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樊振东的技改聊业余技术的提升
有的球友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虎躯一震,“从樊振东的技改聊业余技术的提升”。什么时候业余的也能和国家队“相提并论”了?当然了,这里的相提并论,并不是真正地说排排坐,只是说打法的一种借鉴而已。在塑料球40+时代,业余的打法也需要改进,不只是国家队队员需要与时俱进,业余的因为基本功和技战术的薄弱,其实更需要从打法的根本入手,去学习和改变,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乒乓球能力。
2019年,樊振东也曾经是深陷了低谷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呢,自从在2018年11月份的时候,樊振东在瑞典公开赛之中夺冠之后,一直到2019年的10月13日,在德国公开赛 夺得男单的冠军,公开赛单打冠军荒已经是持续了三百四十三天了。在这期间,他接连的输球,输外战也输内战。在中国公开赛1/4决赛上,1比4不敌马龙,在日本公开赛半决赛上,3比4不敌许昕,在韩国的公开赛1/4决赛上,2比4输给了郑荣植,在澳大利亚的公开赛1/8决赛上,以2比4输给了弗朗西斯卡。在亚锦赛的半决赛上,以0比3不敌林高远,在瑞典公开赛的半决赛上,2比4再次负给了林高远,输球也是成为了常态,外界也对他产生了不少的质疑。
坊间传闻樊振东技改好像很神秘,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简而言之,樊振东的技改就是从快攻占比高,变成弧圈占比高;从近台站位为主,变成中台站位为主;前三板从拧拉为主,变成小球控制为主。也可以这样去理解,樊振东正在借鉴马龙和许昕的弧圈球打法体系。樊振东刚刚出道就是以“暴力”闻名于世,尤其是两面发力很有特色,非常厉害。如果不改40+塑料球,樊振东的打法可能不会这么快改变。但因为改球了,樊振东再怎么暴力的输出,还是抵不过球的变化。众所周知,40+塑料球降低了球速,降低了旋转,提升了回合数,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正因为提升了回合数,所以暴力输出是明显抵不过球的改变的,一板过的难度非常高,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被打回头,哪怕是强壮如樊振东也很难再打出赛璐珞时代的一击必杀了。而且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你一板爆冲很爽,但对方要是借力挡你个回头,或者再结合变线,你就很难了。樊振东输雨果,输郑荣植,输弗朗西斯卡,说白了,他的“过去”的打法被别人研究透了。
总之,“以暴制暴”的打法不再适合40+塑料球时代了。这里倒不是说高质量击球不合时宜,只是强调一点,新时代是相持球为先的时代,换言之,快攻打法需要节制,弧圈球打法需要上位。实际上,樊振东的技改核心就是从近台站位快攻打法,转变成中台站位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技改的效果明显很好,在2019年的低谷之后,樊振东屡获冠军,在最近的WTT新加坡大满贯比赛之中,樊振东击败马龙登顶。
强如樊振东已经技改了,业余的还不技改一下么?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但业余的要学起来要练起来就挺复杂了。 40+塑料球时代核心理念就是围绕相持做文章,虽然发球抢攻永不过时,但当抢不下来的时候,相持球就成了主流的竞争话题。因为球变大了,速度和旋转下降了,很难在前三五板拿下对手。而相持球的现实问题就是弧圈球,无论是正手的快带反拉,还是反手的快撕反拉,或者是两面摆速,而这些技术恰好是业余的弱项。乒乓球没有捷径,只有用心去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