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斋志异 • 陆判

2021-11-09 18:17 作者:霜霂薪苇  | 我要投稿

陆判

聊斋志异,卷1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聊斋志异》

陵阳朱尔旦,字小明,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尚未知名。一日文社众饮,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负得左廊下判官来。众当醵作筵。”盖陵阳有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妆饰如生。东庑有立判,绿面赤须,貌尤狞恶。或夜闻两廊拷讯声,入者毛皆森竖,故众以此难朱。朱笑起,径去。居无何,门外大呼曰:“我请髯宗师至矣!”众起。俄负判入,置几上,奉觞酹之三。众睹之,瑟缩不安于座,仍请负去。朱又把酒灌地,祝曰:“门生狂率不文,大宗师谅不为怪。荒舍匪遥,合乘兴来觅饮,幸勿为畛畦。”乃负之去。

笃,①⒈厚实。⒉用于思想品行方面,指诚而厚重,心意不改变。②⒈程度深(多用于人事方面)。⒉特指病重。--王力古汉语字典

文社,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结成的团体。以切磋文章为主。有的也议政,如明末的“复社”。--汉语大词典

醵,①⒈凑钱聚饮。⒉引申泛指聚众凑钱(后起义)。--王力古汉语字典

十王殿,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汉语大词典

妆饰,①打扮。--汉语大词典

东庑,正房东边的廊屋。古代以东为上首,位尊。--汉语大词典

狞恶,凶恶。--汉语大词典

拷讯,刑讯。--汉语大词典

森竖,①因恐怖而毛发耸立。--汉语大词典

无何,①没有什么。多指没有什么事。②不多时;不久。③“无何有之乡”之省称。⒈指空无所有的地方。⒉后多用以指空洞而虚幻的境界或梦境。--汉语大词典

奉觞,举杯敬酒。--汉语大词典

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王力古汉语字典

狂率,①⒈狂妄轻率。⒉亦谓狂放直率。⒊书疏中亦用为自谦之辞。--汉语大词典

不文,①⒈不加修饰。⒉引申为无文采。②不崇尚文辞。③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汉语大词典

谅,①⒈形容词,诚实。⒉引申为固执。②⒈动词,相信。⒉引申为体谅,体察。⒊再引申为原谅。⒋也引申为想必,料想。--王力古汉语字典

畛畦,①田间小路。引申为界限,隔阂。②比喻诗文的常规或套路。--汉语大词典


次日,众果招饮,抵暮,半醉而归,兴未阑,挑灯独酌。忽有人搴帘入,视之,则判官也。起曰:“意吾殆将死矣!前夕冒渎,今来加斧锧耶?”判启浓髯微笑曰:“非也。昨蒙高义相订,夜偶暇,敬践达人之约。”朱大悦,牵衣促坐,自起涤器爇火。判曰:“天道温和,可以冷饮。”朱如命,置瓶案上,奔告家人治肴果。妻闻大骇,戒勿出。朱不听,立俟治具以出。易盏交酬,始询姓氏。曰:“我陆姓,无名字。”与谈古典,应答如响。问:“知制艺否?”曰:“妍媸亦颇辨之。阴司诵读,与阳世亦略同。”陆豪饮,一举十觥。朱因竟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比醒,则残烛昏黄,鬼客已去。

