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庭环境应对问题||《家庭与家庭治疗》读书笔记1
1结构家庭治疗
传统的心理技术受到个体动力学(individual dynamics)的影响,个体心理动力学将人看作是英雄,不论环境怎样个体都始终保持着本色。基于此,传统的心理技术倾向于探索心灵内部,过分专注于个体,从而在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划下一道“界线”。在传统的心理技术中,咨询师收集的资料局限在来访者的内在,倾向于将个体视为原因,且个体内部因素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因而,传统心理技术的视角脱离个体所处的环境,减少了所处环境提供矫正性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的可能。与传统心理技术不同,家庭治疗观察个体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处理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体。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出发,人不是一个个孤岛。人是社会群体中行动、反应着的成员。家庭治疗不再关注个体,而是关注处于家庭中的成员。
问题可能源自个体自身,也可能源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还可能源于二者的互动过程。个体的心理不完全是内在的过程。个体影响环境,同时,个体也会被环境影响。生活在家庭中的个体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员,也需要适应该系统。个体既会受到系统压力的影响,也会成为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压力。
在结构家庭治疗中,治疗师干预个体或家庭时,也会成为系统的一部分。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导致系统成员心理或行为的改变。结构性家庭治疗处理的是环境与个体之间的反馈过程。个体由过去的部分塑造,同时又被当下的环境支持、限制或修正经验。由过去所创造的结构和工具会在当下呈现,也可以在当下被修正。基于此,结构家庭治疗意在修改现状,而非解释过去。
个体会改变环境,而环境的这些变化的反馈又回影响个体的下一步行动。结构家庭治疗通过改变个体与其所在环境的关系,进而改变个体的主观经验。同时,改变的家庭会为个人提供新的自我审视之视角,进而增强改变的经验。换而言之,治疗师在干预之后,家庭会通过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维持改变。在结构家庭治疗中,当家庭群体的结构被改变,处于群体中的各成员地位也会相应地改变,进而改变个体的经验。因而,结构家庭治疗的目标是改变家庭的组织结构。

2家庭的形成
(1)结婚之初。在刚结婚时,夫妻需要在大量的琐事上相互适应。适应的过程里,夫妻将会发展出一套模式化的交流方式。相应的,新婚夫妇也需要与原先的家庭分离,原有的家庭需要调整以适应家庭成员的不完全离开,原生家庭的父母需要调整对孩子的认识(将孩子认知为年轻成年人)。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重新组织规划工作、指责和娱乐,需要从以前的联系与活动中分离。作出牺牲越多的人,可能对关系的要求越高。
(2)孩子出生。为了适应孩子的到来,夫妻的交往模式需要发生改变,需要重新划出新家庭与大家庭的边界。孩子出生后,夫妻的二人系统将转变成三人。对女性而言,她们可能会更快地进入母亲角色,进入“父母”子系统,而男性很可能在孩子出生后才感觉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如果“父母”子系统和“夫妻”子系统的混淆,就会导致夫妻功能和父母功能相互干扰,如将夫妻间未解决的冲突带入孩子的抚育中。
来源:《家庭与家庭治疗》(萨尔瓦多·米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