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普:黄曲霉菌毒素的性质、预防和治疗
近期,黑龙江鹤岗一家吃当地美食玉米酸汤子,由于在冰箱储存了一年,吃了导致7死2伤。相关医疗机构鉴定结果属于黄曲霉中毒。还有首医大医生做自媒体遇到一个富二代27岁男孩,检查出肝癌,说可能和他经常吃坚果、花生,这些可能不新鲜霉变有关系。医疗行业公认的是,黄曲霉菌毒素是目前最强的致癌物,详细见下图。

黄曲霉菌是一种真菌,具有12种,其中最重要,毒性最大的B1型。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B1纯品为无色结晶,相对分子量为312.27,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油及多种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丙醇、乙二甲基酰胺,不溶于石油醚、乙醚和己烷。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黄曲霉毒素对光、热、较稳定,只有加热到280—300℃才裂解,高压灭菌2小时,毒力降低25%—33%,4小时降低50%。黄曲霉毒素B1在紫外线下发蓝色荧光,且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B1有一定的破坏性。预防措施是:1、工业饲料要控制好原料,把好饲料关。进厂前要检测B1和水份。2、不能使用发霉饲料。3、吸附法吸附霉菌毒素:某些矿物质如活性炭、蒙脱石、硼润土、沸石等都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不易被动物吸收,添加到饲料中可减少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摄入。4、酶解法分解霉菌毒素:饲料级酶制剂,具有专一,高效分解霉菌毒素的一类生物酶,包括:饲用黄曲霉毒素B1分解酶等酶。5、预防霉变:农作物一经收获,应立即在日光下曝晒或用烘干机烘干,使其迅速干燥。谷物含水量<13%,玉米含水量<12.5%,花生<8%以下时,霉菌就不易生长繁殖。贮藏后也应保持粮仓适合的温度、湿度,必要时化学熏蒸防霉及Y射线照射。6、去毒:人工挑选去除霉烂,主要适用于花生;大米可采用碾轧加工和加水搓洗;玉米可用碾磨水浮脱胚的方法,因毒素主要集中在胚部;食用油加盐后经高温,去毒效果满意。其它如紫外线照射、高温处理法、盐炒法都具一定效果。7、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对不符合卫生法规要求的食物不得出售。
黄曲霉中毒的预防和治疗见下图。



中毒严重后,所用的保肝药分类及其原理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