌。这意向极易受到父亲的影响,会让女儿日后的人格形成与性偏好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倾向。女人会对心中阿尼姆斯的特点感到喜爱,在遇到像自己内心里的阿尼姆斯的男性时,她会体验到极为强烈的吸引力
女性的阿尼姆斯从幼稚变为成熟,是女性心理成长的表现,阿尼姆斯的发展总共要经历下列四个阶段:
(1)、具有力量的阿尼姆斯阶段(易被身体强壮的男性所吸引)
(2)、行为力极强的阿尼姆斯阶段(易被有行动力的男性所吸引)
(3)、善于语言的阿尼姆斯阶段(易被能够很好地运用语言的男性所吸引)
(4)、具有魅力的阿尼姆斯阶段(易被精神领袖类型的男性形象所吸引)
8.阿尼玛【Anima】
意为灵魂、生命,别称为女性潜倾【阳中之阴】,这是每个男人心目中都具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阿尼玛身上拥有着男性认为女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每个男人的阿尼玛都不尽相同。男人会对自己心中阿尼玛的特点感到喜爱,在遇到像自己的阿尼玛的女性时,他会感到极强烈的吸引力
作为原型,阿尼玛是男性心目中的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阿尼玛是一个男子身上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是女性基因。那是在男子身上既不呈现也不消失的东西,它始终存在于男子身上,起着使其女性化的作用。所以荣格以“阳之虚阴”来形容阿尼玛。其中“虚”乃从inferior一词而来,有运作不良之意。而且这是嵌在男人身上有机体上的初源处而遗传而来的因素,是他祖先对女性经历所留下的一种印痕或原型,是女人打下的全部印象的一种积淀
15、尼比鲁(Nibiru)
苏美尔神话传说中的神,也是被用来代称指夏至点。他在苏美尔语是“渡船”的意思。在天文界特指一颗不存在的假想行星。苏美尔传说尼比鲁每隔三千六百年进入太阳系一次,上面住着被称为尼菲林人的人种,身高相当高但却并非永生,存活期约为地球上的三十六万年。 传说,尼菲林人为了稀有的金元素而到地球进行采集,期间创造人类以助其搜索金元素
后来民间科学者撒迦利亚•西琴在其著作《第十二个天体》中将其当成一颗没人察觉的行星,在他的笔下也把其他神明当成星球或外星种族,如迪亚马特曾经被设定为地球的前身,从而有了尼比鲁碰撞的说法。撒迦利亚•西琴认为苏美尔地区有块古版块上面标十二个天体,宣称除古苏美人就能观测到的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还早发现有天王星、海王星的存在,余下的一颗则是连现代人类都没能发现的星球—尼比鲁
他在书中宣称苏美人发现尼比鲁曾撞上身为地球前身的迪亚马特,使后者分裂成两半。分裂后较大的一块及迪亚马特的主要卫星在撞击后跑到金星与火星之间,形成现在的地球;而另一块则分裂成无数块,成为火星与木星间的小行星带。此碰撞也产生原称为金固的月球。后来,尼比鲁星球上的外星人阿努纳奇(苏美尔神话里的冥神与地神)来地球寻找金元素,被苏美人奉为神明
*尼比鲁碰撞
假设的末世论灾难之一,认为地球未来将和一个大型行星类天体发生碰撞或接近碰撞而产生的灭世灾祸。相信这理论的民间科学组织通常把这假想天体称为尼比鲁或行星X。这概念最早由ZetaTalk网站创始人南希•里德尔提出。此说法与玛雅预言、太阳风暴、地球磁极反转、网络机器人工程等并称为人类灭亡谣言
*撒迦利亚·西琴(Заха́рия Си́тчин)
在阿塞拜疆出生的美国籍民间科学爱好者,主张外星生物创造论,认为人类是由远古外星人所创造。他就此题目写一系列的科普作品,总共七册,被合称为《地球编年史》。他在托拉学习希伯来文以及其他犹太人和欧洲语言的知识,在近东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后毕业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曾攻读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在船务公司担任行政工作时,他自学苏美尔楔形文字,还探访多个考古遗迹
16、稻荷神
日本神话对于谷物、食物之神的总称,包括仓稻魂命、丰宇气毘卖神、保食神、大宜都比卖、若宇迦卖神、御馔津神等。在日本的神道教之外,印佛的荼枳尼天【意为空行母,又称为辰狐王菩萨。她多以骑乘白狐、手持剑、宝珠、稻束、镰刀的天女形象】后因为日本的神佛习合【将日本的泛灵论和佛教进行折衷,二者再习合形成一个新的融合信仰】,也因此被视为稻荷神。稻荷神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出自于仓稻魂命的别名御馔津神【みけつのかみ】。狐狸日文古名为【けつ】,因此【みけつのかみ】被谐音为【三狐狸神】
