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马工程文学理论笔记】
温馨提示:评论区可领大纲笔记,可直接转化为思维导图~
应部分同学的要求,我来更新马工程《文学理论》(第二版)绪论部分的笔记。绪论部分也会出题,大家不要忽略啦!
一、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
实践性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体现在:以马指导,总结历代文学活动实践经验,吸收古今中外理论成果,坚持在新时代文学活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面对当代文艺实践新挑战
来自于创作、接受等文学活动实践中——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
科学性
基于事实,观察感悟研究,概念判断推理概括,知识系统
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分析和科学总结文学活动的实践,透过文学现象而把握其内在本质、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揭示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特性
人文性
“诗言志”、“诗缘情”,在当代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
发现和挖掘人的精神力量
关怀人类精神灵魂现状和归宿问题。
指向人的精神灵魂状况。
跨学科性、分析和话语、对常识的批评、反射性或自反性(乔纳森卡勒)
文学理论的特征(实践、科学、人文)
性质: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征的理论型学科。
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研究方式:概念、判断、推理
文学史
以史料去阐明某种文学史现象和规律和特性
文学批评
对具体的文学现象运动特定知识做评价
文学理论的性质
模仿、再现、表现、形式
诗言志、诗缘情而绮靡、文以载道
从具体文学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认识——形成理论——指导实践
文学的本质和作用
文学
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和特性
文学活动(文学的存在方式)
只有人类才有的能集中展示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人的主体力量的精神活动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要素:作品(中心)、社会生活(世界、源泉)、作家、读者和批评家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定位:系统回答了事关文艺事业繁荣的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党对文艺工作者的新思想、新判断、新要求,对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统一,努力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本土、时代,观念手段、内容形式、深度创新,提高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作品为立身之本,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创作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作品
新时代、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艺体现的主体、鉴赏者和评判者,为人民服务,歌颂、观照、表达
3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真善美
4 加强和改善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
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讲真话、讲道理,针对性实效性
发挥文学批评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5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用符合文艺规律的领导方式领导文艺事业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述
1 二为方向(考过2021)
坚持两者统一——高举中特+坚持文艺相对独立性(尊重其特征、属性、发展规律)
明确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性质+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和艺术自由。
我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方针=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江、胡坚持,充实二为方向内容
文艺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
概括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性质,确立了新时期文艺的根本方向
邓小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进一步丰富【文艺为人民服务】内涵
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指导,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江: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邓:文艺属于人民、艺术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突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人民群众是检验文艺作品的最终仲裁者
人民创作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造的源头活水和丰厚土壤
继承毛
3 倡导【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
邓: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第四次文代会)
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统一,统一在发展文艺事业的发展实践中
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艺创作中
多样化
作为时代社会发展主流的以...民族精神
以...时代精神
主旋律
4 在批评地继承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推动文艺创新
胡: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江: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的辩证关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邓: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艺术形式
5 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邓: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不断提高文学艺术水平,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文艺工作者实践,树立社会责任感。
(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
1 确立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讲话》
应当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正确处理文学艺术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深入到人民群众去学习、理解、熟悉
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把自己的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来
2 阐明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创作、鉴赏批评美学原则)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是可以而且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
文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3 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又反过来影响政治
文艺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4 强调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
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两者统一
尊重艺术规律
5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方针
推陈出新,批判继承、创新
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符合文学艺术发展规律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
1 明确(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人民性
文学反应革命历史经验、人民群众当前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经验
文学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艺术属于人民
2 阐明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的关系
个人创造性
党领导
3 号召接近工农形象,创造典型形象
深入观察体验生活,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4 批判继承优秀文化遗产VS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做了辩证回答
5 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典范
现实主义VS僧侣主义
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传统,辩证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的矛盾
(二)列宁论文艺
1 确立唯物史观基础
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
2 科学论述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平衡与不平衡关系
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
3 重视文学艺术的特点
理论、宗教、实践
充分发挥想象力
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重视文学语言特殊性
文学作为艺术精神的方式之一——语言艺术方式
4 为文学理论提供独特的人学思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联系起来;人类&个性与独创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
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精神物质财富创造者,社会主义文学表现的主体
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与动物的区别:自由自觉的活动
根本出发点:从现实的人出发
5 从美的规律出发,阐明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美学与历史的批评原则
莎士比亚化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原则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
三、思想资源
关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文艺实践挑战
三者融通目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创新
国外文学理论的积极成果
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四、方法与分支
文学哲学
主客观、现象本质、个别一般、偶然必然、内容形式、美丑、真假
文学社会学
社会、自然、时代、政治、环境、社会心理
文学心理学
情感理性、体验认识、想象灵感、回忆幻想、意识无意识
文学语言学
语言符号、韵律节奏、语体修辞
分支
思维方式
结合
实证
理论思辨
著述文体
对话、散文、云纹、论文、著作
传记研究法
形式研究法
心理研究法
社会历史研究法
研究方法
指导:马克思主义,全面、历史、辩证
五、本书框架
性质论
价值与功能论
创作论
作品论
体裁论
风格论
流派思潮论
接受轮
批评论
历史演变论
当代发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