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Krag-Jørgensen步枪概述
标题之中写着美国,但实际上这次需要从1880年代的挪威开始说起。

这是欧莱·克拉格(Ole Krag,1837~1916)上校,一名在挪威陆军内部的技术人员,他在1870年代就在摸索连发步枪设计,并且已经有一把步枪设计被采用。

Krag–Petersson,他与他朋友阿克赛尔·彼得森(Axel Petersson,1834~1884)的联名设计,在1876年被采用,是最早的一批军用连发步枪之一。

这则是埃理克·乔根森(Erik Jørgensen,1848~1896),原本在挪威有名枪匠汉斯·拉森(Hans Larsen,1823~1907)底下做学徒,后来在康斯博格兵工厂(Kongsberg Våpenfabrikk)做了一阵子的交换学徒,并且在这里与欧莱·克拉格成为好友;1872年去军中服役,1882年才回到康斯博格。
1880年代,在这两人都在康斯博格工作时,两人聚在一起讨论了军用步枪的未来,并且都认为连发步枪是未来趋势。这是一个军用步枪快速换代的时期,连发步枪刚投入使用不久,两人会讨论下一步的步枪演进会是什么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连发步枪指的是弹药容量大于一发的步枪,不需要每射一发就要将下一发装入枪支。这时候流行的是管型弹仓(tubular magazine),也就是弹仓在枪管下方,弹药沿长轴被排成一直线装在里面,像是多数霰弹枪那种。Krag-Petersson就使用了管型弹仓。
他们两人都得出了管型弹仓并不够优秀的结论。由于管型弹仓是沿枪身方向贮存弹药,这会让每次发射装填之后的重心因为弹药减少而改变,另外也会对枪管谐振造成影响,造成每次射击的弹着点有微小的不同;因为管型弹仓会一路延伸到枪身前端,导致在军用环境下比较容易遇到碰撞而受损等等。
最理想的弹仓设计应该是要让弹仓位在枪身重心,这样每次消耗弹药都不会造成重心偏移,也不会干扰到枪管。

也就是这种弹仓向下而非向前延伸的设计。图为Mannlicher M1886。
但是因为当时的步枪口径还没小型化,弹仓又是单排设计,让这种方形弹仓(box magazine)没办法在不过度延伸长度的情况下装入较多的弹药,像是上面的Mannlicher M1886那么大的弹仓里面只有五发容量。
针对方形弹仓的缺陷,欧莱与埃理克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方形弹仓从向下延伸变成从机匣左下方供弹,然后让整个弹匣变成圆弧状,变成在机匣下方的一个固定式弹鼓,有着沿枪身方向轴线上的重心改变非常小的优点,但也有着在同样弹匣高度里塞进更多弹药的能力。他们想出的设计名为capsule magazine,我不确定中文有没有正式翻译。
在他们把设计定型之后,问题来了:他们有了新弹仓,但是却没有一把步枪。大约在这个时候,1886年,丹麦正在寻找他们要采用的下一代连发步枪,搞了一个公开招标,所以这两人决定先找一把步枪然后装上他们的弹仓去参加测试,步枪设计本身晚一点再想。
他们的选择是一把当时还算新的步枪,Jarmann 1884,然后装上一个十发容量的弹仓。有点出人意料的是,丹麦人很喜欢这个弹仓设计,只是他们不太在乎那把Jarmann步枪,也觉得十发带来的体积有点太夸张了,所以跟他们要求把容量砍到五发就好,他们没有这么迫切的需要十发容量。

