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否定单称存在句造成的难题/非存在问题

2023-06-08 11:29 作者:冰狼羽  | 我要投稿

北京大学逻辑与论证课程的一篇期末论文(

第一次写哲学论文(x

求多多包涵wwwww

一、导言

非存在问题经常被认为是最古老且最具吸引力的哲学问题之一,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1]。在其中,有关单称否定存在命题的真的表达和解释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环。

否定单称存在句,即形如“x不存在”的语句,其中x是一个单称对象,例如“飞马不存在”。一方面,我们直觉上会认可飞马的确不存在,但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表述“飞马不存在”这个句子时,我们又似乎已经预设了飞马存在的现实性。

本文将从奎因举出的McX的论证出发,论述为何真的否定单称存在命题会造成困境,并举出弗雷格等人和梅农主义分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以及他们的理论各自面临的挑战和回应。

二、真的否定单称存在句如何造成困境

(一)McX论证

奎因在他的文章《论何物存在》中假设了一个与他观念相对的哲学家McX,两人在关于“是否有任何东西不存在”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2]。两人都认同“飞马不存在”这句话是真的,然而McX却从“飞马不存在”出发,论证了“有不存在的东西是”,而这是奎因的本体论所不能接受的(这里将英文中的“is”和“exist”分别翻译为“是”和“存在”,以作区分)。

在McX的论证中,预设了以下的几个前提:

P1 “飞马不存在”是真的。

P2 如果一个东西不是,那么它无法被谈论。

P3 如果一个东西的名字可以被使用,那么它可以被谈论。

P4 “飞马不存在”使用了名字“飞马”。

基于以上的前提,McX最终论证得到了“有不存在的东西是”的结论:

(1)如果一个东西可以被谈论,那么这个东西是。(基于P2,MT)

(2)名字“飞马”可以被使用。(基于P4,$I)

(3)如果名字“飞马”可以被使用,那么飞马可以被谈论(基于P3,"E)

(4)飞马可以被谈论。(基于(2),(3),MP)

(5)如果飞马可以被谈论,那么飞马是。(基于(1),"E)

(6)飞马是。(基于(5),(4),MP)

(7)有不存在的东西是。(基于(6),P1,$I)

在命题逻辑的层面上,McX的论证是有效的。然而,奎因不能够接受McX论证的结论(7),即一个有“不存在的事物”的本体论的范围,而无法保持一个“荒漠一般”的本体论承诺的领域。

(二)改写的McX论证

于是,我们进一步审视McX论证的具体内容,并尝试在认可奎因的本体论论域的基础上,对它进行重新书写。

首先,关于什么是“被谈论”。“被谈论”可以被翻译为,这个对象在“被指称”,也就是被使用的这个名字所对应的指称存在,因而我们能够进一步谈论其指称的性质。

其次,对于奎因的本体论需要有更详细的解释。对于奎因来说,一方面,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另一飞方面,所有不存在的东西都不是。而对于所有事物来说,他们要么是要么不是;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因此,可以发现“存在”与“是”在奎因这里是完全等价的,我们将McX论证中的“是”都替换为“存在”,以使得论证更加清晰。

在以上探讨的基础上,我们重新书写McX的论证,并将结论略微修改以使得矛盾更清晰:

P1* “飞马不存在”是真的

P2* 如果一个东西不存在,那么它无法被指称。

P3* 如果一个东西的名字可以被使用,那么它可以被指称。

P4* “飞马不存在”使用了名字“飞马”。

基于以上的前提,我们能够论证得到“‘飞马不存在’是假的”的结论:

(1)如果一个东西可以被指称,那么这个东西存在(基于P2*,MT)

(2)名字“飞马”可以被使用。(基于P4*,$I)

(3)如果名字“飞马”可以被使用,那么飞马可以被指称(基于P3*,"E)

(4)飞马可以被指称。(基于(2),(3),MP)

(5)如果飞马可以被指称,那么飞马存在。(基于(1),"E)

(6)飞马存在。(基于(4),(5),MP)

(7)“飞马不存在”是假的。(基于(6))

我们不得不发现,结论“‘飞马不存在’是假的”,与前提“‘飞马不存在’是真的”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将飞马替换为其他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哈利波特”“圆的方”等等,也可以通过相同的过程得到矛盾的结论。这是奎因所陷入的困境,也是真的单称否定存在句对哲学家们提出的一个难题。