阑,③将尽,将止。--王力古汉语字典

搴,①拔取。②通“褰”,揭起。--王力古汉语字典

意,②料想,猜测。--王力古汉语字典

冒渎,冒犯;亵渎。多用作谦词。--汉语大词典

斧锧,亦作“斧质”,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汉语大词典

高义,①行为高尚合于正义。②正大的道理。③深情厚谊。--汉语大词典

达人,①通达事理的人。②豁达豪放的人。③显贵的人。--汉语大词典

践约,履行约定的事。--汉语大词典

促坐,急步,快走。--汉语大词典

爇,①⒈烧。⒉又为点燃。--王力古汉语字典

治具,②备办酒食;设宴。③准备。--汉语大词典

交酬,互相赠礼应酬。--汉语大词典

古典,①古代的典章制度。③典故。--汉语大词典

应答如响,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汉语大词典

制艺,八股文。--汉语大词典

妍媸,妍蚩。美好和丑恶。--汉语大词典


自是三两日辄一来,情益洽,时抵足卧。朱献窗稿,陆辄红勒之,都言不佳。一夜,朱醉,先寝,陆犹自酌。忽醉梦中,脏腑微痛。醒而视之,则陆危坐床前,破腔出肠胃,条条整理。愕曰:“夙无仇怨,何以见杀?”陆笑云:“勿惧!我与君易慧心耳。”从容纳肠已,复合之,末以裹足布束朱腰。作用毕,视榻上亦无血迹,腹间觉少麻木。见陆置肉块几上,问之。曰:“此君心也。作文不快,知君之毛窍塞耳。适在冥间,于千万心中,拣得佳者一枚,为君易之,留此以补阙数。”乃起,掩扉去。天明解视,则创缝已合,有綖而赤者存焉。自是文思大进,过眼不忘。数日又出稿示陆,陆曰:“可矣。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乡、科而已。”问:“何时?”曰:“今岁必魁。”未几,科试冠军,秋闱果中经元。同社生素揶揄之,及见闱墨,相视而惊,细询始知其异。共求朱先容,愿纳交陆。陆诺之。众大设以待之。更初陆至,赤髯生动,目炯炯如电。众茫乎无色,齿欲相击,渐引去。

抵足,足碰足。谓同榻共寝。--汉语大词典

窗稿,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汉语大词典

红勒,谓以朱笔勾涂文字。--汉语大词典

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汉语大词典

夙,①早。②旧,平素。--王力古汉语字典

毛窍,毛孔。--汉语大词典

乡科,乡试。--汉语大词典

魁,③⒈首领。⒉亦指杰出的。⒊后科举考试称一名为魁。--王力古汉语字典

科试,科举考试。--汉语大词典

秋闱,①秋试考场。②指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汉语大词典

魁元,犹魁首。首领;位居首者。--汉语大词典

揶揄,嘲笑;戏弄。--汉语大词典

闱墨,科举制度,自明以来,乡试、会试后,主考挑选试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编刻成书,明称“小録”。清称“闱墨”。--汉语大词典

先容,本谓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汉语大词典

纳交,结交。--汉语大词典


朱乃携陆归饮,既醺,朱曰:“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陆便请命。朱曰:“心肠可易,面目想亦可更。山荆,予结发人,下体颇亦不恶,但面目不甚佳丽。欲烦君刀斧,如何?”陆笑曰:“诺!容徐图之。”

湔,①洗涤。--王力古汉语字典

山荆,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汉语大词典


过数日,半夜来叩关。朱急起延入,烛之,见襟裹一物。诘之,曰:“君曩所嘱,向艰物色。适得美人首,敬报君命。”朱拨视,颈血犹湿。陆力促急入,勿惊禽犬。朱虑门户夜扃,陆至,以手推扉,扉自开。引至卧室,见夫人侧身眠。陆以头授朱抱之,自于靴中出白刃如匕首,按夫人项,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首落枕畔。急于朱怀取美人首合项上,详审端正,而后按捺。已而移枕塞肩际,命朱瘗首静所,乃去。朱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甚骇,呼婢汲盥。婢见面血狼藉,惊绝。濯之,盆水尽赤。举手则面目全非,又骇极。夫人引镜自照,错愕不能自解。朱入告之。因反复细视,则长眉掩鬓,笑靥承颧,画中人也。解领验之,有红线一周,上下肉色,判然而异。

叩关,①⒈谓叩击城门请求进入。⒉后亦称叩门为“叩关”。②叩打关卡。--汉语大词典

延入,①引入;请进。--汉语大词典

诘,①⒈追问,责问。⒉引申为追究,查办。⒊又为纠察,整治。②诘屈,弯曲,曲折。--王力古汉语字典

曩,从前,以往。--王力古汉语字典

物色,⑥⒈访求,寻找;挑选。⒉引申指搜捕。--汉语大词典

扃,①⒈自外关闭门户的门栓。⒉引申为门户。⒊又为关闭。--王力古汉语字典

详审,①安详慎重。②周详审慎。③详细审察。--汉语大词典

瘗,①⒈瘗埋。⒉引申为坟墓。--王力古汉语字典

瘗埋,②埋葬。--汉语大词典

甲错,①甲壳交错混杂。②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汉语大词典

盥,①⒈洗手。⒉引申为盥洗的器皿。--王力古汉语字典

狼藉,亦作“狼籍”。①⒈纵横散乱貌。⒉亦指多而散乱堆积。②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汉语大词典

