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写作的我扮着鬼脸,顺便说了些不出格的话
表情
生气的时候,多做点凶狠的表情,心里骂点狠话,居然比吵架还解气。以前觉得这样粗鄙,现在我从中找到了自在的乐趣。
我不爱写作
是因为有人说我画画很烂,是因为有人说我连话都不会说,是因为确实也没啥别的擅长的喜欢的光会瞎想了,所以才开始以书写抒发部分内心的。
但是我不可能告诉你全部的。从小就佩服啥都能写的人,因为我即使对日记本也没有这样的信任。不过,有时候兴致来了也就全写了,但是过后觉得过于肉麻和恶心。
可以不写真事情,但是得写真心情。不过就算打定主意写真,出来的文字也必然有不实之处。粉饰、雕琢、挑选……无处不在。还有的时候,写着“死”写得好好的,但结尾却有念头让我跟着积极生活的能量走了,也就是写的时候总有东西期望把我掰正,做个日常生活里的好人,但我明明不完全是那么想的。
小时候的文章里真事真人没几个,如果可以我连真关系都想去掉。“我的好朋友”写虚拟小区好友,“我的老师”写幼儿园伤过我心的老师的替身。“我的偶像”写根本不是自己偶像的亲戚。
那些关于回忆的命题作文,我就按照当年看的优美少女类散文,诗情画意地描绘一番自己根本没经历的事情。这类文章的意义就在于让我知道自己不喜欢当下的生活,要离开,虽然不知道咋离开,但我尽力了。
语文老师似乎比较喜欢我的文风,所以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关键的升学考试中却分挺低。有时候觉得根本不是我语文到底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在小时候被别人随意种下了“你语文不错”的种子,长大就算不被认可也有底气觉得别人没眼光。
不过我现在自由了至少好多天,我写啥只为自己开心。不过也不够开心,因为再开心就得把每个人都讨厌一遍。
表达
有意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和心里不完全一致的。我经常觉得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东西反倒假了起来。在反复修改用词和语法之后,你表达的真的是你最初想表达的吗?还是修建了风格各异的样板间请人来参观呢?
无意流露出来的东西要自然许多。虽然真实得稀奇古怪甚至张牙舞爪,但是至少不装腔作势。
我小时候觉得小说是文字当中最高级的,当时不好意思用高级这种词,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不给万物分等级的人。
小说就算夹杂了作者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也无法把任何理论强加给我。我读了小说后也许会受影响,这时候更像在剧里跑龙套。不想在这本里跑了,大不了我们就换个剧组。但是其他的书,诸如某某论、论某某之类的,就是一定有一套特意想告诉我的理论。这个时候如果受了影响,就得像上课一样思考、订正、复盘………
总的来说,我发现自己就喜欢那种不明说道理,但又润物细无声的文风。
也可能是,我看不懂一些明说的理论。我脑子里有屏障。我愚蠢。
出格的事
我和荟荟说,要是在他青春叛逆期认识他就好了。这样说不定能带我翻墙逃课去网吧。虽然对这些没啥欲望,但有过一两次就够刺激我平静到郁闷的神经了。
回忆了下自己所谓出格的事,最多也就是装作去补习班实际上去广场晒夏天的烈日,装作坐车睡过头下错站实际上就是不想上学,写满物理作业但实际上都是没看题目瞎填的……诸如此类。我觉得不够出格,因为老师居然觉得我是真的睡过头,以为我是努力了之后真的不会写,叛逆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