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成公亮先生1997年《袍修罗兰·空》手抄本

2023-03-08 20:03 作者:含章古琴斫制柏岩  | 我要投稿


成先生在古琴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自身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和作曲的专业优势,创作了震惊古琴圈的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时长78分钟,一共八首琴曲。在成老师的创作《袍修罗兰》个人日记里面写到这样一段话: "创作是辛苦的,当去年写到第六首《见》时,对镜细照,惊见白发猛增!然我自知,白发增生的原因不仅是创作的艰辛,更因为日日用心于《袍修罗兰》这个题材,让我不断回顾这大半世的人生,苦思这个问题:我来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每每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是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突然想起这句话。人生在世,总是要留下一点东西。而这个,取决于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袍修罗兰》创作背景和灵感

愚溪先生在小说《袍修罗兰》里以诗和散文融合在一起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他借助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和故事,传达的却是佛家对宇宙、大千世界的认识、体悟,通过对构成宇宙“七大因素”--“地、水、火、风、空、见、识”汇归真理“如来藏”的认识,到达“真理与美同在”的崇高境界。

当我构想古琴套曲《袍修罗兰》创作时,一开始就决定绕开人物故事描写而直接面对“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的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独特,它并非一般常见的表演、娱乐的乐器,也并不擅长塑造具体人物形象和叙述故事情节,它是中国文人用以抒怀、奇情、言志的工具。它的古雅声音,常常是某种精神境界领域中回荡的音乐,犹如心灵漫游的向导。古人常在琴上借景借物抒怀,弹出内心的精神世界情感和哲理的思考,进入一种无限而深微的境界。白居易的《清夜琴兴》诗最后四句是“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深沉沉” 。秋夜的琴音把人们带进这种超越现实羁绊的境界之中,“元化”、“天地”正是人的精神和人存在的根本。我相信,写《袍修罗兰》这八个佛学哲理内容题材的音乐,古琴是最适合和最理想的乐器。—— (先生创作后记里前文)



成公亮先生1997年《袍修罗兰·空》手抄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