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二十四)

2022-04-13 22:22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75,两孝子

父骨归从千里外,母心慰到九原时。

孝亲不为亲亡减,千载闻风亦企而。

  陕西武功县孝廉黄鉴,他父亲在四川成都郡做生意的时候,死在了外边。死的时候黄孝廉才几岁。后来十几岁的时候,就在乡试中中了举人。承母亲之命,到成都去运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归葬。来到成都,问遍了人,没有一个知道的。在成都住得久了,来了一个老年人,说:“你一定是黄某的儿子吧。你父亲下葬的时候,我因为和你父亲有同乡之谊,没有让他就地下葬在这里,记在停放在某原野中。但是那个地方有十多亩,客居人死后安葬在那里的坟墓重重叠叠。又过了这么多年,我没法给你指出详细的位置。”孝廉听了,又遍询当地,还是没有知道的人。每天晚上,黄生就悄悄来到原野,看到像是父亲坟冢的就挖开来,将血滴在骨头上,血没有渗透进去,又急忙把土掩好。就这样快一年了,一无所获。一天,孝廉在原野中,仰天号哭,有一个卖盐的人正好经过,就问起缘故。教廉以实相告,卖盐人说:“这其实也不难。请准备一台几案,设上香炉,叫来两个十一二岁的童子侍于两侧,我能给你求取你父亲棺木所在。”孝廉谨遵卖盐人的话照办。一切备置妥当后,卖盐人以手拈香,嘴里念念有词似在祷祝。之后,又问童子说:“烟火上有什么?”童子说:“有一个道袍白须的老人。”卖盐人说:“这是土地神。走了吗?”童子说:“没有走。”卖盐人用纸剪了一匹纸马,将之焚烧,又问:“走了吗?”童子说:“走了,骑马走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童子说:“回来了,白须老人和一个人一起乘马回来了。”询问跟着回来的那人的模样,童子说:“一起回来的那个人,穿着油绿的袍子和黑套。”卖盐人说:“还是担心鬼魅作梗。”再供上香,问童子。童子说:“又来了一个大人物。”问外貌,回答说:“戴着金冠,披着鲜红披氅,两边站着仪从,坐在高高的座位上。”卖盐人说:“这是城隍神。神明来了邪祟不就不敢侵犯了。”又过了一会儿,问情况。童子指着孝廉说:“从他头顶冒出一个小人,样子和他一样,和油绿袍的老者抱在一起痛哭。”这时,孝廉不由得精神悲凄,涕泗交流,此情形把路边旁观的人都感动了,无不垂泪。卖盐人再焚香,嘴里又念起祷祝的话。童子说:“披氅的大人指挥道袍老人,带衣油绿者到原野去了。”卖盐人说:“咱们移动香案跟上。”一会儿,童子说:“在这里停下。”卖盐人再次焚香祷祝。过了良久,童子又说:“地上出现了一个坟,棺木露了出来,旁边有水凼。”卖盐人说:“开。”童子就说:“棺木已经打开,里面的尸体,就是那个绿袍黑套的人。”卖盐人说:“就是了。”于是焚香谢神,给孝廉指示坟墓所在。开坟一看,棺旁果然有水,棺前的石砖上用朱笔写着“某公之柩”,并在一旁写上了孝廉黄鉴的名字。孝廉大痛。棺木见风碎化,露出里面的尸骸,果然穿着油绿袍和黑套,和童子说的一致。孝廉滴血一试,渗入骨头之中。孝廉于是号泣了好一阵,再寻找卖盐他,已经不知去了哪里。他是人?还是仙?还是孝廉的孝心所感?孝廉另外准备一副棺木,安放好父亲的骸骨,回乡归葬。孝廉从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有时问他,只是潸然流涕而已。传出这件事的人,是成都唐户部唐乐宇,他和孝廉是同年好友,此事也是他亲眼目睹。我的朋友张楚怀,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它告诉给了我。

  同一时期,有个姓高名清的人,是陕西三原人,母亲杨氏,出自三原世家大族。还没出阁的时候住在楼阁里,春雷惊起蛰龙的雷声又响又多,从此害怕上了打雷的声音。后来嫁到高家,生了五个儿子,高清正是长子。每次打雷的时候,就跑到母亲旁边安慰她。数十年如一日。高清平日喜欢喝酒,但就算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呼笑极欢的时候,如果天突然响起雷声,必然离开酒席回家,陪在母亲身边。后来高清生了重病,快要死了。叮嘱妻子和弟弟,教导他们母亲怕雷的事情。死后一两年,母亲独自坐在堂中,天空忽然打起了雷。幼媳杨氏,是内侄女做的儿媳,先到。长媳陆续过来。看五婶站在帘外不敢进来。大嫂就说:“为什么不进来呢?”五婶说:“奇了!嫂嫂快看,大哥就站在母亲旁边,仪表就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大嫂一看,果然能看到高清的身形,于是大痛不已。母亲问她为何哀痛,就把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母亲也大为悲哀。过了一会儿,说:“他还活着的时候,每次打雷就跑到我跟前,我都厌烦了。哪儿能想到他的孝心到了这样的地步,生死也没有改变。”三原孝廉杨锦堂和高清是表兄弟,这事是他给我说的。


76,飞鱼

潜鳞得水忽飞腾,杰阁还因道士增。

始信人才关地气,留将灵秀毓贤能。

  陈老翁陈昌祺,是文贞公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父亲。家住阳城郭峪村。当时来了一个云游的修道者,站在这里看了一遍峪口说:“真是奇哉,这山有两条石鱼,应该修亭镇守,不要放跑了。子孙必然大贵。”说完就告别了。陈翁没有采信。一天,遇上大雷雨,陈翁在水雾和雷电交杂中,看见有一只怪物振鳞腾空,不知是石变化为鱼,还是鱼变化为石。正惊愕间,道士又来了,说:“你不听我的话,已经放跑一只,要是另一只也飞走,山的灵气就跑光了。”说完就不见了。陈翁于是就在打雷下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楼阁,题匾为:“飞鱼”,祭祀孔子。后来生了陈廷敬,果然做了大官。今天人们把那座山叫作“鱼山”。


77,蓝出于白

苦学真能继范公,树间八法更勤攻。

青蓝冰水休相笑,上弟刘蕡学自丰。

  田从典,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年少时家里穷,在萧寺读书。没有纸书写,遇到有人砍伐杨树。就把树皮捡起来用,日子久了,树皮都被写满了。后来游学济源,参加童子试屡试不中。而他教的学生中却有考中的,客人前去道贺中考人。酒席间问起师从何人。主人说:“是还没考过童子试的某人。”客就说:“嘻!以前有青出于蓝,如今这是蓝出于白么?”主人正要辩述。堂下的人却说:“虽然是禾苗但是不抽穗开花的情况,也是有的。”田公稍微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不辞而归。济源的人没有一个去追回的。几十年后,田公已经做了礼部尚书,济源人就在当地立了块石碑,上刻:“田相国讲学处。”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二十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