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理解的country(全文剧透)

趁着投稿活动,谈谈这部一直没来得及谈的作品。而首先要说的是,这是谈,不是评论或评价,所以一切都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算是一种再创造。一家之言、或有偏颇、还望海涵。
尽管在我内心中,我认为电影创作者和我想的并无二致。
本文不会配剧中截图,具体影像内容请结合电影本身理解。毕竟比起单调的截图,动态的话语和画面更有助于思考。
本文仅针对影片本身讨论,不涉及其他任何问题。
无论是B站还是豆瓣,这部作品的评论区总会冒出不少“没看懂”的留言。部分看起来头头是道的评论更多地也是集中在对镜头语言、形象展示的讨论。本片的影像部分并不难懂,对于能看完全片的观众而言整个故事基本都是呈线性发展的,细节体现也一点不隐晦,看不懂的显然不是它的影像,一定是没看懂影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
如果换种思考方式,我们不把安东看作是杀手,而是在他脸上印上“国家”二字,将他看成国家,再放回影片去看呢?
立刻就豁然开朗了。
就以几个可能会引起解读困难的片段作例子吧。
影片21min处,他没有做掉店员,这个放在最后一起说。
影片26min开始,安东在了解到必要信息且拿到信号接收器之后,反手就做掉了他的雇主。常规而言,这里的解释是他想独吞那笔赃款。但仔细一想,如果想要独吞赃款,他也明白自己之后也会成为被追杀的对象。并且与其在此杀掉雇主,不如拿到赃款后远走高飞,也不会在行动途中便引起怀疑。而若安东不是以人的身份,而是国家,又是怎样的逻辑呢——利益当然要获取,毒贩这种会危害到他制定的规则的人也断不能留。
此处也反驳了一部分“阻碍他的都要杀”的说法,因为此时的雇主对他并不构成实质或可能的阻碍。
接下来是33min处,安东没有伤害管理员大婶,甚至没有让她掷硬币定生死。这在全剧中显得非常突兀且难以理解——无论阻碍与否,惹怒与否,安东杀了这么多人,却放过了这个对他出言不逊的大妈。还是把安东看成国家:此时的安东在光天化日之下依然要维持国家的形象,面对遵循国家规定且坚定强硬的人,他此时不会,也没必要对这样的人动手,尽管他已经感到了不愉快。同时就算这条路走不通,他有办法查到信息,不管那办法一般人会不会想得到。
事实上,六分钟过后,他就通过窃取电话记录的方式找到了想要的信息,这种手段是不是听着有些耳熟?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斗智斗勇的追逐剧情,无论是卢维林还是安东,他们的反追踪与追踪都有着详细的影像表现,且逻辑严密合理。有趣的是,就是这种紧张合理的剧情误导了观众的注意,让人认为眼前是一部犯罪大片正在上演。也因此到最后二十分钟,观众会怀疑之前那些紧张和严谨都到哪里去了。
其间41min处,安东拔枪打鸟,为什么?不为什么。和便利店员那次一样,你摸不透他的想法。
谁能摸透国家的想法呢?
枪战过后的70min,整整三分钟都用来描述安东自己处理伤势的过程。对于他的伤势,观众之前只能通过地上有血而了解到“安东受伤了”这一情况,但那伤口如何,是否需要紧急处理等信息并未透露,理论上没必要在他自疗过程上太过详细,只要描绘他利用手段偷取药品即可。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处理伤口的每一个步骤,以及那不动声色的面孔。个人认为,这里就是要通过详尽的描写让观众留下“他受了严重的伤”、“他不动声色且利落地处理了如此严重的伤口”这两个印象。同时以此为分水岭,这次疗伤也是影片及安东最后一次详细展现一件事,最后一次在追杀行动中讲究逻辑和常识。
十八年前,某座大楼遇难后,某个国家便不管不顾地进行了“报复”战争,之前的一切矜持和逻辑全然抛诸脑后。
于是,安东不知通过什么手段找到了卢维林,顺便做掉了卡森。又在距卢维林咫尺之遥的时候匪夷所思地先跑回城市干掉了出卖他的雇主。在达拉斯和厄尔巴索间准确找到了厄尔巴索甚至旅馆。在警长打开的可称为密室的房间中莫名消失了。这数段剧情都只是剧情,没有安东的行动细节,也没有严密的线索追踪,明明是高潮时段的故事,却只留下了草图展现给观众。结果就是直到最后,我们连卢维林怎么死的也不知道,安东怎么逃脱的也不知道,为何要杀卢维林夫人也不知道。
人对国家,能知道什么呢?