这是一把Jarmann 1884。



这则是他们的测试样枪Jarmann,到现在还存在。
另外,丹麦也希望他们搞一个新的步枪设计,不只是因为Jarmann已经是两年以上的设计了,也是因为丹麦开始找新步枪的时候世界上只有黑火药步枪,但是他们测试到一半的时候法国那群怪咖突然采用了一款使用新式火药的步枪——使用无烟火药的Lebel步枪,这东西一出来就让所有黑火药步枪一口气变成了过时产品。
所以简单来说,丹麦人喜欢这个弹仓设计,跟这两人说他们要什么改动,然后设计者就找了一堆当时已经存在的点子,混合成一个新的步枪设计,就只是为了推广他们的弹仓系统。对丹麦人来说最棒的是,这把步枪是针对他们开出的要求设计的,所以他们直接得到了一把量身订做的步枪,对这结果很开心的丹麦人没什么悬念的直接采用了两人的设计。
这会成为丹麦的Krag-Jørgensen 1889年步枪。虽然严格来说这不是这篇文章要讲的枪,结构有所区别,但作为这条血脉的起点,最好还是讲一下这把枪的结构。


Krag-Jørgensen 1889。

原本的弹匣设计是向下打开而不是向前打开,这是丹麦人开出的要求之一,因为他们原本预期要在之后使用快速装填器,不过这东西最后没有实现。弹匣弹簧在那道盖子上,当盖子打开来的时候会自动压缩避免意外破坏,装填时可以一发一发往里面放,或是直接抓一把倒进去,在盖子盖上、弹簧压力出现之前弹药都是松散排列的。

这是弹匣的截面图。

这是美国1898年Krag的枪栓,不过基本特征是一样的,所以我要用这个解释。

红色是枪栓头的闭锁耳,这个枪栓设计上只有一个,但这并不是唯一一个闭锁面。黄色是枪栓引导肋(guide rib),会在向后拉时通过机匣上方的开口,这个结构的后端在设计中会紧贴机匣抛壳口后缘,形成第二闭锁面,而橘色是枪机柄,这个部分也应该要与机匣中给枪机柄的轨道后方贴齐,虽然理论上可以不这么做,但北欧Krag上这个部分也会做为第三闭锁面,至少做为前两者失效时的安全措施。
有趣的是,因为在闭锁状态下所有闭锁面都位在枪身轴心的右侧,所以Krag步枪在射击时都会有一种让枪口向右偏的力矩。

接着,让我们看看这次的主角美国陆军这个时候在干嘛。首先,与现在处于科技前缘的美国陆军不同,美国陆军在这个年代不管是军力还是科技都只是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印地安人,所以他们的陆军型态是所谓的「边疆陆军(Army on the Frontier)」,他们的部队为了能够在散布于美国本土西部未开发地区的战略要点驻扎保护交通、白人开垦地与要塞或主动攻击印地安人,将作战重点放在了大口径单发步枪、「一发一命」的准确射击上,寻求以较少的弹药携带量与消耗量换取携带更多作战物资、减少补给次数并承受更久的印地安人围城的结果。
1880年代,当欧洲各国陆军正处于数十年不断追求如连发步枪、小口径高速弹药、无烟火药的新步枪科技的军备竞赛之中,美国陆军则是在1884年采用了Springfield Model 1884,一把大口径黑火药单发后装枪,而且甚至不是栓式步枪,是更古早的trapdoor设计,这样的设计以欧洲标准来看大概可以刚好放进1860年代末或1870年代初。

