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剧场 • 综合环境设计知识点【建筑空间组合论】书籍知识点梳理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设计∞可能 /


-#On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建筑空间组合论》
书籍知识点梳理
综合环艺考研 - 理论剧场//
建筑空间组合论是一种建筑理论,它探讨的是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的组合模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空间组合描述为一系列规范的结构模式,这是对建筑空间的规范结构和空间组织模式识别与认知。他们是建筑设计语言一个新的层面和发展趋势。
在空间组合论中,每个建筑空间都被按照规则,以不同的视角结合起来,以实现空间组装以及结构模式的正确运用。该理论将建筑设计当作一个整体空间,从墙体,窗部到屋顶,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彼此之间是相互协调的,以达到整体空间的美观效果。建筑空间组合论提出了一类规则,细分出建筑空间的一系列结构模式,整合出不同层面的建筑元素,克服了单一视角的建筑设计结构,通过空间组合,真正体现了室内空间的可用,同时建筑空间组合有利于从质量和精确性方面促使设计实现发展。
空间组合理论研究广泛,它将把多维度的建筑原则,如空间结构、功能、形体和美学结合到一起,深入揭示了各种设计师的建筑空间调控和空间结构模式,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设计思想,增强设计的表达性,促进了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实现空间组织、平衡性,改善建筑空间美感等特点。例如,西方古典建筑将它们的建筑空间结构组合成一个可以按照规律运行的标准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更加贴近自然,将合理的布局与自然的空间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从室内的布置到空间的交互,达到理想的完美与平衡,借鉴这种教训,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
总之,空间组合论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的基本原则和模式可以帮助优化设计,建筑师可以以此为依据,以有效的方式提高设计的完整性,实现更加可观和实用的建筑设计结果。

「理论剧场」琢木各学科知识讲堂系列专栏,是针对各学科与设计考研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面向同学的干货分享,每个学科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从点出发,由线聚焦,面面俱到地剖析讲解专业知识内容,关注更进设计趋势,把握学科专业设计动态,优化自身专业技法能力,充分展现专业素养。无论是艺术设计学习者还是爱好者,在为好学者提供新资讯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促进交流而激励年轻创作者在创作的路上持续前进。
#本期内容
《建筑空间组合论》 书籍知识点梳理
学习《建筑空间组合论》这本书对我们考研具体的作用有:
其一,考研在对理论进行答题时,不仅仅全部局限于官方提供的那两至三本设计类通识书目,我们在对理论论述题进行答题时,通常根据论述题的分值以及部分院校要求的字数大致一道论述题要写到1200-1500的字数,这就需要我们前期自身大量积累理论知识以及积累设计案例。当你对一道论述题进行展开论述时,会结实的考查到你的理论积累,很多同学不去积累,通常很难在理论考试三小时的时间内每道题写满1200字或者以上。
其二,扩充理论知识有利于大家对设计的理解,在我们绘制手绘快题时,意在笔先,只有掌握设计的方法基本的理论,才好更好的进行手绘设计。
其三,考研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院校所考究的、最终录取的也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突出的学生,考研复试也就是面试过程中,专业老师会对专业理论进行提问,这也考验到我们前期的理论积累。
最后,我们同学们备考院校官方提供的考研参考书目是大家第一重要要读的书目,通常理论出题的范围来自这里,但我们的论述题答题不仅仅局限于官方书本内容,论述题的分值通常占比最大,需要答题时的一个理解和扩充。
课外书籍的补充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设计综合能力。




第一部分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知识点归纳: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建筑(p1),功能与空间的关系(p1),功能与社会的联系(p2),功能的发展与变化(p2),功能与空间形式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p3),空间形式对功能的反作用(p3)。
第二部分
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知识点归纳:精神要求对建筑形式的作用与影响(p3),精神要求应与建筑物的功能性质相一致(p3-4),建筑艺术的特征(p4),建筑的艺术性与形式美的关系(p4-5),建筑的个性表现及性格特征(p5),建筑的共性表现及风格问题(p5),建筑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p6),继承与革新问题(p6)。
第三部分
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知识点归纳:工程结构是形成建筑的手段(p6),功能对于工程结构发展的促进作用(p6),工程结构发展的相对独立性(p7),工程结构对于建筑发展的反作用(p7),新结构的优越性(p7),批判复古主义(p7),其它工程技术对于建筑发展的影响(p8)。
第四部分
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知识点归纳:建筑的发展遵循着由量变到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一般规律(p8-11)。

第一部分
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
知识点归纳:空间的大小与功能(p14),空间的形状与功能(p14),门窗的设置与功能、空间的朝向与功能(p15-16)。第一部分从组成建筑物最基本的单位房间--单一房间--入手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说明空间形式与房间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知识点归纳:以走道连接各使用空间(书本(一)p17),以楼梯链接各使用空间(书本(二)p17),以广厅链接各使用空间(书本(三)p17),各主要使用空间互相串联、对空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分隔、沿柱网把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书本(四)p18),以辅助空间环绕着大空间布局、多种组合形式的综合运用(书本(五)p19)。
第三部分
进一步分析房间与房间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归纳:也就是多空间的组合问题。把常见的空间组合形式归纳成为七种基本类型,分别分析各种类型空间组合形式的特点,以及它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建筑空间与近代科学技术
结构形式的分类及发展(p20-21)
第一部分
以墙或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知识点归纳:古代石梁柱结构---硬山架檩---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板结构---装配式大型板材结构---箱形结构(p21-22)。
第二部分
框架结构体系
知识点归纳:印第安人的帐篷---西欧的半木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近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p23-25)。
第三部分
大跨度结构体系
知识点归纳:古代的拱与穹隆---高直建筑的尖拱拱肋结构---近代铸铁结构---桁架结构---门架与拱---壳体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p25-28)。
第四部分
悬挑结构体系
知识点归纳:主要为近代悬挑结构体系(p29)。第五部分其它结构体系
知识点归纳:剪力墙、井筒结构---蓬式结构---充气结构(p29-30)。

