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志愿、实习: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AIESEC

随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职场的越来越内卷化,不少家庭将目光投向到了海外。希望能通过上海外名校让孩子获得更优的竞争力,亦或者是在更具发展潜力的海外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但海外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从小在中国长大,海外的一切无疑对于我们而言都是陌生的,刚开始做出迈出国门的这一步也是艰巨的。
不熟悉的环境、人脉、文化、认知都可能会是我们接触世界的障碍。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顺利的接触到不同世界的人,融入到当地生活与工作呢?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国际NGO组织——AIESEC。(全名: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Étudiants en Sciences É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的缩写)即国际经济与商业学生协会。——帮助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走入不同的国家、体验、学习与工作。

AIESEC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非常高,在中国也有运营人员。因为疫情三年及国内的政策,使得AIESEC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如国外。不过机缘巧合,作者在近几日与AIESEC中国大陆区主席Linda,还有AIESEC中国大陆区海外志愿者总监Rich女士,以及它的前管理人员Daniel和Kitty夫妇有了一次关于AIESEC的深度交流和答疑。
作者发现AIESEC这个平台确实有很多的亮点,希望将这些信息分享给更多人。给有意向国外发展,或者开拓视野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可参考的选项。

一、AIESEC是什么?
AIESEC的成立起源于一个非常有爱的决定:
二战结束,欧洲各国都因为战争满目疮痍。此时有八个国家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讨论。他们认为二战的发生很可能起源于各国的人不相互理解。所以,为了能避免未来的战乱,让各个国家的年轻人更加的融合,他们在1948年建立了AIESEC组织,希望能让各国的优秀青年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成为一个更全面、更开放、更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因为它的理念和由年轻人运营的管理模式,渐渐的吸引了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进来,一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目前AIESEC是全球最大的非盈利学生组织。(之所以说是学生组织,是因为该组织规定参与志愿的年龄需在18至30岁,日常的管理都由每一届的大学生负责)


二、AIESEC有怎样的项目?
AIESEC平台内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来理解它所包含的项目,分别是:海外志愿、海外实习、内部管理。
(一)海外志愿

2015年,来自 1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AIESEC 青年领袖与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合作,齐聚联合国总部,促进并推动青年参与实施联合国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如: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为了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AIESEC会提供在60个国家,超过1489+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志愿活动。
比如,去泰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从教学生初步识字到数学、科学和语言的其它学科;
在罗马尼亚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利用WWF开发的各种植物材料促进发展;
或者和斯里兰卡的团队一起了解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制定减少影响环境的计划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项目。

根据当地情况,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项目开放,可关注AIESEC的公众号,或者官网。上面都会有发布关于志愿项目与国家的详细信息。
微信公众号:AIESEC全球平台
官网:aiesec.org
和一般志愿活动不一样的是,AIESEC要求每次的志愿项目至少持续六周。因为只有达到这个时间,志愿者才能对外国有更多深刻的认知和体验,并在当地实际创造自身价值。此外,AIESEC也会对申请人先进行基本的评估和面试。
到达国外,也会有AIESEC当地成员或者前成员帮忙安排住宿、饮食、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是带领领略当地文化。Daniel曾经讲到,以前去国外,不管是遇到文化不理解还是住宿上的问题,甚至是丢了自己的签证和护照,AIESEC的成员都会带着他解决这些问题。
相比于一个人只身去国外,要么是人生地不熟的,面临不确定和危险;要么是高额跟随旅游团来一些表面的“打卡游”。
AIESEC的国际项目,不仅更加经济安全和有保障,让年轻人接触到世界各国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同时还能让年轻人深度的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在做事中增长外语以及与人打交道、适应新文化的能力。如果参与者更加的积极主动,甚至能积累到高价值的人脉。
Kitty分享自己曾经去南美洲工作的经历,便是靠着当初在AIESEC积累的人脉网,让她能成功的进入南美的环境和工作。如果只是单枪匹马,人生地不熟的去往新的环境,无疑会困难很多。
而适应世界的能力与有益的人脉,是单纯在学校读书,学知识不能得到的;只有实地去做,和经验了,这些能力和资源才能到自己身上。

(二)海外实习

AIESEC所能提供的,远不止海外志愿;它还能提供专业的海外实习项目。
目前AIESEC在全球60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000+以上的实习项目。与之合作的公司有知名的跨国企业,如苹果、荷兰皇家银行ING、DHL德国快递公司、伊莱克斯电器。还有国内企业如小米、阿里巴巴。
也会有包括如沃森、密涅瓦大学等海外创新教育机构找过AIESEC希望帮忙做中国区的宣传和牵线。