美国本土当然有更先进的步枪设计,早在南北战争期间就有栓式步枪,也有如1860 Henry之类的连发步枪,民间厂商的产品也是世界前缘,但是美国陆军一直以「零件越多越不可靠」这类想法拒绝进入连发步枪时代,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科技脱节。
然而,这样的思想落后会在几年后开始改变,尽管很缓慢。1887年美国陆军开始考虑了口径小型化,不过很有趣的是他们这时候还是没有特别考虑连发步枪,也没有特别注意无烟火药,这个想法单纯是为了让他们的边疆陆军可以在不增加弹药携行重量的情况下携带更多发弹药。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正在因为法国刚刚突然直接把全部的黑火药步枪变成骨董而发疯,结果美国陆军的反应是考虑要不要采用另一种口径更小的单发步枪。有点后知后觉啊。
不过这不太能怪他们。这时连发步枪已经在欧洲常见了起来,可是多半还是需要一发一发的往弹仓装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你的弹仓有十发容量,你的整支部队全部人打掉十发的速度并不会和用单发步枪打掉十发差多少(都是装十发打十发,就算你在作战前就填满弹仓,射击超过十发之后你的装填速度还是跟单发步枪差不多),连发步枪在军队整体上的优势要等到有人想到怎么用一个动作装满整个弹仓为止才会真正体现出来。虽然1886年就有人发明了en-bloc clip(漏夹)而成功做到了这件事,不过这时候大家都在摸索期,一直都在使用单发步枪、没有参与欧洲各国军备竞赛、没有与强大外国势力交战的美国陆军没有考虑连发步枪还算可以理解。
这样的思想落后却给美国陆军带来了意外的好处,也就是他们可以跳过欧洲当时已经进行十五年左右的军备竞赛、数不清的换代与互相超越,直接得到这些大幅度科技跃进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小口径、可以快速装填的弹仓供弹栓式步枪,而不需要自己去摸索新科技是否有用,在步枪科技演进之中蹒跚前行。
相较之下,欧洲有一堆设计都是在被采用当下是科技前缘,但在三到五年之后就被别人超越而需要被以更新的步枪取代,或是采用之后才发现有一些重大缺失。举例来说,奥匈帝国在1886年与1895年之间就换了四种步枪弹药,要花一堆钱、时间与资源来不断重新武装一支不小的军队。
不过虽然美国陆军开始考虑采用新步枪与新科技,但当下突然有人抛出无烟火药这种划时代的新科技,你大概也会跟美国陆军一样稍微观望一下,不会想要不小心就过度投入结果产生无谓损失。我们现在知道无烟火药绝对是未来,但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每个人的视力都是20/20,过去的人并不能预知未来会长这个样子。
当时他们知道无烟火药有绝对的性能优势,也知道没什么理由不采用无烟火药,但是问题在于除了少数来源之外没有人会做无烟火药,这些人不会给你他们的配方,也还不确定什么配方最好,制造质量也还没稳定下来,这还是需要一堆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所幸美国的有限度尝试有不错的结果,他们的国营春田兵工厂(Springfield Armory)找上了一名来自瑞士的重要人物爱德华·鲁宾(Eduard Rubin)。我希望我未来有能力写他,不过现在我只会简短带过。这个人是一名瑞士军方的工程师,发明了全金属被甲弹(Full Metal Jacket,FMJ),也是系统化的测试与发展小口径弹药并推动这个概念的大力提倡者,算是个弹药天才,现在被认为是现代军用弹药之父。

在法国采用Lebel之后,鲁宾马上把他的7.7mm弹药改进为使用无烟火药,美国当时就利用了这种7.7mm无烟火药弹来进行研究,这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较佳的口径,认为是足够弹头重、高枪口初速与平直弹道的好平衡。然后因为公制太诡异了,改叫成.30口径,完美。
但这之后还是有不少R&D要做,不只有无烟火药,也要考虑是否要有底缘等等,他们先准备了有缘与无缘两种.30弹药,然后决定开始实验,寻找他们要的步枪。1890年,美国陆军宣布要用这个口径,并且进行连发步枪设计选拔,他们收到了超过五十种设计,包含栓式与杠杆式。
因为在他们的思路中,弹仓仅仅是在紧急时刻才使用的,平时作战应该要单发装填,所以把收到的设计分成了两组:只有在弹仓清空才能单发装填的步枪,与拥有弹仓隔断器(magazine cut-off)、随时都可以单发装填的步枪,明显后者比较受偏好。再来,他们也不喜欢管状弹仓,因为边疆陆军强调射击精度,但是管状弹仓会影响枪支重心,接着,因为射击考虑,他们几乎不考虑杠杆式设计。
在排除掉上面不受喜好的条件之后,还是有一堆来自美国本土民间市场的设计,有一些蛮疯的,不过已经在其他军队里服役的设计比较吃香,因为比较有军用性能保证,这让我们超过五十把步枪的名单里剩下四把枪:

1.英国的Lee-Metford步枪(Lee-Enfield服役前的英国标准步枪,虽然服役时间很短。

2.瑞士的Schmidt-Rubin 1889(与鲁宾有关的步枪,是直拉式步枪。)