以新、老建筑来讲,它们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多样统一,但在形式处理上又由于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变化而各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
从物质世界的有机统一性、形式美的规律是多样统一的,引出统一的概念——一是秩序,相对于杂乱无章而言,一是变化相当于单调而言。(p31-35)
从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关于主从问题、关于均衡与稳定问题、关于对比与微差问题、关于韵律问题、关于比例问题、关于尺度问题,从以上几个角度表达了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为了达到统一——具体地讲就是要做到既有秩序又有变化,则必须处理好以上提出的有关问题(p35-42)。
最后,从古今中外引入建筑的艺术性表现在哪里?阐明形式美与艺术性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别。(p42)

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第一部分
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知识点归纳:先从简单的空间入手分析其大小、形状及开门、开窗的处理;继而就稍大或复杂一些的空间分析其柱子或夹层的设置问题;最后分析组成空间的各个面——天花、地面、墙面,以及它们的色彩与质感处理。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以下细分角度:1.空间的尺度与人的感受2.空间的形状与人的感受3.空间的围与透的处理4.用柱子对空间进行分隔5.用夹层对空间进行分隔6.天花、地面的处理7.墙面的处理8.室内色彩、质感的处理
第二部分
多空间组合的处理知识点归纳:前五个问题仅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范围内的空间组合的处理问题。(既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重复与再现、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空间的程序与节奏)只是到最后——空间的程序组织,才涉及全局范围的空间组合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空间序列组织实际上就是综合地运用对比、重复、过渡、衔 接、....等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为个有秩序、 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
这种空间集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呈对称、规整的形式:一类呈不对称、不规则的形式。前一种形式能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率直的感受;后一种形式则比较轻松、活泼和富有情趣。不同类型的建筑,可按其功能性质特点和性格特征而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空间序列形式。

第一部分
外部形体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第二部分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知识点归纳:分析说明外部体形与内部空间以及建筑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
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1.主从分明、有机结合2.体形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3.关于均衡与稳定的考虑4.关于外轮廓线的处理5.关于比例的处理6.关于尺度的处理7.关于虚实、凹凸的处理这一部分是用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来分析说明外部体形处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前四点主要是涉及到建筑基本体量的组合问题。后三点,即涉及到体量组合的处理,也涉及到某种局部或细节的处理问题。8.关于墙面的处理9.色彩与质感的处理10.细部与装饰的处理这一部分是用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来分析说明有关墙面和细部装饰处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群体组合的意义
通过实例说明群体组合的意义以及单体建筑与群体组合的关系。
第一部分建筑与环境
第二部分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知识点归纳:主要阐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设计必须做到与地形、环境相结合。
第三部分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知识点归纳:着重讨论各类群体组合的个性问题,分别说明我国古典建筑、西方古典、近代建筑、各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沿街建筑以及国外某些公共活动中心在群体组合方面的特点。
第四部分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知识点归纳:这一部分着重讨论的是群体组合的共性问题,从各个方面来探索达到统一的途径。
第五部分外部空间的处理知识点归纳:这部分逐步分析外部空间的含义、形成、闭锁性,以及外部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以及程序组织等手法的运用。

第一部分
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知识点归纳:现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论及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等美学范畴时,既可以引用古典建筑作为例子,又可以引用现代建筑作为例子,这表明无论是古典建筑抑或是现代建筑,都共同遵循着某种美学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知识点归纳: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追求多义与含混追求个性表现怪诞与幽默残破、扭曲、畸变
第三部分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知识点归纳:后现代建筑的出现,绝非是一种偶然、孤立现象,而是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根源。
因此,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下,运用各种手段来标新立异,以期造成“轰动效应”,于是,扭曲、畸变、残破、断裂、冲突乃至丑化等非常规设计手法便应运而生,“反建筑”、“反构成”、“解构主义”等各种怪异的建筑形象便相继出现。
第四部分
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知识点归纳:美学是从属于哲学的,人们有时把美学看成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称之为艺术的哲学。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则是西方哲学与文化思潮在建筑领域的折射。当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特征是非理性思潮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西方社会广泛传播,
其主要特点是: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神秘主义的认识论、非理性的方法论、反经典法则的倾向。第五部分
走向多元化知识点归纳:由于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取代一统天下的风格是一个不能为人们所共同认同的某种新风格,是异彩纷呈的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创作倾向部分主要分为:历史主义倾向、乡土主义倾向、追求高技术的倾向、解构主义倾向、有机综合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综合环境设计理论剧场有关《建筑空间组合论》解析的全部内容。关于环境设计的干货还有更多内容要和大家分享,请持续关注…注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要准备考研的同学,建议从现在开始,大量的阅读与练习,培养个人设计思维与见解,夯实环境设计基础,提高自己的设计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