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好奇的经济学分析
【围观】好奇和从众
其实围观的一个重要的侧写面就是人类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前进的原动力,但是也能害死猫,如何平衡收益和风险几乎是贯穿整个人类思考历史的永恒话题,而围观就是平衡了风险和收益之后出现的情况
风险和收益都有两个维度,分别是大小和可能性,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象限分割方式

这个类似SWOT分析一样的象限图形是我自己脑袋一拍画出来的,不过非常生动形象的表明了人类这种生物在面对风险和收益的时候会采取的行为措施和思想模式,人们总是会向着低风险(成功概率高)而高收益的象限区间靠拢,但是想要分辨一件事情到底处于这个这个图形的4个象限中的哪一个区域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需要大量的难以收集和难以清楚知道的基础信息以外,即使一切都公开透明,大多数时候的分析难度也超过了一般普通人的能力,所以如果不取巧,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久的人都只能瞎抓,完全凭运气,于是这个时候围观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围观是具有帮助筛选事件性质的功能的,一件事情受到大量的人的围观说明了2件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件事情很有趣,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什么,无论是愉悦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总之大概率有好处,而每一个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属于大部分人这一属性中的,所以从收益的角度上来讲,围观很有可能意味着收益有保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危险可以承受,如果是高危事件就不可能造成这种围观的现象,肯定会是一哄而散的,所以能够形成围观的事件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基本意味着风险的可控性
基于以上2点,围观的将一件事情的风险收益的位置 推向了“趋之若鹜”的象限的方向,那么就不难解释围观这种现象的出现了,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