判然,显然;分明貌。--汉语大词典


先是,吴侍御有女甚美,未嫁而丧二夫,故十九犹未醮也。上元游十王殿。时游人甚杂,内有无赖贼窥而艳之,遂阴访居里,乘夜梯入。穴寝门,杀一婢于床下,逼女与淫。女力拒声喊,贼怒而杀之。吴夫人微闻闹声,叫婢往视,见尸,骇绝。举家尽起,停尸堂上,置首项侧,一门啼号,纷腾终夜。诘旦启衾,则身在而失其首。遍挞诸婢,谓所守不恪,致葬犬腹。侍御告郡,郡严限捕贼,三月而罪人弗得。

醮,③指女子出嫁(后起义)。--王力古汉语字典

艳,③欣羡,羡慕。--王力古汉语字典

纷腾,杂乱喧腾。--汉语大词典

诘旦,平明,清晨。--汉语大词典

挞,①笞。--王力古汉语字典

恪,恭敬。--王力古汉语字典


渐有以朱家换头之异闻吴公者。吴疑之,遣媪探诸其家。入见夫人,骇走以告吴公。公视女尸故存,惊疑无以自决,猜朱以左道杀女,往诘朱。朱曰:“室人梦易其首,实不解其何故?谓仆杀之,则冤也。”吴不信,讼之。收家人鞫之,一如朱言,郡守不能决。朱归,求计于陆。陆曰:“不难,当使伊女自言之。”吴夜梦女曰:“儿为苏溪杨大年所贼,无与朱孝廉。彼不艳于其妻,陆判官取儿首与之易之,是儿身死而头生也。愿勿相仇。”醒告夫人,所梦同。乃言于官。问之果有杨大年。执而械之,遂伏其罪。吴乃诣朱,请见夫人,由此为翁婿。乃以朱妻首合女尸而葬焉。

自决,①自己决定,自行解决。②自杀;自裁。③自行溃决。常指江河决口而言。--汉语大词典

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汉语大词典

诘,①⒈追问,责问。⒉引申为追究,查办。⒊又为纠察,整治。②诘屈,弯曲,曲折。--王力古汉语字典

室人,③古时称妻妾。④古称丈夫家中的平辈妇女。--汉语大词典

收,①拘捕。③止息,结束。--王力古汉语字典

鞫,①审讯,查问。②抚养。③阻塞不通。--王力古汉语字典

孝廉,①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②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汉语大词典

械,①⒈器械。⒉又特指兵器。②桎梏之类的刑具。--王力古汉语字典

伏罪,①服罪;认罪。--汉语大词典

翁婿,亦作“翁壻”。岳父和女婿。--汉语大词典


朱三入礼闱,皆以场规被放,于是灰心仕进。积三十年,一夕,陆告曰:“君寿不永矣。”问其期,对以五日。“能相救否?”曰:“惟天所命,人何能私?且自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朱以为然,即治衣衾棺椁。既竟,盛服而没。翌日,夫人方扶柩哭,朱忽冉冉自外至。夫人惧。朱曰:“我诚鬼,不异生时。虑尔寡母孤儿,殊恋恋耳。”夫人大恸,涕垂膺,朱依依慰解之。夫人曰:“古有还魂之说,君既有灵,何不再生?”朱曰:“天数不可违也。”问:“在阴司作何务?”曰:“陆判荐我督案务,授有官爵,亦无所苦。”夫人欲再语,朱曰:“陆判与我同来,可设酒馔。”趋而出。夫人依言营备。但闻室中笑语,亮气高声,宛若生前。半夜窥之,窅然已逝。自是三数日辄一来,时而留宿缱绻,家中事就便经纪。子玮方五岁,来辄捉抱,至七八岁,则灯下教读。子亦慧,九岁能文,十五入邑庠,竟不知无父也。从此来渐疏,日月至焉而已。