三、弗雷格与罗素的解决方案

(一)如何解决

 弗雷格与罗素聚焦于对“存在”与句中的“飞马”一词的定位上,主要通过否定了前提P4*(“飞马不存在”使用了名字“飞马”)来解决矛盾。

在原先的语境中,McX默认句子“飞马不存在”的逻辑结构是“ØE(a)”,其中E为存在,是一个一阶谓词,a为飞马。

而弗雷格与罗素认为,“存在”并非名字的指称所拥有的性质,而是一个量词。即,存在是一个二阶谓词,无法作用于名字,只能用于一阶谓词,用以描述这个一阶谓词所对应的外延是否为空集,其意思为“可被例示”。相应的,否定单称存在句中的主语也并非零阶的、具有直接指称对象的名字,而是一个具有外延的一阶谓词。

在他们的语境下,“飞马不存在”这个句子的逻辑语法结构是“Ø$xP(x)”,其中P是飞马对应的一个一阶谓词,我们可以暂且将其视作“是飞马”这一性质,全句的意思就是“是飞马这一性质不能够被任何东西例示”。也就是说,句子“飞马不存在”并没有直接谈论一个指称个体的名字,也不存在对名字“飞马”的使用或不使用,因而前提P4*在这里失效了;相应的,前提P2*以及论证中后续一系列涉及到“存在”或“不存在”的命题在他们看来都具有着错误的逻辑形式:作为量词的存在作用于名字是不适当的,因而论证实际上无法进行下去,也就避免了最终造成的矛盾。

回到这个单称否定存在句本身,在他们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可以正常地使用句子“飞马不存在”而不在本体论中预先承认任何实体,因为我们实际上只是在讨论一个空的概念,而非一个不存在的个体,这并不会违背我们对于“作为个体的飞马的确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中”的直观认识。

(二)挑战与回应

然而,将存在作为二阶谓词,从不同阶的角度解决矛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原本的名字在句子中作为了一阶谓词,而不能够直接指称一个对象。对应的,理论所受到的主要挑战,以飞马为例,就是关于能否找到一个恰当的一阶谓词“P”使得“Ø$xP(x)”是“飞马不存在”的合理的分析陈述的质疑[3]。

一重回应来源于罗素的描述主义理论。

罗素认为,普通的名字在逻辑上并不是专名,而是伪装的摹状词[4]。摹状词并非真正具有指称作用的短语,是对原先的名字所试图指代的内容的描述。

对于句子“飞马不存在”,我们将“飞马”替换为摹状词“有翅膀的,会飞的,被柏勒洛丰捕捉到的,……”(以及其余所有飞马对应的性质),再进一步按照罗素的理论消除摹状词,则可以在形式逻辑上将其表述为“Ø$x(j1(x) Ù j2(x) Ù j3(x) Ù (……))”。其中ji(i为正整数)包括了飞马的摹状词中所复合的所有性质。在罗素的翻译下,句子似乎的确完整表述了“飞马不存在”的含义,并且解除了作为一阶谓词的“名字”所可能带来的争议,使得句子有意义。

进一步的挑战来源于对摹状词所进行描述的偶然性的质疑。

倘若在现实世界之中,的确偶然存在某个奇怪的生物符合以上的飞马的所有特征,甚至也包括恰好被一个名字叫柏勒洛丰的人(或东西)所捕捉到了,那么此时语句“飞马不存在”在事实上是假的。然而,我们在直觉上仍然会认为原先那个我们设想的,作为古希腊神话的一部分的飞马并不存在于世界上,而这个(由笔者假设的)符合所有飞马特征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刚好符合要求的,偶然的对象。换句话说,由摹状词构成的对“飞马”的描述是偶然的,在模态逻辑的层面上,同样的描述在所有的可能世界中并非必然地都指向我们观念之中的那匹“飞马”,而最多只能指代一个符合描述的偶然的对象。

此外,在单称存在语句以外,摹状词也在替换会导致语义变化等方面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总之,描述主义是具有漏洞的。

有别于描述主义的观点,另一重回应来自于奎因的极端化方案。奎因认为,可以将“飞马”替换为一个不可约化,不可分析的一阶谓词(不妨称为“是飞马”),并且这个短语所表示的那个“飞马”是具有刚性的,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指向同一个实体(假设有的话),从而避免了描述性短语本身带有的对经验的需要,以及避免了描述的偶然性。

然而这种较为极端的解决方案中,对这个不可约化的新的谓词“是飞马”的理解仍然具有争议。一方面,若专名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作为一阶谓词而解释,那么对“是飞马”的解释永远要通过其他的不可分析、不可约化的谓词解释,而落入无穷倒退的境地;另一方面,若专名能够在一些情境中用以指称对象,那么对“是飞马”的解释链条则必然终结于一个没有指称,但是具有专名用法用以指称对象的谓词,而导致整个解释过程陷入困境[3]。