3.比利时的Mauser 1889(Mauser设计,为什么会是比利时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4.Krag-Jørgensen。
顺带一提,测试中大多数步枪都是用了他们的.30未定型弹药,但很有趣的是美国陆军有准备对照组——.30口径的Springfield Trapdoor,作为可靠性基准。还好大部分参加测试的样本的表现都远超这把老爷爷设计,想像你用你的步枪参加选拔结果输给一把trapdoor的情感伤害。

虽然在那个时代的步枪设计中,你可能想的到有在性能方面里比Krag-Jørgensen表现更好的步枪,但是美国陆军爱死Krag-Jørgensen了。对他们而言,Krag-Jørgensen不但枪栓动作滑顺、射击速度快,Krag-Jørgensen本身很类似运动步枪的特性可能也让美国陆军更偏好它。不要忘记这支陆军在这之前三十年的作战性质都是边疆陆军,非常注重单兵射击效率以及个人经验,而非一支传统军队以整体作考虑,尤其他们过度关注于弹仓的运作方式,Krag-Jørgensen的弹仓甚至还可以在枪栓关着、可以击发的情况下往弹匣里面装更多弹药,不用像其他步枪一样要拉开枪栓才可以装弹,完全正中美国陆军下怀。
就这样,Krag-Jørgensen被采用了,但美国陆军采用的Krag-Jørgensen和丹麦Krag-Jørgensen并不相同。这是标题特别提到美国的原因之一,因为被不同国家采用的Krag-Jørgensen特色和命运差异都很大,不太能混为一谈。
在丹麦采用与美国采用之间,欧莱与埃理克两人有继续朝Krag-Jørgensen上增加新东西,例如模仿Mauser步枪的旗帜状保险和其他一些小修改,让整把枪变的比原本更加成熟。
美国采用后命名为U.S. Magazine Rifle Model 1892,Cal .30,刺刀是基于瑞士Schmidt-Rubin1889配套的刺刀,弹药最后则是定型为有底缘版本,命名为.30-40 Krag(公制的话是7.8×59mmR,不过不是美国官方名)。之所以采用有底缘版本是因为没有在自动武器里使用这种口径的话,那么没必要采用无底缘版本,而当年基本上没有自动武器这件事需要考虑,另外有底缘弹比较容易在膛室里定位,也比较容易用手拿和抽壳。

在1892年型被采用之后,很多的美国本土参与者都蛮火大的,他们不能接受陆军竟然选了一个来自北欧的莫名其妙设计,所以在春田兵工厂设置完机具之后没办法马上生产,因为这些设计者对美国政府发起了告诉,认为这一定是贪腐的决定,就跟每次美军采用新东西都会有人讲这些一样,结果美国陆军必须要再跑一轮测试,Krag又胜出了第二次。美国陆军是真的喜欢Krag,Krag也是真的比一些告政府的参与者的设计好。
在这些鸟事结束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1893年四、五月左右,但春田遇到了新的问题,简单来说春田没有制造这么现代的枪支的经验,结果遇到了一堆制造缺陷问题,像是底火被穿刺,几个月后才发现撞针的头是平的而不是正常的圆顶、枪管严重的被无烟火药腐蚀,也因为弹药生产刚开始而没有在验收流程中需要的极高压测试弹药,甚至照门的标尺功能也没有办法完成,因为他们还没测试出来实际的弹道,不知道要在上面压什么图样。
在一些基本的调整之后,终於开始有一些1892年型离开了生产线——虽然表尺没有完成,也终於开始有一些质量稳定下来的弹药库存可以用来测弹道了,但是这刚好遇上新英格兰地区的冬天:湿、冷、强风,全部都会对弹道造成影响,所以被气候影响,直到1894年春季才完成弹道测量。这时候生产速度才有起色,到年底的时候才步上轨道。
但接下来的几年里,1892年Krag依旧灾难不断:冬季弹道测量数据虽然有被数学调整过,但之后被发现修正不足,所以全部旧表尺被召回;底火的腐蚀性成分把清理不足的枪管都给锈蚀掉了,当时刚出厂不久的数百把受到影响;刺刀要到1894年才准备好,原因是刀鞘生产延迟。
对这个时期的栓式步枪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设计都是成对的:步兵用的长步枪与骑兵队用的卡宾,Krag也不例外,不过这里暂且不提,因为那些卡宾又是另一条分支,而这篇文已经有够长了,你现在只先需要知道骑兵队收到他们的Krag卡宾的时程有落后,因为连比较基础的步枪都还没有除错完成。
问题还是接踵而来,因为美国步兵在这之前只用过单发步枪,所以他们以前所受的射击训练会让他们的手指这样摆放,用中指扣扳机(虽然这把是燧发枪,但是概念一样):