礼闱,①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②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汉语大词典

场规,①科举试场的规则。--汉语大词典

永,①水流长。②时间长久。③距离长、远。--王力古汉语字典

盛服,①谓服饰齐整。表示严肃端庄。②华丽的服饰。--汉语大词典

冉冉,①渐进貌。⒈形容时光渐渐流逝。⒉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汉语大词典

膺,①⒈胸。⒉服膺,内心佩服。③接受(天命等好的东西)。④抵抗,抗击。⑤亲自。--王力古汉语字典

督,①⒈察视。⒉引申为督责。⒊引申为督率、统领。⒋引申为官名,指将帅。⒌引申为纠正。②通“笃”,笃厚。--王力古汉语字典

酒馔,①⒈犹酒食。⒉亦借指酒席。--汉语大词典

营备,置备。亦指置备之物。--汉语大词典

亮气,豪爽的气概。--汉语大词典

窅然,③岑寂貌。⒈高而静。亦泛指寂静。⒉寂寞,孤独冷清。--汉语大词典

缱绻,①⒈纠缠萦绕;固结不解。⒉引申为不离散。②⒈缠绵。形容感情深厚。③⒈特指男女恋情。⒉引申为幽会。④指夫妻关系。--汉语大词典

经纪,⑤管理照料。--汉语大词典

邑庠,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汉语大词典


又一夕来,谓夫人曰:“今与卿永诀矣。”问:“何往?”曰:“承帝命为太华卿,行将远赴,事烦途隔,故不能来。”母子持之哭,曰:“勿尔!儿已成立,家计尚可存活,岂有百岁不拆之鸾凤耶!”顾子曰:“好为人,勿堕父业。十年后一相见耳。”径出门去,于是遂绝。

家计,③家产,家财。--汉语大词典

鸾凤,①鸾鸟与凤凰。②比喻贤俊之士。③比喻君王。④比喻美人。⑤比喻夫妇。--汉语大词典


后玮二十五,举进士,官行人。奉命祭西岳,道经华阴,忽有舆从羽葆,驰冲卤簿。讶之。审视车中人,其父也,下车哭伏道左。父停舆曰:“官声好,我瞑目矣。”玮伏不起。朱促舆行,火驰不顾。去数步回望,解佩刀遣人持赠。遥语曰:“佩之则贵。”玮欲追从,见舆马人从,飘忽若风,瞬息不见。痛恨良久。抽刀视之,制极精工,镌字一行,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舆从,车马随从。--汉语大词典

羽葆,①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②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汉语大词典

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汉语大词典

审,①⒈详知,知悉。⒉又用作副词,详尽地。⒊引申为仔细观察。②审定。③慎重,审慎。④果真,确实。⑤讯问犯人(后起义)。

道左,①路的左边。②道路旁边。--汉语大词典

火驰,①⒈形容急速地奔驰。⒉亦谓很快地消逝。--汉语大词典

镌,①⒈凿,开掘。⒉刻。②⒈官吏降级。⒉泛指降低,削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玮后官至司马。生五子,曰沉,曰潜,曰沕,曰浑,曰深。一夕梦父曰:“佩刀宜赠浑也。”从之。浑仕为总宪,有政声。

总宪,明清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左副都御史则称副宪。御史台古称宪台,故有此称。--王力古汉语字典


异史氏曰:“断鹤续凫,矫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而况加凿削于心肝,施刀锥于颈项者哉?陆公者,可谓媸皮裹妍骨矣。明季至今,为岁不远,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而况,连词。何况。--汉语大词典

媸,丑,与“妍”相对。字本作“蚩”。--王力古汉语字典

妍,貌美,特指女人的美丽。--王力古汉语字典

执鞭,①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②执教。--汉语大词典

忻,同“欣”,喜。--王力古汉语字典

忻慕,高兴而仰慕。--汉语大词典

聊斋志异 • 陆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