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越少问,人生活得越舒坦【孟庆延】


目录
如果你对学习没有兴趣,那可能是你没有遇到好老师😅 (UP的高中老师 教政治 教语文,都很有趣)
一、小故事→引入
甲:你活着为了什么?
乙:为了吃饭,你为啥活?
甲:等待死亡
其中一个说:那咱俩混一起就是混吃等死
二、活着的意义
你是谁?你从哪来?你到哪去?(保安问)
生活中都有职业焦虑,闲下来会思考人生

生活应该有意义吗?→意义是什么?
这些都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三、人类如何安放“人的意义”?
3.1宗教
传统社会里都有明确的生活意义安放场所
马克斯•韦伯:“人类的价值阈”

3.1.1 国外的宗教
宗教发达的社会里,个体的生活意义放在宗教里←彼岸的世界很重要(看不见)

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把中国人的儒家学说也理解成宗教
3.1.2 儒家
不单纯靠规定和描画彼岸世界(死后世界) 更强调现世的秩序=天理
人的关系被五伦关系所界定和安放↓
夫妻 君臣 父子 兄弟 朋友

3.1.2.2 佛教进入中国后(演变)
儒教和道教加入“因果”
中国人:崇拜祖先(现实存在过的)
“祖上冒青烟” “后代积德” “祖宗保佑”

3.2 君主(政治系统)
传统的 西方城邦社会里说↓
“人是城邦的动物” “人是政治动物”
“好”和“善”是勇敢和善良
西方政治核心:培养勇敢善良的公民
→愿意为城邦牺牲
中国历史上↓
“为国捐躯”“为君王尽忠”“士为知己者死”
君臣:对君王尽忠
朋友:士为知己者死
血缘:光宗耀祖 光耀门楣
→非宗教的安放意义
儒家:
达就兼济天下,穷就独善其身
→为子孙积福
民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孩子父母想想
→血脉绵延
3.3 现代社会(转折)
马克斯•韦伯 :“除魅” “祛魅”
“魅”:不可言说,神秘主义,不能被标准化策略(魅力)
3.3.1 西方:宗教世俗化 “此生即此生”
→职业生活中积累财富和利润 消费奢侈品
(过去认为是贪婪 被诱惑)
→现在是尽自己的“天职”,工作室救赎Calling的必要条件
个体自主性提高 收到外部控制减少

马丁•路德↑
3.3.2 中国现在
我为自己而活→自己会焦虑
四、垮掉的一代

知识系统→促进→意义的消解
越来越强调“可验证”的“理性化”知识
前面的都不可反思


垮掉的→找不到意义→寻找感官刺激
在路上→没有终点🏁