这样的训练是因为这样可以加快射手打开膛室装填的速度,但是当他们把这习惯带到Krag上,他们的食指就会被放在枪栓柄附近,又因为他们不习惯枪栓的存在而不把食指放在枪栓柄上,而是放在枪栓柄下,这有蛮大的机会造成他们把枪栓柄往上抬,结果造成枪栓没有完全闭锁,底火被敲击的力度不足所以没有击发。
另外这些人也不习惯保险操作,结果在不能转动保险的情况下硬扳,造成保险受损,而完全平整的枪托也会因为日常碰撞与立于地面时的敲击而导致角落龟裂缺损,还有一些因为机匣顶没有被护木包起来,造成有人在以手托枪让枪身靠在肩上携行时被刚开火过的步枪的机匣烫伤的报告,这些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有一堆小问题存在。
有些问题甚至与弹药有关。最早生产的.30-40 Krag被发现弹壳设计的太薄,导致弹肩常常断裂,膛室气密被打破,膛室内的燃气有一部分向枪机匣冲,把弹匣吹开,这让他们又需要调整弹药生产,并且在1895年再次调整表尺。所幸这时美国陆军只需要一万五千把步枪,当时的规模小的多,所以这些不停的微调的压力并没有像某些欧洲国家需要面对的一样大。
这些麻烦追根究柢可以追溯到1892年选拔。美国陆军完全忘记测试要做整套的实地测试,把一小批枪交给一小批美国陆军现役步兵试用再定型。比较好的做法显然是造个一百把,丢给一个营然后看看过六个月会发生甚么事,而不是「定型」之后被军人在实地使用中找出一堆他们在太单纯的性能比较之中没注意到的缺失,结果要一次修改几千把或几万把步枪。
在所有这些不幸中的大幸是,埃理克·乔根森在这段时期里有规律的造访春田兵工厂,并且提供协助与修改,理由有二,一是美国人造越多步枪,设计者两人就可以赚到更多钱,因为他们收的授权费有部分是以制造数量计价,二是他们当时正在其他国家参与步枪选拔,他们想要确定能够把所有能用到的改进都用到未来的其他选拔之中。这最后形成了挪威陆军的Krag-Jørgensen 1894。


挪威的1894年型Krag最后会对美国Krag造成不小的影响,在上面的改进有不少都出现在了1892年型Krag的改进历程里。然而春田处理这些改进的方式并不太好,他们没有一次推出一批改进,而是在好几年的时间里不停的挤牙膏,一次一个小改进,所以在1892年型Krag改进完毕后,最早的1892年Krag跟最后的真正完成版Krag之间已经没有多少零件可以互换,到这个时候美国陆军才发现他们手上的Krag已经是另一把枪了。
这些改进真的多到不合理,我原本打算在这里列出来,但是我发现我做不来,简单来说他们在1894年四月到1896年一月之间改变了Krag 1892年型的规格超过了五十次,但是在1896年一月,这些不同的规格都被认定为1892年型。想像一下后勤会多讨厌这把步枪。
终于,在他们发现所谓的1892 Krag一次代表了超过五十种Krag之后,他们决定先停下来,重来一次,一口气把这些已经采用和准备要采用的改进放到一个版本上,并且把旧型号统一到这个规格,这会成为Krag-Jørgensen 1896,核心结构相同,不过有很多改善生活质量的小改动,和一些见仁见智的改动如照门表尺系统。