95min处有个细节。追查到卢维林去处的毒贩在枪战过后乘车离开——准确来说,他们的行为更该称为落荒而逃,而且理应去抢箱子而后上车的人并没有拿到箱子。明明卢维林死了,他们大可不必这样仓皇逃走——以他们敢在白天动手、面具也不带的胆量和背景而言——却还是逃了。我们可以想到的是,让他们害怕的不是卢维林,也不是还没有赶到的警察,而是有什么更为可怕得多的存在让他们连箱子都不拿就逃走。
那里有安东。
此前安东杀的每一个人都是偷袭或手无寸铁,此时一群武装亡命之徒在正面对抗时会逃走,显然已经超过了“人”的威慑力。这不合常理。而搜查时,两位警长的对话中,他们称这是“鬼魂”所为。而之前警长听说作案现场情况时,也表示“这不可能”。这些影像和对白都是给观众开的小抄,就看能不能读懂上面“安东不是人”的隐喻。他不是人,所以有人所不知道的手段找到卢维林;所以有人所不知道的方法杀掉卢维林还吓跑毒贩;所以有人所不知道的方法从房间中离开;所以有人所不知道的方法受重伤后从视野中消失;所以有人所不知道的理由遵守所有规矩和破坏所有规矩。
当然这不是鬼片,在现实主义片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存在——国家。国家制定规矩,遵守规矩——在它必要的时候;而在面对规矩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它所做的不是按规矩或制定新规矩,而是无视所有规则,利用自身绝对的暴力与不合理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影片的思考顺序:国家企图获取利益(钱),同时解决一些“正义”上的问题(毒贩);在这个过程中它一开始企图按照规矩行事(与卢维林斗智斗勇),途中或许会有些随性之处比如转移视线发动战争(掷硬币、打鸟);当然按照规矩行事一定会有必要的牺牲(接待员),也可能遇到巨大阻力(和卢维林的枪战);当规矩已经不能帮助它获得利益时,力量就会破坏规矩,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合理,力量都会忽视这些不合理部分而帮助国家达到目的(安东最后成功做到了他曾说过的那些)。
自越战至出片的07年,老美不就是按这个步骤做的么?
此时回看这幅海报,将巨大的、压在卢维林头顶的脸换成星条旗或美国大陆,也就明白了这片为何叫《No country for old men》了。

一说old man 在某种语境下指循规蹈矩的、陈旧的人。我对英语研究不到位,不能确定这个说法的真伪,但如果是真的,也就更解释了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
在国家面前,你无处可逃。
安东最后的镜头也很有深意。他在破坏了那么多规矩之后,抬头看了绿灯,守规矩地开过去,却被不守规矩的车狠狠撞上。如果只把安东看做人类,那么这里让他这样死在车内其实更有戏剧冲突效果。但他尽管受了重伤,连骨头也撞了出来,却只在简单固定之后就消失于视线中。因为他不是一个人,是这片土地上的统治形象,即使遭受到来自人民的法外冲击,受了伤,也要装作没什么大碍,隐没于世间。而让人忘记他,只需要那张用于交换衬衫的100美元。
听着也很熟悉,对吧?
