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人人避之到趋之若鹜,保险行业做了什么?以及一个灵魂质问

2020-10-14 14:00 作者:染缸里的水  | 我要投稿

       在我刚读大一的时候,保险仍然是一个贬义词,等同于骗子、无赖,别人问我学什么专业的我也不好意思说我是学保险的,因为在大家眼里学保险=卖保险=骗子,我只要一开口劝亲戚朋友配置保险立马话就聊不下去了…..但是几年过去,民众的保险意识突然就大幅提高,我经常能在地铁、餐厅等公共场合听见路人探讨怎么买保险,乃至于以前对保险避之不及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纷纷询问我买什么重疾险医疗险好,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2016年以前,中国人身保险公司基本以理财性质的年金、终身寿险、两全险以及贵的要死的返还型重疾险为主要业务,医疗险也是几千上万的高端医疗,这决定了保险公司是为了富人服务的,平民百姓主动买是买不起的,只会被代理人忽悠着去买,所以几十年里一直有误导销售和虚假宣传,严重影响行业声誉,同时呢民众对保险的了解程度也十分低,认为买了就会赔,不赔就是骗子,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了保险在中国的接受度极低。

 

时间来到2016年,一款名为尊享e生的百万医疗横空出世,以超低保费+百万保额的优势迅速吸引力大量的消费者,从那时起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涌入健康险市场推出各类百万医疗进行竞争,从此开辟了新的健康险市场,并大大提高了民众对保险的接受度,我想大家也是因为百万医疗才愿意购买商业保险的。

2016年“野蛮人”事件后,监会定调保险姓保、保险公司应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也确实开始重视产品的保障程度,保险产品开始走向平民化和高保障。

然后从2018年开始,昆仑健康、百年人寿、复星联合、三峡人寿等一大堆名不见经传的保险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高性价比的重疾险,又拉开了健康险的第二波发展序幕,同年支付宝联合信美人寿推出的相互保同样吸引了大量关注,再加之近几年在微信、知乎、头条上出现的保险自媒体开展了较多的保险知识教育工作,因此普通民众对保险的关注度和接受度迅速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在产生保险购买需求之前,有没有想清楚到底为什么要买保险?是因为身边人买了保险得到了理赔帮了大忙所以跟风买还是自己真的需要它?

保险的产生和发展均取决于风险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面临着疾病风险,一旦发生大病很容易造成灾难性家庭支出从而因病返贫,同时患病也会对家庭收入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近年来癌症和一些疾病逐渐年轻化,加之我们这一代人的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上一代人,而社会医疗保险只能报销一部分,剩余自费部分也够喝一壶的,所以我们需要大额医疗险和重疾险来转移我们的疾病风险。

但是我们仅仅只是面临疾病风险吗?下次再接着说


随手一写,没有太讲究行文逻辑,不定时更新,想到什么写什么,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欢迎私信询问


从人人避之到趋之若鹜,保险行业做了什么?以及一个灵魂质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