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月31日【常识午餐】

2023-01-31 08:46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题)下列作家与其作品中所展现的地域对应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绍兴

B.沈从文——《边城》——湘西

C.汪曾祺——《受戒》——高邮

D.莫言——《红高粱》——东北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的长篇小说,主要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山东高密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充满了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红高粱》所展现的地域是山东高密并非东北。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描写了生活于浙江绍兴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活尽心,但最终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悲惨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边城》是沈从文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以江苏高邮为背景,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单选题)蔡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列关于蔡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书法浑厚端庄,纯淡婉美

B.他主持建造了泉州万安桥(洛阳桥)

C.他所著的《大观茶论》是重要的茶学专著和书法杰作

D.他所著的《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A项说法正确。

B项: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被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建成,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B项说法正确。

D项:蔡襄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他撰写的《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著,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D项说法正确。

 

 

3.(单选题)祠堂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成员的重要活动中心,一般情况下姓氏称为某氏宗祠,但有时也会称为某氏家庙。称为“家庙”的依据是:

A.该家族与宗教有关

B.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C.该家族受到皇帝册封

D.该家族有人获得官爵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

第二步,家庙即儒教为祖先立的庙,属于中国儒教徒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上古叫宗庙,唐朝始创私庙,宋改为家庙。与D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下列政府举措中,不能够直接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是:

A.减税

B.发行政府债券

C.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D.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并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是政府筹集资金、扩大公共开支的重要手段。而政府债券是需要居民去购买的,但是并不能够直接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故B项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减税显然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可以减少家庭支出,显然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显然可以增加家庭总收入,故可以直接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审理案件时,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再适用法律规则

B.法的渊源通常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C.法的公布与法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实践中法的公布日期即法的实施日期

D.当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出现效力冲突时,一般解决原则是新法优于旧法,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

第二步,法的渊源即法律的来源,是指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寻求行为的根据而获得具体法律的来源。法的渊源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真实来源、根据和发源,是指法产生于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法的渊源通常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内容明确具体。法律原则是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内容抽象概括。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审理案件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A项错误。

C项:法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将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公布于众。法的实施,是指法律生效,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公布与法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中有些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公布日期即实施日期。但是有些法律本身规定具体生效时间或者规定法律公布后一定期限开始生效,意味着公布日期并不是实施日期。C项错误。

D项:当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出现效力冲突时,一般解决原则是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D项错误。

 

 

6.(单选题)下列俗语与其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对应错误的是:

A.田忌赛马——成本与收益

B.知人知面不知心——信息不对称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期投资

D.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偏好理论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俗语中的经济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田忌赛马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权衡取舍的原理,学会权衡取舍,才能作出适合的决策,获得最大收益。孙膑选择不同的赛马出战,最终赢得了比赛。而“成本与收益”与此不符。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知人知面不知心”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与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相对应。在了解一个人时很难全部了解,造成双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同,反映在经济上即为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故该项正确。

C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 第三》。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长久之计,且十分不易。长期投资是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二者匹配,选项正确。

D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指人各有志,比喻各有不同的喜好与兴趣。对应经济学中的偏好理论。个人偏好歧视理论把歧视看作是歧视者的一种偏好,指的是个体偏向于不跟某些特定种族或性别的成员打交道,认为歧视来源于个人,包括雇主、雇员和顾客。故相匹配,选项正确。


1月31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