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2023-05-21 15:28 作者:先生坐何至于此  | 我要投稿

    很多时候在谈奉献精神,就从利他角度来说一说吧。

    大家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之所欲未必是他人所欲。

    第一,利他的内容。

    每个人的欲望都不一样,即便是一样的欲望口味也未必相同。

    比如大家都喜欢读书,但喜欢读的书差别很大。

    即便是都喜欢小说的,小说里还有那么多的分类。

    即便是同一种分类的,有些喜欢爽文,有些喜欢虐文。

    游戏、旅游、运动等等皆是同理。

    他人说的话,你未必就能当真。即便是他人说了,理解也会有偏差。

    因此,你认为的奉献,让利,他人有很大的概率不领情。

    第二,利他的方式。

    有些人喜欢直接的,干脆的,给了就行;有些人则喜欢委婉的,你还要注重给的方式,是否会影响到他的自尊心。

    但是委婉的又分为孤独型和陪伴型。

    第三,利他的次数。

    如果利他的次数多了,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时,只要有一次没有到位就会被打上自私的标签。

    原来利他行为中,给了是情分,不给是本分。但由于次数的增加,就变成了给了是本分,不给就是自私。

    其实每个人也都是自私的,只是自私级别的不同。

    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等级,以现在的认知可能还要加上个宇宙。

    第四,利他的比例。

    在奉献的过程中,利他的比例也十分重要。分配利益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即便是主动让利,主体也可能会认为分配不公从而怀恨在心。

    也就是好心办坏事。

    第五,利他的过程。

    很多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操作起来总是会有很多难题。

    比如怎么实行,大家对利他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大范围的利他行为也需要他人代为执行,那就避免不了主体认知的局限性,以及沟通损耗。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积极执行可能出现问题,也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半路截胡,让利他行为变成这些人的利己行为。

    第六,利他的认知。

    在你的认知里,你认为这么做是在帮助他,但在他的认知里,你这么做可能并不是在为他好,而是说风凉话、丧气话、危言耸听。

    尤其常见的就是说生吃会有寄生虫。

    固有认知是很难改变的,动他们的观念就等于和他们拼命。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多人其实心里也懂,但已经做了,在他们看来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他们潜意识里会主动拒绝接受这样的现实,因为他们无法承认后果如此严重。

    也就是说,即便是你抱着利他的角度,仍然会有无法真正利他,以及利他不领情的问题。

    因此,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