至此,将安东看成国家,影片的隐喻、象征甚至讽刺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脉络来看,故事的混乱来源是毒品和钱,这分别是国家想控制的和想获得的,而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所产生的就是无端甚至荒谬的暴力。一如胖警长所言:毒品和钱,为了这些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看到卢维林受伤,几位小哥做的是用衣服换钱;看到安东受伤,两个孩子虽然想要义务帮助他,却还是收下了钱,在安东离开的第二秒就开始讨论钱的问题。
国家就是这样控制人的,物质也是、思想也是。
细节上讲几个典型的。
卡森出场时看着不可一世,似乎对安东了解至深,分析得有条有理,却毫无抵抗就被干掉了。卡森甚至已经将安东和黑死病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对安东的危险性有心理准备。他认为安东有比追求金钱或毒品更超脱的原则,某种程度上,他的确对安东有着不同寻常的认识。
然而还是太甜了。安东不是有更超脱的原则,而是能更超脱地破坏原则。黑死病是个有趣的比喻。中世纪黑死病很可怕,但并没有摧毁一个国家,因为国家的力量比这更为强大,安东也是如此。毒贩老板那句“你看起来一直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更是精辟——生活舒适了,你就会逐渐忘记国家的力量与内心是怎样的,以及国家在荒谬时是怎样的。
他也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国家。
97min,两位警长的谈话。胖警长说:“这是逆流。”一言以蔽之,国家与他曾熟知曾经历过的国家不一样了。102min,和老爹的谈话中提到1909年的故事,也是不可理喻的犯罪,距今(1980)70年,表示国家并没有不一样,它一直以来就是如此。警长说“上帝会指条明路”,得到的回应是“你不知道上帝在想什么。”再看看那海报,那个像上帝一样的脸代表的是什么呢?要是想和国家对抗,“你太自负了”。
这两段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示了。顺便一提片中出现过好几次对越战和退役军人、退休人员的描述,老美电影中只要出现这些意象基本就是在抨击他们的国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兰博,不再赘述了。
若说隐晦和暗示,警长114min处最后的两个梦是有些难解读的,因为它换了个象征物——从安东换成了警长梦中的老爸。第一个梦,他梦见了老爸,却比他年轻二十岁,给了他一些钱,他却弄丢了。二十岁,这个词是不是在影片中出现过?没错,胖警长说过二十年前他不相信国家变成这样。这个年轻了二十岁的老爸正是警长心中曾经光辉的国家,给了他他当时所看重和需要的东西(钱),然而现在他却怀疑起那些东西的重要性来(钱弄丢了)。
第二个梦,则是他和裹着毯子连脸也看不清的老爸在山间骑行前进。在山间骑行,是警长经历过的人生,奋斗、艰苦却有希望的人生,而那希望就是拿着火种牛角在他前方的老爸。那火种一直存在,无论何时他到那儿,老爸都已到达。老爸当然不可能什么时候都在那儿,而为一代代人创造希望的人不是自己的老爸,而是举着火种的神——在海边树立女神像的国家。人们在追赶那火种,追赶国家,却发现追不上,它早已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与追逐者无关。警长边说,眉头越皱越深,直到最后一句话:“然后,我醒了。”
醒来之后,那个梦中的老爸自然无影无踪。那钱、火种、开拓者一般的老爸,都是自己梦中的幻影。
人们所知道的光辉国家只存在于梦里,而真正的国家则像安东一样,是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像王安忆在《本次列车终站》中写到的一样:“这是他的童年,他的少年,他离开上海时,心中留下的一片金色的记忆。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拚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那梦中的光辉形象被警长在过去误认为是国家了。
这种思维在老美作品中很常见,随意举例吧,就像《RWBY》这首op,很容易理解。
Why we chose this life
我们为何选择此生
and at times we can't help wondering...
我们不禁疑问
Were we born to fight and die?
我们生来争斗赴死?
Sacrificed for one huge lie?
为弥天谎言牺牲?
Are we heroes keeping peace?
我们是为和平而战的英雄吗?
Or are we weapons?
又或是武器?
Pointed at the enemy
直指敌人
so someone else can claim a victory?
直到某些人最后声称胜利?

这就是这部《老无所依》,一部披着悬疑犯罪的外衣,实则通篇在抨击国家的电影。它甚至不忘讽刺国家装出无辜的样子,拿出硬币放在你面前,告诉你,生死都是你的选择。很多人就这样认为的,也就这样选择了。
“硬币不能定我生死,你才能。”
然而国家的荒谬之处就是并不关心你生死:“我来这里杀你,也是抛硬币决定的。”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愿世间皆能如此。
其实影片还有不少细节值得一说,篇幅原因也就作罢。国家也好、社会也好、神也好,安东这个存在是类似的隐喻应该是有足够证据推断出来的。而将这些象征的本体放在安东这样一个形象中,还让他装模作样地上演了一出犯罪追逐戏,凭这个创意就足以拿到奥斯卡奖,更不用说加上角色的演绎及思想的表达了。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何地,倘若生活了二十年并对所在之地有深刻观察和认识,便都能意识到其中蕴含的真意。从各方面而言,这确实是一部世界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