山折哲雄的《稻荷信仰事典》曾记载到狐狸神最早是属于日本秦氏的氏神,相传日本秦氏为秦始皇族的后裔或者是前秦王室族的后裔,间接地通过新罗入日本,秦也因此成为了日本的渡来大姓之一。因此,日本自中世纪开始便都将狐狸视为稻荷神的使者/化身,全国的稻荷神社也都几乎都以狐狸的形象来代替狛犬。中世纪后,日本的工商业逐渐发达,主管丰产的稻荷神也开始起了象征财富,被工商业界广泛敬奉
17、BeastVI &愿望的人类恶猜测
愿望之恶—B6 L/R【大巴比伦+启示录之兽】
愿望为何会是灾厄?正因为愿望是不分善恶的存在的,而圣杯会平等地实现,无论后果都会诞生。不记后果的施舍恩泽(大巴比伦)、不加约束的索求愿望(启示录之兽),只会让欲望的滚石越滚越大,越来越严重,最后让一个国家的秩序、一个人类的信仰、一个文明的存续断绝
因此参考布狄卡的言辞、六位创世妖精想要不列颠大地的愿望后,本人更愿意相信这里其实是在阐述第六兽的理。天启宗教体系里,耶稣基督的圣杯还是会选择合适的人选去实现合适的愿望,因此帕西瓦尔与其失之交臂,而加拉哈德却如愿地获得圣杯并最终升天(被活提)
但反过来看,大巴比伦的黄金之杯却可能做到毫无差别地实现愿望,所以才会引发一波接一波的灾厄。她对人的爱虽是无比真实的,但她的这种平等(神怜爱万物)观念本质上却是虚伪且错误的。她虽平等地给予祈求者以一切愿望,但这样的平等却也是漠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都去平等地去爱每一个人,这样的爱却是不平等的,只会引发每个人愿望之间的互相矛盾,最终导向不可逆的末路
大巴比伦本质是ZJ帝国,即虚假ZJ救世主。人们向她祈求,她就去实现。人们希望她是神明、是万物之母,她就是实现一切愿望的【万能许愿机】。人们若厌恶她,她就是接纳世间一切的亵渎、错误、恶意与迫害的【世上一切可Z之物的母亲】。她是平等实现善与恶之愿望的女神,这种平等也歪曲人的信仰。人们也自此不再敬仰所谓的神、也不会再去努力,人的文明和族群也失去可以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只要人们跑过去向她【许愿】就会拥有一切,那么她的存在其实并不重要,她对此的感受与否也不重要,她是什么样的东西也无所谓
人从此将不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信仰,取而代之的只有愿望,而所谓的愿望正是因为可以被平等的、随意的去实现,所以相应的会更加疯狂地去索求【繁荣鼎盛通常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离经济衰退只有半步之遥,即所谓的临界繁荣。这就导致国力达到最大极限,一旦越过就会发生灾难】
而启示录之兽正是收纳【人类从诞生起就不断产生的愿望之诉求】,它的本质其实是不加约束地索求愿望,就像无底洞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愚痴却又无比现实。大巴比伦平等而又博爱的施舍只会让其(人类的索求愿望)更加的贪婪、更加的愚痴、更加的不计量后果。愿望只会从微小不断累积成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这片愿望之海大到让一切【可维持人性】的东西全部瓦解
因此,大巴比伦的兽性具体可体现为可以让人类达到【愿望得到满足的天堂】,而启示录之兽则是表现为会让人类堕入【无法得到满足的深渊】。可见,他们(人类恶)的爱是如此纯粹且极端,以至于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的“爱意”被定义为具有威胁、必须要被打倒的恶
至于猜测沙条爱歌可能为街机大巴比伦的推断。除非她新加一些设定和剧情去完善,不然个人是不相信一个两度未成为大巴比伦的女人,第三次就成功。且按照大巴比伦可能是具有【头脑性】和【适应性】的能力,可惜的是沙条爱歌虽具有领导性但缺乏成为人类恶的契机(像是芦屋道满,她没有达到那种扭曲到可以成人类恶的爱)。换言之,沙条爱歌并不具备第六兽的性质。她只爱旧剑一个人,除此之外可以全部舍弃,因此她并没有那种人类恶的复杂之爱。她要是真具备那种性质,前两次就可以让她成功地合为一个完整的BeastVI/R
苍银与FP里,两次现身世界的启示录之兽,曾把召唤它的爱歌当成母亲,但因为爱歌不是启示录之兽的真正母亲而无法发挥真实力。FP的最后,默示录之兽称呼召唤自己的根源魔女为母亲即大巴比伦。而在沙条爱歌死后,默示录之兽悲哀地认为自己失去[认定为母亲]的大巴比伦。这里的默示录之兽将爱歌作为母亲后并未成长为完全体,也就是说爱歌只是被启示录之兽视为大巴比伦候补,不是真大巴比伦
18、月神(苏美尔—迦勒底系)相关
1.月神辛【Sin】