AIESEC的平台资源非常广和优质。Linda介绍:实习的项目,短则三个月,长则六个月到一年。如果双方都感合适,也可再和公司签约长期任职。
此前他们和华为公司合作过做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还有和小米一起开创了“百人闯印度”活动,为小米印度输送了不少中国学生。这些参加了印度AIESEC项目的人很多后来选择加入小米在印度的运营和发展。
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否会关注学生的学历和文凭呢?
Linda说“这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看。有些企业会要求文凭和学历,但更多的企业会关注专业和技能是否匹配。可以在AIESEC的官网上寻找感兴趣的国家、企业和专业”。
如何报名参与这样的企业实习?
只需要在官网选定职位后,报名后递交简历。由AIESEC平台人员投递到相关企业,企业再进行审核。无需通过“中介”,或一些海外工作项目介绍平台。(小心被割腰子的风险)
Linda提到过:如果是参与运营的AIESEC志愿者,可能会是申请企业的“加分项”。不过这主要还是看如何在简历中“自我推销”。(作者推测可能是海外企业会觉得申请人具备更多国际交流和多元能力。)
AIESEC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各国学生能够去到一个文化不同、语言不同、背景不同的国家实习生活,进而拥有深度体验,了解文化差异,真正成为世界公民。对实习生来说,也是通过AIESEC可以获得一段国际化的实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履历,甚至能直接接轨到海外国家,开启新的人生历程。

Daniel便是通过AIESEC来到中国的。当初,他在英国做着年薪50万的工作,但他却感到无趣。一眼望头,为了钱而日复一日的工作不是他真心想要的。于是通过AIESEC平台来到了中国工作。原本以为只是一份在外国的工作,但他却的得到了新的有意思的人生阅历,还认识了现在的中国妻子,组建了家庭。
因此命运真的很神奇,此前,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很喜欢中国,还在中国长久居住。但是AIESEC打破了“次元壁”,让他得以发现人生新的选择。而且也是让他人生更饱满,更快乐的选择。
同时,他身边也有人通过体验发现更加喜欢南美洲的文化,觉得在那里更加的自然,有助于打开自己,于是最终选择去了南美生活。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也许像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会拥有着中国没有的新机会。然而因为固有思维的局限,使我们很难主动迈出去。那何不先通过一个靠谱正的平台到国外进行一个深度的体验,从而了解更适合自己的地方?
AIESEC是一个窗口,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和体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三)内部管理

AIESEC也会提供在组织内部管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分别是北京、成都、温州、宁波、广州、苏州、深圳。每个地区都有城市志愿者团队。
Linda和Rich相当于是中国大陆区总部管理层。Kitty和Daniel也曾在中国区总部工作过。
AIESEC平台最着重的关键词是“成长”。
能够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不是AIESEC的追求;而是希望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以及认知边界。
通过几位现任管理和前任管理者的故事,也非常好的阐明了这一点。
现任的中国区主席Linda,在AIESEC工作的五年里,不断的打破自己原有的能力圈。22岁在面临境外NGO境内管理法的出台,在大家都非常担心组织未来发展的时候,选择躬身力行,学习合法性程序,在2020年的时候完成了第一次临时活动备案。Linda在应对这个挑战的最大感悟是,在面临合规挑战的时候,学会拥抱变化,积极主动遵守规则才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办法。
为了接政府的项目,与拉美方面沟通、工作,她还学会了葡萄牙语。
随即出现了三年疫情,AIESEC面临着资金以及人才的调整。Linda也想办法不断开拓更多的合作与市场,养活中国AIESEC。
她说自己非常喜欢AIESEC,因为AIESEC相当于是她的第二大学。虽然她在西南财经大学读书,但真正上的“大学”是AIESEC。就好像,国内不会有一所大学,是在让你帮企业合法化的过程中学会法律。
Kitty是人民大学的学生,但她感到传统的路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年轻时进入AIESEC的组织希望去做实事。当时在总部被分配了财务的工作,于是她也从零开始学习财务知识。
所以,AIESEC是不断成长的平台。让人不仅仅是做一个大企业里的螺丝钉,而是通过更多的个人能动性,在协助平台,做他国志愿者的同时,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同时,这个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人脉。像Linda不仅会和各国的政务、企业有接触,获得了很多人的赏识。她曾经也和马云一起吃过饭。凭借她的工作能力是可以轻易获得大企业的工作的,但她爱AIESEC,希望继续帮助AIESEC面临接下来的挑战。

此前AIESEC只面向18岁以上的大学生,并只在大城市的985高校中设置分会。但疫情的影响,导致AIESEC目前人员缩水。
而在了解了新教育的学生后,AIESEC愿意向新教育的同学开辟特殊渠道加入,甚至是一起长远合作的机会;让新教育的同学也能加入到AIESEC的建设中,同时AIESEC借用它的资源,帮助新教育的学生走出去,获得国际视野。
如果你对海外志愿、跨国实习,认识新的朋友、或者是企业管理运营有兴趣,可以多了解一下AIESEC这个平台:aiesec.org
详细的问题也可向咨询 AIESEC负责人咨询:sunxiaofuu(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