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科普:柳州铁路枢纽
柳州铁路枢纽,一般称为柳州枢纽,位于柳州市,是湘桂、黔桂、焦柳铁路以及衡柳铁路、柳南客专五大干线的交汇点和联系西南、中南区域与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 1991年,柳州枢纽辖内有柳州南、柳州、柳州东、柳州北、洛埠、龙塘、鹧鸪江、进德、新圩、太阳村、洛满、福塘、成团、柳江等14个车站,营业里程93.7公里。至2005年年末,新增鹿寨、对亭、雒容站,车站总数增至17个,营业里程增至122.4公里。 民国时期,湘桂铁路的客货列车编组工作由柳江北站(今柳州北站)担任。1950年9月,湘桂铁路柳江特大桥恢复通车后,原衡阳铁路局决定将列车编组工作改由柳州站统一办理,柳州站改建为三级编组站。随着湘桂铁路来宾至友谊关段和黎湛铁路相继建成,黔桂铁路金(城江)都(匀)段修复通车,柳州地区和柳州市工业发展迅速,铁路运量逐年增加,柳州站曾多次增添设备(建站时仅有5股半道),但因修建时缺乏总体规划,且车站周围逐年兴建不少工矿企业及铁路单位厂房,原有站场地形狭窄,运输设备不能适应远期运量增长的需要。1956年4月,柳州铁路局提出了在湘桂铁路538公里处新建柳州铁路枢纽的设计任务书,将现有柳州站改为客运站,兼办理工矿企业专用线取送车作业。同年7月,铁道部批交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简称铁二院,下同)设计。翌年3月,铁道部批复初期按横列式一级二场编组站设计的鉴定意见。 柳州枢纽由铁二院负责设计,柳州铁路局设计事务所分担柳州车辆段的总体设计。1956年11月完成枢纽总体布置图,1957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58年底完成施工设计。总投资概算1562.8万元,铁道部批准以1354万元为控制数额。 柳州枢纽初步设计包括:新建柳州南编组站(初期为到发线与调车线横列运转场,设简易驼峰,远期为三级三场机械化驼峰)及柳州车辆段,改建柳州站为客运站、扩建鹧鸪江站(辅助编组站)、柳州北站、柳州东货场及柳州机务段。设计总运量1964年和1967年分别为6008万吨和9000万吨。 1958年8月,枢纽工程开工,由柳州铁路局线桥、建筑、电务工程队负责施工,柳州市和忻城、三江等县民工参加,投入的劳动力最多时路工达440余人、民工2600余人。编组站部分土方工程曾调集建筑工程部第十二土方队进行机械施工。1960年初,因受劳动力及材料影响缩小初期修建规模,集中力量赶筑柳州南编组站。1961年11月,因缩短基建战线而停工,建成到发线5股、调车线6股、机车走行线1股,信号及其它设备尚未配套,未能交付运营。共完成土石方172.96万立方米,中、小桥2座872米,涵管12座,正线铺轨7.55公里,站线铺轨28.71公里,投资1144.58万元。 西南铁路修建工程上马后,湘桂、黔桂铁路运量大幅度增长,柳州铁路货运量急剧增加,柳州站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1961年柳州南编组站停建时,柳州站扩建为一级二场18股道区段编组站,其中客车到发线5股、货车到发线8股、存车线5股,是年查定柳州站能力为接发列车57列/日,解编能力817辆/日,而当年实际最高办理辆数超过1600辆/日,其中作业车占90%以上,经常发生堵塞。1964年2月,柳州铁路局向铁道部报送《柳州枢纽新建柳州南编组站设计任务书》,同年9月报送设计方案说明,请求自行设计施工。12月,柳州铁路局报送扩大初步设计,翌年2月经铁道部批准。 柳州南编组站原有两个设计方案,第一方案为二级三场,第二方案为一级三场,最后决定向铁道部推荐并采用投资、运营、能力等条件较优的第二方案。 1964年12月16日,柳州南编组站开工,柳州铁路局成立施工指挥部,实行设计、使用、施工三结合的方法,现场设计,现场审批。为解决技术力量与劳动力不足,通信信号工程由铁道部电务设计所与电务工程队负责施工,线路工程由柳州铁路工务部门及部分湖南调来的煤矿工人组成基本施工队伍负责施工,同时还利用救援列车和履带式吊车,并租用部分施工机械,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施工按土方、铺轨、做道、信号安装4个阶段进行。施工中充分利用旧料及旧设备改制或代用。柳州南编组站于1965年11月19日竣工交付使用。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实际完成797.9万元。 站点 柳州枢纽辖内主要站点功能如下。 柳州站为一等客运站,担负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5个方向的客货列车到发及通过作业,重点办理客运业务,兼办16条企业专用线的货物到发业务。 柳州南站为纵列式三级三场驼峰自动化特等编组站,为柳州枢纽主体车站,主要担负湘桂、焦柳、黔桂铁路的货物列车解编作业和南宁、衡阳方向通过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枢纽内小运转的解编作业,以及柳州东站作业车的取送作业。 