因此,难以论证引入新的不可分析的一阶谓词的合理性,而使得这一重回应看上去较为刻意和僵化。

四、梅农主义的解决方案

(一)如何解决

不同于弗雷格等人,梅农主义者通过反驳前提P2*(如果一个东西不存在,那么它无法被指称)来解决矛盾。

梅农认为有一类事物不存在但是可以被指称,即非存在的对象。例如“飞马”,“哈利波特”就都属于这一类事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可以作为非存在对象而被我们所谈论,所指称。梅农主义者在形式逻辑中创造了一个新的谓词“E!”来表达真正的“存在”(exists)而原先的量词“∃”表达“是”(there being),从而将这两者区分开来。

例如,“飞马不存在”的形式可被表达为“¬E!(p)”;最初McX论证的结论“有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是”的形式可以被表达为“∃x(¬E!(x))”。对于一个为真的否定单称存在句,梅农主义的观点下,我们可以谈论不存在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被名字指称,于是我们就不会因为需要谈论这个对象而去预设它的现实存在,从而我们能够正常地、有意义而不会产生矛盾地使用这些“非存在对象”的名字。

在这个思路下,由于前提P2*被否定,改写的McX论证中相应的命题(1)(5)(6)(7)都无法推出,从而避免了得到“‘飞马不存在’同时是真的和假的”的矛盾结果。而梅农主义者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承认了一个较奎因来说更大的本体论的范围。

(二)挑战与回应

因而,梅农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也都来源于本体论的层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这些“非存在对象”的同一性如何理解的质疑:对于现实存在的事物来说,两个对象同一的标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然而对于非存在对象而言,它们在很多情况下似乎无法作为性质的载体。

例如“飞马”,看上去它应当具有“马”的性质。然而谓词“马”的外延又是基于现实存在的这种生物给出的。由于不在现实中存在,“飞马”显然并不属于谓词“马”的外延,也就是“飞马”不具有“马”的性质,这似乎又与我们的直觉相悖。总而言之,非存在对象的性质要如何理解,又要如何进行比较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梅农主义者通过区分了两种谓词“示例”(exemplify)和“编码”(encode),来对上述挑战进行了回应。“示例”描述对象是否例证了性质,也就是属于性质的外延;“编码”描述对象是否具有相应的性质。

例如,对于对象“飞马”来说,我们可以说它编码而非示例了“是马”“会飞”“有翅膀”等性质,因为它与这些性质的描述相符合,同时飞马并不属于它们的外延。同时,我们可以说“飞马”示例了“是希腊神话中的形象”的性质,因为它的确属于该性质的外延。由此可以引申出抽象对象,实际上也就是非存在对象的概念:一个东西是抽象的,当它无法例证谓词存在。

因而,对于前述同一性问题,就可以用“两个抽象对象是同一的,当且仅当它们编码了相同的性质”来进行较为完善的回应。

五、总结

从奎因与McX关于“飞马不存在”的论证出发,我们首先详细探究了真的否定单称存在句为何会引起矛盾,然后论述了两种解决矛盾的途径,分别通过反驳前提P4*和P2*进行。

对于弗雷格与罗素等人的解决方案,主要的挑战来源于难以找到一个恰当的一阶谓词“P”使得“Ø$xP(x)”是“飞马不存在”的合理的分析陈述,罗素的描述主义理论在模态逻辑和认识论的层面受到了较大的挑战,而奎因的方案则显得较为刻意和僵化。

对于梅农主义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的挑战来源于对梅农主义者所需要承认的较大的本体论范围的质疑,集中在非存在对象的同一性问题上。而通过对“示例”和“编码”两种谓词的划分,梅农主义者较完善地进行了回应。

六、参考文献

[1]宋荣.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非实存对象”问题的新思考[J].世界哲学,2015(01):40-45.

[2]W. V. Quine, “On what there is”, 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 Vol. 2, No. 5, 1948

[3]徐敏.虚构、指称与非存在——为真难题及其解决方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2):20-26.DOI:10.19484/j.cnki.1000-8934.2007.12.005.

[4]B. Russell, On Denoting, Mind, New Series, Vol. 14, No. 56. (Oct. 1905), pp. 479–493

[5]马姗.解读奎因的《论何物存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8):95-96.


论否定单称存在句造成的难题/非存在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