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得kindle,电纸书行业零元购活动,为什么我不参与?
即使新款iPhone再香,盖泡面还是比不上Kindle。
当越来越多人提倡阅读时,买一部Kindle或其他品牌的电纸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起花钱买,如果能一分钱都不花就获得一部Kindle就更好了。
不要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从kindle,到海信A5,腾讯口袋阅。
很多电纸书都有打卡0元购的活动。
什么是电纸书的打卡0元购,你应该参与吗?
—1—什么是0元购?
电纸书行业的0元购基本都是类似的套路。
打卡一定时间后,就可以返还购买款。
我们看看咪咕kindle 0元购活动。
用户花钱购买咪咕Kindle后,参与活动连续打卡,就可以获得返现金奖励。
连续打卡7天,奖励10元。
连续打卡21天,奖励60元。
连续打卡100天后,返还全额购机款468元。
打卡要求每天完成活动页的签到和阅读15分钟。
对很多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每天阅读15分钟听起来好像不难。
一天读15分钟书很容易,一星期也不难,但坚持100天的难度就大大提升。
你能保证每天都记得,每天都能抽出时间吗?
加班、出差、约会,或者生病、有急事等各种情况,都可能让参与者在某一天忘记阅读,从而挑战失败。

咪咕kindle 0元购还算比较容易的。
腾讯口袋阅的活动,每天需要完成“阅读30分钟”+“阅读300页”两项任务,坚持180天。
海信A5的活动,除了“阅读30分钟”+“阅读300页”两项任务,坚持180天。
后期还增加了每页停留时间不低于2s的限制。
要想拿到免费电纸书的难度可想而知。
—2—为什么我不参加?
我算是爱阅读的人,每天也会坚持阅读。
那顺便完成一下任务,免费得一个电纸书不挺好吗?
我想了想,觉得参与活动利大于弊。
这样的活动本质上是商家和用户对赌。
商家同时还是制定规则的一方,概率更有利于谁可想而知。
根据认知心理学,大部分人都有一种过度自信的倾向。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调查结果:约90%的瑞典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超过平均水平。
这样的实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重复了许多次,每次都证明人有高估自己能力的特性。
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觉得自己能坚持下来。
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以失败告终。
而根据损失厌恶的心理,失败的痛苦,远高于成功的喜悦。
极少数成功的人,也多半得不偿失。
每个人可以简单算一下时间成本,为此花去了多少时间。
再算算自己的时薪,就知道为这件事花了多少成本,绝大多数应该远超电纸书的价格。

比起金钱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时间上的损失。
有些活动需要在指定的书城读书,而这些书城的书不一定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为了电纸书活动,不得不每天花半小时,坚持180天,在时间上的损失成本更高。
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一项技能,或者开展一项副业上,多半收益更高。
有些人觉得参加活动,有助于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
但我很怀疑这种因为物质激励而养成的习惯,当物质激励消失后,还能持续多久。
享受阅读的快乐,比获得物质激励,更有助于培养出阅读习惯。
—3—结论
有一些永不过时的老话。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也不会掉到你头上。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但不建议大家参与类似活动。
不光是这种活动,凡是对手制定规则的对赌游戏,最好都不要参加。
比起应该做什么,我们更应该分清不应该做什么。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