柳州东站(一等站、由柳州南站管辖)是枢纽内主要货场、柳州市及周边地区大宗货物运输的集散地和全路零担中转组织站之一,办理整车货物到发,零担、集装箱货物到发中转业务。 柳州北站(二等站)、鹧鸪江站(三等站)是枢纽内重要货运站,与柳州钢铁厂、柳州电厂等19条专用线连接,承担柳州市北工业区及邻县的货物到达和发送作业。 洛满站是枢纽内的四等客货运中间站,车站贵阳端为黔桂、焦柳铁路交会点,柳州端为黔桂铁路下行线运行黔桂、焦柳铁路的旅客列车及向贵阳、怀化方向发出的货物列车。 鹿寨站是枢纽内重要的三等货运站,主要担负非金矿、化肥等重点货物的发送任务。其他车站均为四等中间站。 1968年,因湘桂铁路冷水滩至柳州段经技术改造后运能提高,经铁道部批准,柳州铁路局对柳州南编组站进行股道扩建工程,同年8月开工。1970年,铁道部批准并列入该年度运输设备大修及改造计划。同年9月,线路工程部分竣工,完成主要工程项目有:路基工程填方4.7万立方米,挖方4.26万立方米,线路工程铺轨15.122公里,新铺道岔36组,通信、信号工程则于同年10月竣工。 1972年末,柳州南编组站查定接发列车能力170列/日,解编车辆能力4355辆/日。 1973年9月,因在建的枝柳铁路(现焦柳铁路枝柳段)须经柳江方向引入柳州南编组站,铁二院对柳州枢纽扩建进行方案研究。1974年12月,铁二院提报两个方案,第一方案在原一级三场东侧另建一个二级二场编组站,第二方案在原有一级三场基础上扩建为二级四场,并将第一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1975年,柳州铁路局在铁二院第二方案基础上,向铁道部提出编组站站型及枝柳铁路引入线方案意见,1976年铁道部批准由柳州铁路局进行初步设计。1977年11月,柳州铁路局提出二级四场和三级三场两个方案初步设计,并推荐纵列式三级三场站型方案,1978年4月,铁道部批准三级三场方案。1980年5月,柳州铁路局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完成施工设计并组织工程处进点施工。 1991—1997年,柳州枢纽(不含主要站)无大的改造工程。 1998—1999年,柳州铁路局对焦柳铁路柳牙段进行扩能改造时,投资1081.7万元对枢纽内的洛满站、柳江站、太阳村站、新圩站进行股道延长。 2000—2001年,柳州铁路局投资658万元,延长鹿寨站南头3—6道,新建8道牵出线。投资2165万元,改造对亭至洛埠间3个小半径曲线。投资198.9万元,拆除对亭大桥,在旧桥旁建设新桥,桥长135.2延长米,2001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 2002年12月,柳州站北头湘桂铁路K532+212米处修建框架立交桥1座,桥净空11×4×20米。 2003年、2005年,柳州铁路局分别投资427万元、1200万元,对鹧鸪江站进行电气集中改造,实施增加股道和股道延长工程。 2003年9月,由柳州铁路局和柳州市政府共同出资,在柳州站南头修建龙屯立交桥。桥主跨位于湘桂铁路K533+833米处,主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总跨度92.5米,净跨度单孔14米,高5.5米,跨越站内7股道。 2004年年末,龙屯立交桥建成后,撤销车辆、人行平交道口,城市道路交通和枢纽行车安全得到改善。 2012年12月开始,柳州铁路枢纽柳州南编组站开始进行站改,原为纵列式单向三级三场,将出发场、调车场、到达场分别增至2个。共铺设轨道69.40公里,道岔181组。2015年3月20日,该站东半场正式开通运营。 2023年4月9日下午6时许,柳州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圩东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架桥机顺利将一片32米长、139吨重的预制T梁平稳地安放在墩盖梁上。这是柳州铁路枢纽青茅站至柳州西站区间增建三四线首座桥梁的架设,标志着柳州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由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进入上部结构阶段,预计2023年10月份完成全部桥梁工程。 2016年11月18日,柳州市委常委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柳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意见》等事项。 2017年5月24日,柳州铁路枢纽规划相关线路引入方案研究及规划柳桂客专引入预可行性研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2005年柳州铁路枢纽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