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复习之申论部分——公文题
一、公文题
1、题干出现提纲/内容要点:直接列提纲/内容要点即可(省略抬头称呼,过渡句,修饰语,客套话等);
2、提纲只是一种呈现方式,而不是一种文体或题型,有选择性地用材料,问题意义选 2 点精彩的即可,除非题干有另外要求;
3、对策方面是重点,尽量保证全面(少则 3-4 条,多则 4-5 条)

二、假借公文题
倡议书、发言稿、调研报告、宣传稿、公开信、回复稿、讲话稿等,公文形式只是假象, 答题的逻辑结构上、实质内容上依然是问题的四大要素,不必大惊小怪、心慌意乱,重在考察内在的逻辑思路和具体内容,而不是外在格式。
1、内容为王,形式为辅
公文形式只是表面,不是题目的考查目的,最多只需顺带照顾下,真正考查目的和侧重点在于背后的内在思路和具体内容,而不是外在格式;
2、内容思路上的着眼点,依然紧扣四大要素在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何为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不足、意义影响、原因、对策,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问题--意 义--对策,要么是问题--原因--对策。而且注意,无论哪种公文,都是以对策为重点的;
3、公文的抬头称呼和落款,题干中本身一般不作要求,只需要围绕着四大要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为王;即便作要求,格式也比较简单,所占分值很低;
4、只要整体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内容相对全面到位,就自然而然符合了公文的基本形式;
只有调研报告、检查报告等少数公文题,其目的在于陈述揭露事实,内容思路上有问题、原因、 对策三个环节构成。除此之外,其他的公文题如讲话稿、发言稿、公开信、宣传稿、倡议书、 回复稿等其目的都在于动员、说服、宣传、指导。内容思路上有问题、意义、对策三个环节构成。但是,任何公文题其侧重点都在对策部分。

三、公文题中常见的误区问题(思路为本,内容为王,形式为辅)
1、无思路,无逻辑,无头绪,思维杂乱;
即便是全部用材料,也是将材料编织进一个严密的逻辑里面,而不是糊里糊涂;
2、重点不突出,公文以对策为重点;
3、形式大于内容,重格式轻内容,缺乏具体的实质内容。

四、公文类小文章的赋分阅卷说明
同样作为小文章,公文类是无法做到完全踩点的,不要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看整体效果。 其阅卷包含三个方面:
1、整体思路清晰,有逻辑;
2、重点内容相对全面到位,但不需要面面俱到;
3、作为重点, 对策部分应朝着细节化具体化通俗化的方向发挥,才能容易拿到更高分值。

五、同样是问题、 意义、对策,并且以对策为重点,公文题与大文章策论文的区别
1、针对问题的对象和材料不同
公文题作为小文章,针对的是某些个别材料中的个别小问题; 而大文章,是以整个材料的核心主旨作为中心主题;
2、背后的角色身份不一样
公文题和提出小对策题一样,你的身份只是一个基层管理者, 而大文章策论文的背后,你是一个中高层的行政决策管理者;
3、主观发挥的风格不一样
公文题里面的对策只需要就事论事,朝着细节化、通俗化的方向发挥;而策论文大文章里面的对策,则强调将具体材料与思想理论深度相互结合。

六、公文题以对策为侧重点,怎么确保对策的重点地位?
1、首先, 性质上要搞清楚它属于主观题
2、有材料可用最好不过,也可以在材料基础上主观发挥;
3、可以将问题原因等转化为对策,主观发挥;也可以脱离材料自由发挥一条;
4、但只需要朝着细节化、具体化、通俗化,就事论事的方向发挥,不要求像大文章那样长 篇大论,不追求理论思想深度;
5、对策部分少则 3-4 条,多则 4-5 条。

七、无论是评论型小文章,还是公文题,内容上难度都不大
1、只要自身逻辑思路清晰,很多内容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将材料编织进那张严密的逻辑之网;
2、即便主观发挥,也只是就事论事地发挥,不追求思想理论深度;
3、作为小文章,不要求绝对的全面,只需要整体思路清晰,内容相对全面精彩即可。不必 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