别称南纳【Nanna】、纳兹纳尔、祖恩、苏因或是欣。他是阿卡德、亚述和巴比伦等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月神。他是大神恩利尔和地母神—宁莉尔(Ninlil)的长子,并逐渐演变为闪族神话中的欣
他也是太阳神乌图【沙马什】、金星的战争与丰饶女神伊南娜【伊什塔尔】以及战神兼冥王涅加尔的父亲。南纳和他的两个子女【伊什塔尔和乌图】构成的三合一教义使得权力集中。其中,月神南纳【欣】最主要的崇拜中心主要有二个,分别是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城和北部的哈兰城
苏美尔文献《恩利勒和宁利勒》据说和《伊南娜下冥界》具有相似性,曾被认为是原型。月神南纳是在冥界中出生的,当初他的母亲宁莉尔(苏美尔的谷物女神)在河边散步,被年轻的恩利尔看到坠入爱河。此事触怒众神,恩利尔被放逐到冥界。宁莉尔则跟随他到冥界。月神南纳就在此时出生但众神不许他们升天,只有宁莉尔生出三个冥神后才允许南纳升向天空
他在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是最受崇拜的大神之一,同时也是乌尔城邦守护者。他通常被视为智慧之主”恩祖(En-zu),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400年期间,乌尔城很大程度较幼发拉底河谷地区的其它城邦更为兴盛,欣很自然被认为是神殿中最重要的主神。这时期,他具有众神之父、众神之主、万物创造者等称号。 月神作为智慧的化身体现在天文学知识或占星活动中,其中重要的活动就观察月相。欣这名称的楔形文字符也表示数字三十【近似二十九天半】,大概是指一个太阴月(即二个新月之间,也就是朔望周期)的平均天数
南纳之名的原意并不清楚。但结合乌鲁克和乌尔对其的崇拜,或许乌鲁克是从其神名导出的。因此,乌努克【南纳的住所】,可能就是乌鲁克城的别称。其中,新月与天主可能也是从其中衍生出来的,阿拉伯神话的月神卡特可能是苏美尔神话里的月神辛的变体
南纳作为乌尔城的保护神,把一船礼物运往尼普尔,献给恩利勒,祈求父亲保佑乌尔的河流、山林和田野富饶丰产。恩利尔满足儿子的要求。而这格关于就是南纳船的观念,即月神南纳【辛】乘船于夜间在天空漫游,白天躲进冥界。他的象征物是公牛,这是因为牛角恰好形同新月,他的别名就是“生有天青石胡须的牛”。因此在约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的乌尔第一王朝王陵中所发现的竖琴就是用长天青胡子的金牛头【弯月也被视为牛角】来装饰共鸣匣的,也就是苏美尔人对月神【Sin】的崇拜
2.新月相关【Crescent】
又被称为朔月、黑月。指的是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三者一线】,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完全看不见月球的情况
在天文学里的月相变化里,
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同时位于地球的同侧,这时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
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同时位于地球的两侧,这时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
所以月相的变化,即新月逐步化为满月,而满月又逐步化为新月,因而又被称为朔望变化。其中,新月到满月,或者是满月再到新月的一个周期,通常的时间约为29天半,因此这个周期又被称做朔望周期
在伊斯兰教里,新月是早期TSL教还未繁荣的象征,是月亮原始崇拜【卡特】的一种。在伊斯兰教崛起后,大部分原始崇拜遭到了抹除,新月也通过别的方式融入了YSL教的传统里。因此新月这意向象征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的光亮、新的时光。寓意新文明的到来或者是天国降临人间的时光回复
SIN【辛】可能为众神之主(苏美尔的众神之主约等于某造物主)=无上智慧(苏美尔系天文学及神秘学)=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图案(天启宗教相关)=朔望周期(新月与满月的变化周期,时间大约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左右)=新旧时代大更替(全新人类时代、天国降临的时光、新生文明被开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