对年分与历史事件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我们越来越靠近某个历史事件了。没错,在1898年,美国会与西班牙开战,这也是Krag-Jørgensen 1896年型上战场的时机。这场战争主要围绕着古巴与西班牙的太平洋领地,最后结果是美国胜利,拿到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古巴也独立了,但是这场战争却暴露出了Krag-Jørgensen 1896的不足。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Krag-Jørgensen 1896本身还有重大缺失,而是因为战争的输家的装备未必比较差。西班牙陆军用的是Mauser 1893,一款使用威力强大的7mm Mauer、以桥夹装填的优秀步枪,在各方面都优于Krag-Jørgensen 1896。

在这些与Mauser 1893比较中最明显的劣势是.30-40 Krag的威力显然较差,另外Krag-Jørgensen的装填系统也暴露出了问题,令美国陆军意外的,原本美军觉得很好的「一口气抓一把弹药往弹匣里放」并不是很好的装填方式,既比Mauser的桥夹系统慢,在战斗高压情境下也很容易有弹药不小心没有往弹匣装好就掉到地上,也不可能有那个时间把弹药捡起来。老罗斯福在美西战争中辞去了海军部副部长职位,带着一个志愿军团去参战,他的第一志愿骑兵团(虽然只有他一个人有马骑,实际上是步兵单位)就报告过在一场成功攻势中因为这种原因损失了上百发弹药。
在战争结束后,Krag-Jørgensen家族又有了一个新的成员,是Krag-Jørgensen 1898年型,但这个型号并没有任何来自美西战争中的反馈改进,因为这款的设计实际上在开战前就完成了,只是因为开战而延误生产。旧的型号也随着新型号生产而被改为同一标准,实际的改动又是一大面字墙,不过最大的是因为来自骑兵的抱怨而把弹匣隔断器的杠杆弄成与原本相反的方向,实际上对普通步兵来说更不友善就是了,很官僚,但基层只能接受然后重新调节。

另外,1898年型也使用了更复杂的照门表尺系统。在这之前的全部美国Krag型号都是在同一个春田兵工厂厂长任内定型的,虽然他并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他还是对设计有一点影响力,而他是简易照门的提倡者,他认为军用瞄具不需要拥有风偏功能,越简单就越坚固,所以虽然1892和1896年型用的照门并不相同,两者都是没有风偏的,但在1898年型投产前他退休了,新的照门设计人是T.C. Dickson,这个人设计了一个有风偏功能但还勉强算简单的瞄具。
这是理论上就是了,实际上因为他们需要把制造1896年瞄具的机具改成新样式,所以有一段生产期间的步枪并没有新的Dickson瞄具可以用,当下春田决定照样装上旧的库存1892年型瞄具,之后真的需要再换Dickson瞄具,所以1898年型一开始就有两种瞄具规格。

1892年型。

1896年型。

1898年型Dickson。
美西战争最直接对Krag造成的影响是美国试着从.30-40 Krag里面榨出更多速度,希望能够减少.30-40 Krag与当时更强大的步枪弹如7mm Mauser之间的动能差距。这些威力加强版弹药有投入使用,Dickson瞄具也是以这个版本的弹药标记的,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春田兵工厂以为他们可以推高初速,理论上也应该做的到,如果是一把丹麦或挪威的Krag的话几乎一定做的到,问题是美国Krag并不一样。
事情是这样的,在1892到1898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春田不小心搞砸了。前面提到过,Krag的设计有枪栓头闭锁耳、枪栓引导肋和枪机柄可以做为闭锁面,但是春田为了让组装更简单一点和让操作枪机的动作更流畅一点,他们放松了公差要求,所以Krag-Jørgensen 1898只剩下一个枪栓头的闭锁耳有实际效用,枪栓引导肋与枪机柄只在闭锁耳失效的情况下做为安全措施,这些高初速弹药实际上超过了单闭锁耳的长期承受能力。
这让春田没办法把.30-40 Krag的威力继续往上推,但是这件事要等到他们实际使用一两年的加料版.30-40 Krag之后才被意识到,所以他们被迫退回原本的弹药,并且1898年针对加料版弹药设计的Dickson瞄具也不能用了。
1899年刚好有官员变动,原本的陆军军械兵团负责人Daniel Flagler去世,取而代之的是A.R. Buffington,这个人设计了Springfield 1884 trapdoor上的瞄具。一个边疆陆军时代、设计了旧瞄具的老人掌权之后,可想而知会发生什么事。
1901年,Krag 1898获得了新的瞄具,通常称为1901 Buffington照门,是一种操作细密但使用非常缓慢不方便,照门开口非常小,也比较脆弱的瞄具,一样是比较适合打靶而非战斗的瞄具。

