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于时代——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零五)
今天读理想国的第七卷。 这一篇的主要内容是:以哪些科目为基础学科。 在开篇部分,柏拉图举了个例子,大意是在表达人们见识过更美好、更真实、更正确的阳光后,便不再甘于蜷缩在黑暗。 有一些“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的意思在里面。 这个观点当然是积极向上,并且符合普世价值观的。 但我依然不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情况。举个例子,我吃了一顿高级宴会后,便不再觉得家里的饭菜好吃了吗?读了李白的诗便看不得贾岛杜牧李商隐了吗? 好像都不是。 阳光照射大地后,篝火蜡烛会显得黯淡。但当夜色降临,我们仍然需要火把来引导方向。 后面的内容则是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习的基础知识,如音乐、体育、数学、几何、天文等等。这一点显然对西方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孔子也是提倡君子六艺的,只是跟着时代、统治者的需求逐渐抛弃了骑射等等。再联想到如今为了筛选性质的考试制度,我们的教育也舍弃了音乐、艺术、体育等等要求。 这当然是残缺的,对大人小孩都是。 可是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又无可奈何。 但好在我们还保留了这些方面的教育,给未来以希望,正如同孔子、柏拉图他们做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