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方实验录》第一六案 葛根汤证其五

2023-02-23 23:12 作者:紅旗漫捲西風  | 我要投稿

第一六案 葛根汤证其五 曹颖甫师亲撰 曹颖甫师曰 镇江赵锡庠,章次公门人也,诊所在曹家渡。尝治康脑脱路忻康里四十八号蔡姓女孩,约一周岁,先病百日咳,月余未全。忽股背间隐约有红点,咳甚剧,目赤多泪。惟身热不扬,手足逆冷,常自汗出,皮肤宽缓,颜面淡白,无出疹状。 锡庠告其母曰:“瘄疹欲出,表阳虚而不足以达之,此即俗所称白面痧也。” 方用:葛根三钱 桂枝一钱 杭芍钱半 生草一钱 姜一片 枣二枚 因其咳也,加前胡钱半、射干钱半、桔梗八分、象贝三钱,复加牛蒡子三钱以助其提达出表。 明日复诊,颜面红疹渐显,神色虽佳而手足尚冷,遂令再进一剂。二日后,手足温和,周身红疹透达。越二日而回,一切平安,趸咳亦愈。 姜佐景按 学者既已知中风、伤寒、温病各为太阳病之一纲矣,然此犹为未足。吾今当穷根究柢,为学者作进一步言,所请毋庸惊诧耳。其言曰:“所谓中风,所谓伤寒,所谓温病,所谓太阳病,推而至于六经病,是皆非疾病之真名,不过疾病之代名耳。更细晰言之,六经病方为疾病之代名,所谓中风、伤寒、温病,尚为疾病中一证之代名耳。病犹戏剧之全部,证犹戏剧之一幕,故病之范围大,而证之范围小。更详尽言之,谓中风、伤寒、温病等为一证之代名犹不切,毋宁谓之曰一证之通名。何者?知此等通名病证之方治,将可以泛应万病故也。例如吾人知太阳温病之方治,可以泛治痉病,可以泛治麻疹,可以泛治一切类似之病。所谓痉病,所谓麻疹,方是疾病之真名。仲景之所以为圣,即在先教人以病证之通名通治(指《伤寒》),后教人以病证之专名专治(指《金匮》)。后人之所以为愚,即在不晓病证之通名通治,独龂龂 于伤寒、温病等代名之争。西医之所以不及中医,即在但讲疾病之专名专治,独 不知疾病之通名通治(彼于无特效药之病,除委之于期待外,恒束手无策),更不晓何者为证(彼所谓对症疗法,与吾所谓证大异,其义另详)。而佐景之所欲大声疾呼者,亦即在使学者知仲圣通名通治之大道。柯氏曰: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是柯氏宁非得道之深者。 余谓吾人既知太阳温病之方治即可以泛治麻疹者,犹曰用葛根汤方可以治麻疹之初起也(麻疹之顺者可勿服药,服药而误,反易偾事)。阅者将疑麻、桂之决不可治疹病者乎?则吾师遇麻疹病之遏伏甚而不透发者,且用麻黄汤。服汤已,疹乃畅发。惟窃细心考察,间有透发之后引起灼热者,是正所谓“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但余早已言及,此所谓灼热并非不得了之谓,其轻者将自已,其重者亦可以补治。惟窃意与其补治于后,宁早用葛根预防于前。故余之治小儿麻疹,葛根乃为第一味要药。回观本案赵先生方中,既用前胡、牛蒡、桔梗等开发之品,即可以代麻黄之司。故谓本方为桂枝汤加葛根加味,毋宁谓葛根汤加味,与余之方治乃密合无间也。 海上诸医视麻、桂若蛇蝎,何况疹病宜凉之说深入人心,谁敢以之治麻疹者?吾乃不得已变通其说曰:“葛根汤以葛根为君,麻桂为臣,君药不可去,臣药可取而代也。若薄荷、桑叶,若牛蒡、桔梗,若西河柳、芫荽,若樱桃核、蝉衣,皆可以代麻、桂,独葛根当勿易。”嘻!高价不售,降格以求,其有能谅吾苦心者乎? 实告读者,余之治太阳病,于麻黄、桂枝、葛根三药,诚有不可一日无此君之慨。故凡余之所说悉属言行合一,而绝非著书、治病分作两事者。余用麻黄常由八分至二钱,用桂枝常由钱半至三钱,用葛根常由二钱至四钱,若吾师之用此三药,则更倍蓰于是。故三药之中,以葛根最为和平。奈何今之医尚多不敢下笔,徒知拾前人之唾余,曰:“葛根是阳明药,若邪未入阳明而早用之,将引邪入内。”曰:“葛根竭胃汁。”呜呼!邪说重重,岂惟不必赘引,法当一焚而廓清之。用是作葛根汤证按,为葛根一药呼冤,为葛根一汤表彰。欲勿废书长叹,犹待举世之觉悟也夫! 曹颖甫曰 世之论者动称温病无主方,而伤寒论一书几疑为专治伤寒而设,不知越人言“伤寒有五”,温病即在其中。今姜生佐景能于大论中发明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之主方,真能发前人所未发。盖葛根汤证与伤寒不同者,原以津液不足之故,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而君葛根;中风证而津液不足者,即用桂枝汤本方而加葛根;太阳标热内陷而下利者,即用葛根芩连汤以清热生津为主。盖人体中水分多于血分,则易从寒化,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血分多于水分,则易从热化,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寒化者,伤寒不愈,浸成痰饮,虽天时转阳,犹宜小青龙汤;从热化者,中风误治即成热病,为其津液少也。即此意以求之,则葛根为太阳温病主药,葛根汤为太阳温病主方,不益可信乎? 姜佐景又按 学者既已熟稔太阳病之三主方矣,乃请进论阳明病,而以白虎汤证始可也。

《经方实验录》第一六案 葛根汤证其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