1901 Buffington。
因为又又又换瞄具了,他们遇到了跟之前一样的机具转换期问题,所以他们又又又用了一次旧库存。美国Krag-Jørgensen的瞄具从1892换到了1896,再为了准备1898的机具而回退到1892,终于换到1898之后又为了换到1901而用了1896库存,最后才到1901 Buffington。
开玩笑的,这才不是最后一款瞄具。1901年十一月,A.R. Buffington被换掉了,接替人William Crozier痛恨他的前任搞出来的精密难用瞄具,所以又又又又又是换瞄具时间了。新的顶头上司喜欢T.C. Dickson瞄具,但是因为原本的Dickson瞄具是为了当时改用的加料.30-40 Krag设计,所以需要重新以原版.30-40 Krag设计,除此之外为了让赞同Buffington的靶场打靶派闭嘴,他们在缺口式瞄具后面加了一块可以上下拨动的板子,提供一个根本像针孔一样小的觇孔式照门。
重来一次,照门版本的顺序是:1892,1896,1892,1898 Dickson,1896,1901 Buffington,1902 Dickson。
现在换骑兵不高兴了,因为他们觉得Dickson瞄具在调整成长距离射击之后如果要塞进枪鞘(骑兵才用这个东西,基本上是刀鞘但是装枪,挂在马上),因为Dickson的长距离射击单纯是增加表尺角度来增加高度,而不是像1901 Buffington一样在长距离射击时把整个表尺翻起来,所以在忘记调低的时候塞进枪鞘会导致瞄具或枪鞘受损,结果他们想要换回Buffington瞄具。他们如愿了,对骑兵来说照门的顺序是:1892,1896,1892,1898 Dickson,1896,1901 Buffington,1902 Dickson,1901 Buffington。这已经是1905年的事了。
这……对一些对年份比较敏感的读者来说可能读起来很奇怪,因为这时候美国应该已经换下一个步枪了,而他们也没错,这的确是美国Krag家族的最后一个变动。在1903年,美国陆军采用了Springfield Model 1903,一款Mauser枪机步枪,取代了Krag-Jørgensen做为新的现役步枪,Krag变成了后备步枪收入库藏。M1903虽然也有一段混乱的改进史,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与北欧国家的Krag-Jørgensen一路服役到二战结束不同,美国Krag因为春田的贪图方便与美国对西班牙Mauser的交手经验而提早断送了服役生涯,仅仅服役了十一年左右。
整体而言,Krag-Jørgensen是一款生产有点困难的步枪,价格偏贵且有些更需要注意保养,美国版本又遇到了强度问题,以一款1890年代的步枪而言并不太好。有趣的是,1903年有人注册了一个专利,持有者是美国陆军,是一款有两个枪栓头闭锁耳的Krag步枪。早一点出现的话美国应该最起码也愿意尝试,但很不幸的,这时候美国已经没有理由这么做了,因为M1903的采用彻底的让美国Krag在军队里没有余地。
Krag-Jørgensen在美国民间数量依然不小,.30-40 Krag算是不错的中小型猎物弹药,而且运作滑顺,几乎是完美的北美洲狩猎步枪,在这些步枪被卖到民间市场之后有不少都被修改为运动步枪,并且在民间受到喜好。

转载自巴哈姆特,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